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贡院,承载着无数士子青云之志。
大门缓缓开启,林闲与陈实夹在长长的考生队伍中,随着人流向前蠕动。
搜检极严,从发髻到鞋袜,无一遗漏。陈实脸色因为紧张发白,手心出汗,林闲拍了拍他的肩,示意他放平心态。
取号、验明正身,两人终于踏入那象征着无数学子命运转折点的龙门。
眼前景象豁然一变,却又更显逼仄。一条条狭长的巷道,无数个小小的号舍。青砖灰瓦,低矮简陋。
每个号舍不过方寸之地,仅容一人转身。两块木板,白日作桌案,夜晚拼起来便是床榻。角落里放着恭桶,气味隐隐可闻。
这便是他们未来三日要待的地方。
陈实被分到的号舍稍远,他对自己鼓了鼓劲,朝着林闲重重一点头,转身没入巷道深处。
林闲寻到自己的号舍,放下考篮。
他摊开笔墨纸砚,考生们陆陆续续的磨墨声传出。
第一场:经义之辨。
考题发下,白纸黑字,首题赫然是:“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林闲凝神静气,提笔蘸墨。
他并未急于下笔,目光仿佛穿透了号舍低矮的顶棚,投向青州那场几乎淹没田舍的大水,投向邸报上刺眼的“饥民流徙”字样。
书房墙上那密密麻麻的纸条果然没白贴!民生疾苦,正是近几科墨卷和邸报反复提及的核心议题。
笔落纸上,他先条分缕析地阐释孟子此言的深意,肯定其“民本”核心犹如社稷基石,无可动摇。
然而,写到此处,笔锋陡然一转:
“然‘贵’非虚名,‘轻’非可欺!”
这九个字狠狠落在纸上。
“重民在实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饥寒迫于肌肤,则盗心易生;冻馁切于骨髓,则教化难行。安民之策,其要在足食、足兵、使民信之!民有恒产,方有恒心;朝廷有信,万民乃安!”
重视百姓,关键在实际利益。百姓粮仓充实才懂礼仪,衣食无忧才知荣辱。饥寒交迫时,人容易起歹念;冻饿深入骨髓时,再好的教化也难以推行。
安民的关键在于:让百姓有足够的粮食、国家有强大的军队、政府要取信于民! 百姓有了稳定的产业,心才能安定;朝廷讲信用,天下才能安稳!
他巧妙地将《论语》中孔子关于“足食、足兵、民信”的务实思想,揉入对孟子民本观的阐释中,通篇没有一句虚言,字字围绕民本。
第二场:漕弊革新。
第二场的策问题目,首指朝廷命脉:“问漕运之弊与革新之道。”
林闲搁下饱蘸墨汁的笔,午后阳光斜斜射入,让他有半晌出神。
没想到,自己居然走到今天这步了啊。
他脑海中闪过老金曾提及的运河沿岸见闻:层层盘剥的胥吏,疲惫不堪的漕工,堆积如山的损耗账册……这漕运之弊,如同附骨之疽,己深入肌理。
他沉思片刻,再次提笔,开篇便如老吏断案,条陈漕运积弊:损耗巨大如巨鲸吞舟,贪墨横行如鼠啮仓廪,沿途扰民如蝗过境。
损耗巨大如巨鲸吞舟,贪污横行如老鼠啃粮仓,沿途扰民如蝗虫过境。
随即,笔锋化为医者仁心,开出一剂剂看似平实却首抵病灶的药方:
“治漕如医疾,首在祛腐生肌,痛下针砭。一曰明章程:厘定转运、损耗、交接之规条,务使权责分明,如同筋骨复位,堵塞贪墨之穴窍。二曰严考成:岁核其功过,重奖廉能,严惩怠惰贪渎,使上下凛然,不敢玩忽,如悬利剑于顶。三曰恤丁力:增其工食,减其杂徭,使其力有所养,心有所安,如灌溉根本,方能枝繁叶茂。西曰察舆情:广开言路,倾听沿途州县及商民之苦衷,随时损益,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漕运之道,贵在流通无滞,如江河奔涌,沛然莫御!”
治理漕运如同治病,首先要祛除腐肉,下猛药!一要定规矩: 明确制定运输、损耗、交接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务必做到权责分明,堵死贪污的漏洞。
二要严考核: 每年严格考核相关官员的功过,重奖廉洁能干的,严惩懈怠渎职的,让所有人都不敢玩忽职守,如同头顶悬着利剑。
三要体恤劳力: 增加漕工工钱,减少他们的杂役负担,让他们有力气干活、心能安定,如同灌溉树根,树才能枝繁叶茂。
西要听民声: 广开言路,倾听沿途州县和商人、百姓的意见和苦处,随时调整政策,如同经络要通畅,通则不痛。
漕运之道,贵在畅通无阻,如同奔流的江河,沛然莫御!
他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关键”完美地包裹在“对症下药”、“通则不痛”等传统医理比喻之中。
西条建议,条理清晰,操作性强,包含了制度设计、执行监督、人文关怀和反馈机制,俨然一套完整可行的改革方案。
到了第三场的题目,难度陡然升高:“论边患与民生之关系。”
林闲看到此题,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上扬。这题目,如同战场重逢的旧敌,他心中暗喝一声彩,“北疆互市”、“边军给养”、“商税”、“民族关系”…
书房墙上那些关于边事的纸条,还有邸报上月月不断的边贸奏报,此刻都化作了笔下奔涌的泉源。
他提笔,墨色酣畅淋漓,字字如刀:
“边患如疥癣之疾,虽扰人清梦,然民生实乃心腹之患!心腹溃烂,气血枯竭,纵有金疮良药,疥癣亦难愈合,反噬在即!故固边必先安内,此乃定鼎之基。”
“安内之道何在?在富民!富民之途何寻?在兴利除弊!通商路以实边塞之仓廪,使军民无匮乏之忧;抚流民以靖腹地之动荡,消弭内乱之根源;兴百工以强国家之筋骨,铸就御敌之坚盾。待得兵精粮足,府库充盈,万民归心,如百川汇海,则边患虽凶,亦如秋后寒霜,遇骄阳则自消!此乃以我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也!”
边疆战事如同皮肤上的癣疥,虽然烦人,但百姓生活问题才是心腹大患!心腹烂了,气血枯竭,就算有治皮肤的金疮药,癣疥也好不了,反而会致命!所以,巩固边疆必先安定内部,这才是国家的根本!”
“安定内部靠什么?靠让百姓富裕!百姓富裕的途径在哪里?在于兴利除弊! 开通商路充实边疆粮仓,让军民没有缺粮之忧;安抚流民稳定内地,消除内乱的根源;振兴百工增强国力,铸造抵御外敌的坚盾。等到兵强马壮,粮仓充足,府库充盈,万民归心如同百川汇海,那时边疆的祸患再凶,也如同秋后的寒霜,遇到太阳就自己消融了!这就是用我们不可战胜的实力,等待敌人出现可乘之机!”
他再次强调了巩固边防、开通商路、安抚流民、振兴实业的精髓,用“癣疥”和“心腹”的比喻,将民生是根本,发展是解决矛盾关键,以古人最能理解的方式,写在答卷之上。通篇逻辑严密,气势磅礴。
终场铃响。
林闲放下笔,轻轻吹干墨迹,看着眼前厚厚一叠承载着他全部心血的答卷,心中感慨。
巷道里渐渐有了声响,考生们离开号舍,夹杂着几声咳嗽或叹息。
陈实出号舍第一件事就是寻到林闲的号舍门口,他看到林闲,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个苦涩又释然的笑容,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