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为扶苏师
大秦:我为扶苏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秦:我为扶苏师 > 第29章 万物总览,技术启程

第29章 万物总览,技术启程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我为扶苏师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6288
更新时间:
2025-07-02

嬴政的一纸诏书,如同春风拂过咸阳宫的池水,激起了阵阵涟漪。

成立技术院,编撰《大秦万物总览》!

这两件事,在许多人看来,是陛下对林师和长公子新学的最高认可,也是大秦帝国即将迈向新方向的明确信号。

李斯作为丞相,负责协助林晚拟定方案和组织筹备。

他虽然对林晚的来历和学问感到好奇和审慎,但作为帝国的宰相,他深知陛下的决心不容违背,也看到了林晚所提之学可能带来的潜在价值。

他做事雷厉风行,很快便按照陛下的旨意,开始着手组织。

清风院,今日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除了李斯,还有几位看起来各具特色的人物:

一位是少府工官,负责管理工匠和器物制造;

一位是太史令,负责历法和史书编撰;

还有几位是来自于不同领域的官员或士子,他们有的精通律法,有的擅长钱谷,有的对农事有研究。

他们都是经过初步筛选,被认为可能适合参与技术院或学典编撰的人选。

“林师。”李斯一改在朝堂上的威严,对林晚的态度客气而带着几分探究。

“陛下有旨,命斯协助林师筹备技术院和《大秦万物总览》之事。今日特地请这几位大人前来,听从林师的安排和调遣。”

林晚向李斯回礼:

“李丞相客气了。林某初来乍到,对大秦的事务尚不熟悉,劳烦丞相费心。”

他心中对李斯这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充满复杂情感,知道他既是帝国重要的支柱,也是沙丘之变的参与者。

但此刻,他是合作者。

他看向那几位被召集来的人,微笑着拱手:

“诸位大人有礼了。今日召集各位前来,是想向诸位介绍一下陛下谕旨中的技术院和《大秦万物总览》。”

扶苏也安静地坐在林晚身侧,认真听着。

他将作为长公子,参与到这两个项目中,既是学习者,也是未来的推动者。

林晚开始讲解他的构想。

他没有首接抛出科学技术和百科全书这些概念,而是用秦朝人能理解的语言,结合他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大秦万物总览》,顾名思义,便是要将天下万物的知识,加以收集、整理、编撰成书。”林晚说道。

“不仅仅是圣贤的经典,历代的史书,官府的律令,更要包括农事稼穑之法,医药治病之术,水利工程之理,器物制造之巧,乃至天象地理之秘……凡是于国于民有益的知识,皆要收录其中,去伪存真,条理清晰,以便后人学习查阅。”

他指着太史令:

“太史令大人负责史书编撰,长于梳理历史。林某以为,《万物总览》中,史学卷当由太史令大人牵头,结合林某书中关于历史兴衰规律的论述,编撰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史书。”

他看向少府工官:

“少府工官大人掌管天下工匠。技术院,便是要汇聚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并让他们与那些愿意钻研天地万物之理的学者一同,探究器物背后的原理,改进制造之法,发明更有效率的工具。例如,如何让农具更省力?如何冶炼出更坚固的金属?如何在建筑中运用我们之前提及的滑轮、杠杆等原理?”

林晚将之前教给扶苏的那些小学知识和实践应用,作为技术院的研究方向。

他知道,这些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工官和这些务实官员的兴趣。

“《万物总览》中,也当有工技卷,将技术院的研究成果、天下工匠的经验技巧,系统地记录下来,绘成图样,传授给更多工匠。”林晚进一步说明两个项目的关联性。

他看向其他官员:

“《万物总览》也需要收录律令、官制、赋税、民情等方面的知识。需要精通律法的大人,帮助梳理律令条文,并结合林某书中关于制度优劣的分析,思考如何完善。需要擅长钱谷的大人,帮助梳理国家的钱粮收支,分析经济的运行,并结合林某书中关于市场、贸易的论述,思考如何富国裕民。”

“简而言之。”林晚总结道。

“《大秦万物总览》,是要成为一部集天下知识之大成的宝典。技术院,是要成为一个汇聚天下巧匠、钻研实用技艺的场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大秦的强盛和百姓的安乐服务。”

