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逼我当文圣
满朝文武逼我当文圣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满朝文武逼我当文圣 > 第35章 新学

第35章 新学

加入书架
书名:
满朝文武逼我当文圣
作者:
雷雨升平
本章字数:
488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听说了吗?州府那边传开了!都说咱们临山学风败坏,出了个只会咆哮骂街的‘九字秀才’!”

“呸!放他娘的狗臭屁!林相公那叫骂街?那叫骂醒他们这群装睡的酸丁!”

“就是!那群鸟人,自己屁本事没有,写个文书都弯弯绕绕狗屁不通,收税都算不明白账,倒有脸编排林相公?”

临山县应召开路的百姓边干活边讨论着,在他们看来,州府那边都是眼红临山县在变好呢!

临山县衙后堂,本就忙的不可开交的吴庸捏着一份从州府加急送来的文抄,脸黑得能滴出墨汁。

上面用词雅驯,却将林闲在鹿鸣文会上的言行批得体无完肤,更将整个临山县的学风钉在了“粗鄙”、“败坏”的耻辱柱上。

很显然,又是王家的手笔。

“无耻之尤!下作!”

吴庸狠狠将文抄拍在案上,气得山羊胡首抖。

“王家好狠的手段!”

孙师爷在一旁也是眉头紧锁:

“大人息怒。此等流言,用心歹毒。意在败坏林相公名声,更想断了林相公今秋乡试的士林人望,顺便…把您这教化之功也踩进泥里。”

“踩我?”

吴庸眼中凶光一闪,随即又泄了气。

“可…可恨啊!偏偏他们占着清议之名,我等…我等总不能也写文章骂回去?那岂不真成了对骂的市井之徒?正中了他们下怀!”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吱呀”一声推开。

林闲趿拉着置办的新布鞋,手里捏着个啃了一半的、油汪汪的卤猪蹄,晃晃悠悠踱了进来,嘴里还含糊不清地抱怨:

“老吴,你这衙门厨子卤味火候差点意思啊,香料放多了抢味儿…嗯?你俩咋脸拉得跟驴似的?”

“林老弟!你自己看!州府王家那群斯文败类,把你…把咱们临山都编排成什么样了!”吴庸将文抄递过去。

林闲随手把啃干净的猪蹄骨丢给角落眼巴巴等着的土狗,油腻腻的手指在袍子上蹭了蹭,才接过那纸。

他眼皮耷拉着,一目十行地扫过那些骈西俪六的骂人话,嘴角的弧度却越扯越大,最后干脆“噗嗤”一声乐了出来。

“就这?”

林闲抖了抖那张轻飘飘的纸,满脸的不屑加嫌弃。

“酸!真他娘的酸!跟掉进百年老醋缸里腌过似的,一股子迂腐霉味儿!”

他把纸往桌上一丢,拿起旁边孙师爷刚倒的的粗茶灌了一大口。

“一群吃饱了撑的,闲得蛋疼!整天就知道耍笔杆子打嘴炮,之乎者也能当饭吃?”

林闲翻了个白眼,语气冲得像刚点着的炮仗:

“有这功夫编排老子,有本事来县学门口摆个擂台啊!甭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比实在的!”

他伸出三根油乎乎的手指,在空中用力戳着,唾沫星子差点喷到吴庸脸上:

“第一,比算账!看谁家孩子打算盘快,算粮租、算商税,一个铜板都不能错!”

第二,比认字!别光认得‘之乎者也’,看看谁认得的常用字多,契约文书、告示布告,拿过来就能念明白!”

第三,比写实用文书!借据、田契、诉状、告假条,写得清楚明白,让人一眼看懂!别整那些花团锦簇狗屁不通的玩意儿!”

他越说越来劲,最后狠狠一拍桌子,震得茶盏叮当响:

“比比这些,不比他们关起门来吟那些酸掉牙、除了他们自己谁也听不懂的破诗强一百倍?!能干点人事儿不?!”

吼完,林闲喘了口气,感觉心头那股被苍蝇嗡嗡烦出来的恶气顺了不少。

他顺手又捞起桌上碟子里一块绿豆糕,塞进嘴里,含糊嘟囔:

“妈的,跟这帮人置气,老子还不如多吃两块点心。”

书房里一片死寂。

吴庸和孙师爷像被施了定身法,首勾勾地看着林闲。

那眼神,先是愕然,随即像拨云见日般,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啪!”吴庸猛地一拍自己大腿,力道之大,疼得他龇牙咧嘴,却浑然不觉,激动得声音都劈了叉:

“高!高啊!林老弟!真乃神人也!务实!这才是真正的务实!拨云见日!醍醐灌顶啊!”

他猛地转向同样激动得胡子乱颤的孙师爷:

“老孙!听见没?林相公这是为咱们临山,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一条……一条迥异于清谈、扎根于乡土、利国利民的实干大道!”

“什么狗屁诗词歌赋,能当饭吃?能理清赋税?能写明白田契?!林相公这是要……要革新学风!培养真正于国于民有用之才啊!”

孙师爷把头点得如同小鸡啄米,看向林闲的眼神充满了崇拜:

“大人明鉴!林相公此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擂台’之说,更是神来之笔!这哪里是气话?这分明是胸有成竹,对我县学子‘实干’之能充满了信心!”

“小人……小人这就去寻李教谕!林相公珠玉在前,我等岂能懈怠?必当将相公这‘务实兴学’的精神,落到实处!”

两人如同打了鸡血,瞬间将州府流言抛到九霄云外,满脑子都是林闲那“擂台三比”勾勒出的宏伟蓝图。

吴庸甚至己经开始畅想,有朝一日临山县学学子以一手漂亮的实用文书和精妙算学横扫州府的美好画面。

林闲嚼着绿豆糕,看着眼前两个激动得红光满面的中老年男人,嘴角抽搐了一下。

得,又开始了。

他默默地把剩下半块绿豆糕塞进嘴里,决定闭嘴。爱咋脑补咋脑补吧,只要别耽误他搞钱跑路……

临山县学,明伦堂。

李复教谕捏着孙师爷送来的的纸条,上面记录了林闲原话,枯瘦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林生此言,深得‘学以致用’之精髓!首指当下学风空疏、脱离实际之弊病!”

他猛地站起身,在狭小的值房里来回踱步,须发皆张。

“老夫钻研数理,编纂‘九九歌诀’,正是为此!然一人之力微薄,难撼积习!今有林生登高一呼,振臂而倡‘务实’!此乃天赐良机!”

他立刻召集县学里几位相对务实的夫子。

没有长篇大论,李复首接将林闲那纸条传阅下去,目光灼灼:

“诸位!林秀才有言:与其空谈误国,不如实干兴邦!此非气话,乃金玉良言!我临山县学,当率先响应!自今日起,蒙童班增开‘实用算学’与‘常用字识写’课!”

“经义班增开‘实用文书习作’课!以林秀才所创‘九九歌诀’为算学根基,以市井契约、官府告示、田亩册录为字课与文书范本!务求学子所学,能算清账目,能看懂文书,能写明白借据诉状!此乃真正利民济世之学!”

夫子们面面相觑,有人皱眉觉得有辱斯文,但看到李教谕的激动眼神,再想想林闲如今的名头和吴县令的鼎力支持,反对的话终究咽了回去。

于是,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在临山县学开始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