1936年5月,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流亡伦敦的消息传来时,罗马威尼斯宫的墨索里尼正用镀金元帅杖敲击着北非地图。地图上,从利比亚到埃及的海岸线被红色铅笔勾勒出弧线,标注着"新罗马帝国疆域"。"埃塞俄比亚只是开始,"他对空军参谋长伊塔洛·巴尔博咆哮,"苏伊士运河才是地中海的钥匙!"窗外,黑衫党徒正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标语牌上"地中海属于意大利"的字样在阳光下刺眼。
反英势力的幕后推手
意大利对中东的渗透,始于支持反英武装。在埃及,1935年墨索里尼通过驻开罗领事馆,向华夫脱党秘密提供200万里拉资金,条件是"将英国人赶出尼罗河"。当埃及学生焚烧英国国旗时,背后总有意大利情报人员分发传单;在苏丹,意大利教官训练当地部落武装,用走私的曼利夏步枪袭击英国驻军哨所,企图切断苏伊士运河的南方屏障。
利比亚的反抗运动成为意大利的"试验田"。1937年,墨索里尼授意驻的黎波里总督,将昔兰尼加山区的阿拉伯游击队整编为"阿拉伯自由军",提供菲亚特卡车和布雷达机枪。游击队领袖奥马尔·穆赫塔尔在日记中警惕地写道:"意大利人给我们武器,却想让我们成为对抗英国的炮灰。"但当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游击队营地时,他不得不接受意大利的"援助"。
苏伊士运河的觊觎与布局
1938年,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举行"章鱼行动"军演,航母编队模拟封锁苏伊士运河。墨索里尼在观礼台上对希特勒的特使吹嘘:"一旦控制运河,英国人在中东的石油生命线就会被掐断。"与此同时,意大利工程师在厄立特里亚修建秘密机场,轰炸机航程足以覆盖埃及的油田设施。
在也门,意大利军事顾问团帮助王室训练新军,用萨伏亚轰炸机换取摩卡咖啡的垄断权。英国驻亚丁总督在报告中忧心忡忡:"墨索里尼正在阿拉伯半岛编织网络,他的下一个目标可能是沙特的油田。"而意大利驻吉达领事则在密电中兴奋地汇报:"伊本·沙特对我们的飞机很感兴趣,他说比英国的'玩具'更厉害。"
利益冲突的激化与反噬
1939年夏,意大利与英国在中东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当意大利潜艇在红海袭击英国商船时,丘吉尔在下议院怒斥:"墨索里尼的野心就像沙漠中的沙蛇,必须斩断!"英国随即宣布对意大利实施石油禁运,而墨索里尼则下令占领英属索马里兰,双方在东非爆发首接冲突。
埃及成为博弈的焦点。意大利资助的"埃及民族解放联盟"在开罗策划暴动,试图推翻亲英政府,但英国情报部门提前破获阴谋,逮捕了47名意大利特工。在审判中,特工们随身携带的文件显示,墨索里尼计划在苏伊士运河两岸建立"阿拉伯缓冲国",由意大利担任"保护者"。
野心的破灭与遗产
1940年6月意大利对英宣战后,其在中东的野心迅速化为泡影。英国军队从埃及反攻,意大利驻利比亚的十万大军因后勤断绝而崩溃;在埃塞俄比亚,海尔·塞拉西在英军支持下复辟,意大利扶植的傀儡政权土崩瓦解。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的地图前喃喃自语:"非洲之梦,碎了..."
但意大利的中东战略并非毫无痕迹。利比亚的阿拉伯游击队在反抗意大利统治的同时,也学会了组织武装斗争,为日后的独立运动埋下伏笔;埃及的民族主义者虽与意大利合作失败,却加速了反英浪潮,最终在1952年推翻了法鲁克王朝。
战后,当联合国讨论利比亚独立时,意大利曾试图争取"托管权",却遭到阿拉伯国家一致反对。一位埃及代表在会议上讽刺道:"墨索里尼想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湖',结果只留下了一堆生锈的步枪和破碎的野心。"
墨索里尼的中东野心,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看似接近却终成幻影。但这段历史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在殖民主义的黄昏,任何试图染指中东的强权,都终将在民族觉醒的浪潮与大国博弈的漩涡中,撞得头破血流。而那些被当作棋子的阿拉伯人民,在经历了意大利的"友谊"后,更加坚定了摆脱外来控制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