他看着在场的众人,语气带着诚恳:

“林某虽带来一些新知,但对大秦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编撰《万物总览》,设立技术院,需要各位大人和天下贤士的共同努力。林某愿与各位一道,去伪存真,博采众长,为陛下和长公子,也为大秦的万世基业,贡献一份力量。”

李斯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自点头。

他看出了林晚的策略——没有独揽大权,而是将这些重要项目交由现有体系内的官员牵头,自己居于指导和协调的位置。

这既能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也能借助他们的经验和人脉来推进项目。

那几位被召集来的官员和士子,一开始对林晚的新学将信将疑,但听着林晚结合具体事物、言语恳切地描述技术院和《万物总览》的构想时,也渐渐生出了兴趣。

特别是少府工官,他对林晚提及的那些改进农具、冶炼金属、建筑运用原理等实际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太史令则对编撰一部包罗万象的史书,也感到了新的挑战和机会。

“林师的构想,宏大而务实。”李斯适时开口。

“陛下对这两件事寄予厚望。各位大人,从今日起,便要担起重任了。有何需要,可随时向斯或林师禀报。长公子也将参与其中,协助林师。”

扶苏站起身,向各位大人躬身行礼:“诸位大人。扶苏跟随林师学习,方知天下之大,学问之广。编撰《万物总览》,设立技术院,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扶苏愿与各位大人一同努力,虚心求教,为大秦贡献一份力量。”

扶苏谦逊而认真的态度,让在场的官员们对这位长公子刮目相看。

他们原以为长公子会被“异人”带偏,沉迷于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想到他对这些务实的项目如此上心。

初步的会议结束后,李斯留下来与林晚和扶苏商议具体细节。

他们讨论了如何挑选更多合适的参与者(哪些领域的官员、哪些有实学的士子、哪些技艺高超的工匠),如何为技术院选址(可能在少府工坊附近),如何为《万物总览》设立临时的编撰场所,以及如何分配初步的任务。

“人才至关重要。”林晚强调道。

“要找到那些不仅仅死守经验,更愿意接受新思想、有钻研精神的人。特别是工匠,他们是技艺的载体,也是技术院的基石。”

李斯点头:“斯会派人协助林师和长公子,在各地寻访有真才实学的士子和技艺精湛的工匠。只是……天下之大,如何得知何处有这样的人才?”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一些方式,让有才能的人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林晚沉吟道,他想到了后世的招聘和考试。

“例如,可以发布一些‘考题’,让有兴趣的人前来解答或演示技艺。或者,在各地设立一些问学之处,让官员和士子推荐他们知道的贤才。”

他知道,首接照搬科举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借鉴其精神,建立一套比现有推荐和军功体系更广泛、更注重实学的人才选拔渠道,这与之前和扶苏讨论的唯才是举一脉相承。

李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确实与以往不同,但似乎有其道理。

在清风院不远处的角落,王福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

他看到李丞相亲自前来,看到那么多有头有脸的官员对林师毕恭毕敬,看到长公子也深度参与,心中愈发感到震撼。

他将这些情况,包括林晚关于《万物总览》和技术院的详细构想,以及他和李斯商议人才选拔方式的内容,一字不差地向赵高汇报。

“万物总览?技术院?!”赵高听着汇报,脸色铁青得可怕。

他没想到陛下会如此迅速地推动此事,更没想到林晚的构想如此细致和具有系统性,甚至开始触及人才选拔这种核心权力领域!

“那个林晚,他这是要在大秦另立一套体系啊!”赵高尖声嘶吼,眼中充满了恐惧和愤怒。

他意识到,林晚的影响力己经不再局限于东宫,而是开始深入到整个帝国的结构之中!

他紧握双拳,指节因用力过度而发白。

他必须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更阴险的策略,来阻止这一切!

技术院和学典编撰,必须被破坏,林晚,必须被除掉!

风暴,正在更加猛烈地聚集。

清风院里播下的种子,己经开始破土,而那些习惯了黑暗和旧秩序的人,己经感受到了威胁它们生存的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