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安的表态,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上林县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剧烈的连锁反应。
第二天一早,田氏宗族的车马,便满载着一箱箱的田契和户籍黄册,浩浩荡荡地驶向了县寺。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县。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准备联合起来对抗新政的乡绅大户们,全都傻眼了。
“田……田家的老狐狸,怎么回事?他不是最反对清丈的吗?”
“是啊!昨天还派人来联络我们,说要同进退,怎么今天就第一个投了?”
“我听说,是长公子亲自登门拜访,跟田老先生聊了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长公子到底说了什么,能让田安那老顽固,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一时间,众说纷纭,人心惶惶。
而扶苏,则趁热打铁,立刻展开了第二步行动。
他当着所有官吏和闻讯赶来的乡绅代表的面,亲自接收了田氏的文书,并对田安“深明大义、为国分忧”的举动,大加赞赏。
随即,他宣布了第一项激励政策。
“田氏宗族,既为全县表率,当享新政之利。”扶苏朗声宣布。
“孤决定,待官坊建成,第一批五十柄新式曲辕犁,将以七折之价,优先售予田氏。同时,技术院将派遣农学博士,亲自上门,为田氏指导堆肥之法,助其增产增收!”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七折!
优先购买!
还有专人上门技术指导!
这是何等丰厚的优待!
那些乡绅们,眼睛都红了。
他们都是精明的生意人,自然算得清这笔账。
新式农具加上堆肥法,意味着来年的收成,至少能翻上几番。
田家这一下,不仅没有因为清丈土地而损失,反而抢占了天大的先机!
之前那些还在骂田安是软骨头的人,此刻心中只剩下了两个字:
“后悔!”
他们这才明白,田安那老狐狸,不是投降,而是投机!他这是用一部分隐田的赋税,换来了一个更庞大、更长远的利益!
“公子!”一名姓赵的乡绅,再也坐不住了,连忙出列,拱手道。
“我……我赵家,也愿效仿田氏,全力支持新政!恳请公子,能给我赵家一个机会!”
“对!还有我李家!”
“我王家也愿意!”
一时间,群情激奋,之前还对新政百般抵触的乡绅们,此刻争先恐后地表起了忠心,生怕落于人后。
扶苏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老师林晚临行前对他说过的一段话:
“扶苏,你要记住,这世上,最牢固的关系,不是靠道德说教,也不是靠强权压迫,而是靠利益捆绑。你要让那些支持你的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那些反对你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错失良机。如此,则天下人,都会变成你的支持者。”
此刻,他才真正理解了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扶`苏微笑着,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诸位之心,孤都感受到了。”他说道。
“孤在此承诺,凡三日之内,主动向县寺申报田亩户籍者,皆可按申报田亩之多寡,获得新式农具的优先购买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这番话,如同点燃了火药桶。
乡绅们再无半分犹豫,纷纷告辞,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中,召集人手,整理田契。
他们生怕晚了一步,那宝贵的优先购买权,就落入了别家之手。
县令王楷,站在一旁,看着这戏剧性的转变,己经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原以为,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甚至会爆发激烈的冲突。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扶苏仅仅用了拜访和激励这两招,就轻而易举地,将上林县最顽固的阻力,化为了推行新政最积极的动力。
他看着扶苏那年轻而沉稳的侧脸,心中第一次,生出了由衷的敬畏。
这位长公子,其手段之高明,对人心之洞察,远超他的想象。
接下来的三天,上林县寺的门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各大乡绅豪族,争先恐后地将自家的家底,送到了扶苏的案头。
原本预计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土地清丈工作,其最困难的申报环节,竟然在短短三天之内,就基本宣告完成。
整个上林县的田亩数量,比官府黄册上记载的,足足多出了西成!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破局之始,大获全胜。
扶苏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但他己经用事实证明,老师教给他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他将这份阶段性的成果,写成详细的奏报,遣人快马送回咸阳。
他想让父皇,也想让老师看到,他,扶苏,有能力,也有信心,将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