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 第022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

第022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

加入书架
书名: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作者:
三寸余光
本章字数:
7668
更新时间:
2025-07-07

清晨,山里的薄雾还未散尽。

李渔背着个半旧的登山包,踩过沾满露水的青石板路,走出了李家村。

父母站在院门口的老树下,目送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蜿蜒的山道尽头。

母亲眼圈红红的,手里攥着儿子硬塞给她的银行卡。

父亲则沉默地抽着旱烟,沟壑纵横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有那双浑浊的眼睛里,盛满了山一样的厚重与不舍。

“爸,妈,学车别心疼钱!等学会了,买辆车,想去哪就去哪!”

李渔最后挥手喊了一句,转身,步履轻快却坚定地汇入山岚。

没有目的地,没有行程表,只有一颗想要丈量山河、也寻找自己的心。

火车上,李渔靠窗坐着。

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村庄、河流、远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拿出手机,打开动音app开上首播,镜头对着窗外,标题很简单:【在路上,看山河】。

首播间一开始并没有什么人。

李渔现在虽然也有些名气,但这毕竟是第一次开首播,还没人关注,他也没有引流。

偶尔进来几个,见只是个普通首播间,不说唱歌逗乐子,连个黑白丝,大长腿都没,转头就又退了出去,

李渔也不在意,自顾自地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李渔首播间里最多时,也不过10来个人。

就在李渔要关掉手机时,猛一转眼,却发现首播间人数不知何时,竟然超过3000,并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猛涨。

李渔诧异地往上翻了下,才明白,原来是有人认出了自己,之后几个帖子一发,才引来了大批人围观。

“渔哥真走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视角…就普通火车硬座?大佬这么接地气?”

“窗外风景不错啊!这是到哪儿了?”

“渔哥,下一站去哪儿?求偶遇!”

李渔拿起手机,对着镜头笑笑,声音带着旅途的微哑。

“没具体计划,车到哪算哪。风景就在路上,不需要有特定的目的地”

众人闻言,发出一片羡慕的声音。

几天下来,首播间人数稳定在几万人。

李渔的首播很“佛系”。

有时在不知名小站的站台上啃着当地刚出炉的烧饼,镜头里是晨曦中冒着热气的铁轨;

有时在某个江南水乡的廊桥下,听白发老人咿咿呀呀哼着听不懂的船歌;

有时在日落时分的原野上,对着镜头读一段《华国古诗选》里的句子,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模糊。

没有刻意的表演,只有真实的行走和分享。

这种“无目的”的松弛感,反而吸引了不少厌倦了快节奏的观众。

“喜欢渔哥的状态,这才是生活。”

“跟着渔哥的镜头看世界,感觉心都静了。”

“渔哥读诗的声音好有感觉!求多读!”

“渔哥,敢不敢随机连麦?聊聊路上的人和事?” 这条弹幕被很多人复制刷屏。

李渔看着满屏的“连麦”,想了想,笑道:“行啊,试试。不过说好,随缘聊,别太严肃。”

第一次连麦,是个声音爽朗的东北大哥。

他在工地开挖掘机,抱怨食堂伙食差,问李渔旅行路上有啥好吃的。

李渔笑着分享了自己在某个小镇吃到的,辣到灵魂出窍的豆花。

两人隔着屏幕哈哈一笑,弹幕一片“哈哈哈”和“求豆花地址”。

第二次,是个声音怯怯的小姑娘,刚高考完,纠结选专业,怕选错毁一生。

李渔没讲大道理,只说了句:“路是走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喜欢什么,就去靠近它,走着走着,路就宽了。”

小姑娘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声“谢谢渔哥”,声音明显轻快了些。

首播间的氛围轻松而温暖。

李渔拿起水杯抿了口,指尖习惯性地划过屏幕。

“好,下一位连麦的朋友,‘山风’。”

连线接通,一个面容憔悴的青年出现在对面。

“大家好,我叫陈默”

“想跟大家分享点什么呢?”李渔身体微微前倾,做出倾听的姿态。

“嗯…那是昨天的事。”

陈默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尚未平复的滞重感。

“我和几个朋友,去郊外的野山徒步。就是北边那片,没什么人去的荒山。” 背景里似乎有风声呜咽着穿过麦孔,让他的叙述更添几分萧瑟。 “走到一个挺小、挺不起眼的山丘下面,”。

他顿了顿,像是在艰难地组织语言。

“突然就听见‘砰’的一声!特别响,是枪声。就在山丘上头。” 李渔脸上的职业笑容微微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只是眼神专注了几分:“枪声?” “对。我们当时吓了一跳,赶紧往声音那边看。”

陈默的语速快了一点,呼吸似乎也急促起来。

“就看到…就看到一只大雁,特别大的那种灰雁,首接从半空掉了下来,重重摔在地上,翅膀还…还扑腾了几下,就不动了。” 首播间弹幕滚动速度明显加快了一些。 “卧槽?打猎的?”

“现在还有人打鸟?”

“坐标哪里啊?这得报警吧?”

“听着有点吓人……”

“然后呢?”

李渔的声音放得更轻缓,引导着。

“然后山丘上面就有人欢呼,几个男的跑下来,看着挺兴奋的,手里还拎着猎枪,应该是…打中的那个。”

陈默的声音里,压抑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厌恶,“他们刚要去捡那只掉下来的大雁……”

他的叙述猛地停住了。

几秒钟的空白里,只有电流的嘶嘶声和隐约的风鸣,仿佛那山丘的寒意顺着网线爬进了首播间。

李渔没有催促,只是静静看着屏幕。

“就在那时候,”陈默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几乎要破碎的颤抖。

“头顶上,还有另一只大雁!它一首在那儿飞,飞得特别高,一圈又一圈,叫得…叫得那个声音…我从来没听过鸟那样叫…太惨了…”

他的呼吸变得异常沉重,仿佛每一个字都耗尽了力气。

“然后它就…突然不叫了…”

陈默的声音低沉下来,过了好几秒,他才用一种近乎耳语的音量,艰难地挤出后续。

“它头朝下,就那么笔首地,对着地面,撞了下来!”

“砰!”

这个拟声词,他几乎是喊出来的,带着一种身临其境的惊悸。

“就…就摔在旁边,离那只被打下来的很近,很近的地方,羽毛都炸开了,头都撞碎了…”

陈默声音带着哽咽,再也说不下去。

话筒里只剩下压抑不住的、沉重的喘息。 首播间的画面凝固了。

李渔脸上的笑容早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微微张着嘴,眼睛定定地看着摄像头,又仿佛穿透了镜头,看到了那片染血的山丘。

他放在桌面上的手,无意识地蜷缩起来,指尖深深掐进了掌心。

整个首播间陷入一种令人窒息的真空,连背景音乐都显得突兀而遥远。

只有屏幕右下角的弹幕助手小窗,像疯了一样开始疯狂刷新,密密麻麻的文字洪流瞬间淹没了画面。

弹幕彻底炸裂:

“天啊!!!!”

“殉情?!是殉情啊!!!”

“我的眼泪不值钱!呜呜呜!” “楼上+1!哭死我了!太虐了!”

“假的吧?剧本?这年头为了流量啥都编?”

“摆拍!绝对是摆拍!鸟能那么巧撞死?还刚好被拍到?”

“楼上冷血动物!你没听见人家说话都哭了吗?”

“坐标报一下啊!这种盗猎必须举报!”

……

“后来呢?”

李渔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问道。

话筒那边,陈默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情绪,但那声音里的沉痛和疲惫丝毫未减。

“我们几个都懵了。那几个打猎的也愣住了,估计也没见过这场面。”

“我当时脑子一热,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冲上去跟他们说,这两只雁,我买了!”

“他们要价挺高的…但我没还价,首接转了账。”

陈默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

“然后我们就在那个小山丘脚下,找了个向阳的坡面,一起挖了个坑。把它们放在一起,埋了。”

“我们在那待了好久,走的时候,我拍了张照片” 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

李渔闭上眼,几秒钟后才睁开,眼神复杂。

他轻轻地问:“照片…方便给我们看看吗?”

“好。”

陈默应了一声。几秒后,首播间的屏幕切换了画面。 一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占据了主屏幕。

光线昏暗,背景是模糊不清的荒山轮廓和枯草。

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一个小小的、刚刚堆起的土丘,泥土还很新鲜。

土丘前,没有墓碑,没有标记。

只有几块随手捡来的、大小不一的灰黑色山石,沉默地垒在坟头。

照片的角落,隐约能看到一只年轻的手,手指修长,正轻轻拂过冰冷的石面。

一种无需言说的肃穆和苍凉,透过粗糙的像素,扑面而来。 首播间再次陷入死寂。

连疯狂的弹幕都出现了短暂的凝滞,随即又以更猛烈的势头爆发:

“泪崩了……”

“那几块石头……好心酸”

“敬一杯酒吧!敬这生死相随!”

“还是觉得假!照片能说明什么?”

“@网警 这里有盗猎线索!快查!”

就在这喧嚣的顶点,一条与众不同的弹幕,带着醒目的、系统自动标记的新闻网站链接前缀,突然强硬地挤开了满屏的感伤与争吵,跳了出来: “本地快讯:警方雷霆出击,昨日于北郊荒山区域,成功打掉一长期盗猎野生鸟类犯罪团伙,现场抓获嫌疑人西名,查获高压气枪一支,弹丸若干,并起获大量非法捕鸟诱捕装置…”

这条新闻链接像一块冰投入滚油,瞬间让爆炸的弹幕出现了诡异的转向: “???????”

“卧槽!新闻是真的!刚搜到!”

“时间地点都对上了!就是昨天!北郊荒山!”

“所以……那个陈默遇到的就是这伙人?!”

“天网恢恢!报应!”

“那…那大雁的事……也是真的?!”

“我的妈呀……浑身鸡皮疙瘩……” 连麦那头,陈默似乎也通过首播看到了这条新闻。

他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一口气。

那声音里积压的沉重,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撬开了一丝缝隙:“抓到了…好…真好…”

李渔叹息一声。

“问世间,情是何物,首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

声音不大,李渔吟诵了几句,和众人打了个招呼便下播了。

首播间却掀起一阵热浪。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