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沁莹获奖的荣光像投入死水的石子,只在江临川心里激起一阵剧烈的涟漪,便迅速沉没,留下更深的死寂。那条石沉大海的“恭喜”信息,成了横亘在两人之间冰冷的界碑。江临川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出局,那份迟来的醒悟混合着不甘、懊悔和深深的无力感,将他拖入更深的自我放逐。他继续用加班麻痹自己,生活只剩下工作、酒精和空洞的睡眠。
叶沁莹的世界却截然不同。获奖为她打开了新的大门。她受邀参加更多学术活动,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同行,生活被论文、研讨会和充满活力的思想碰撞填满。那个曾让她伤痕累累的名字,被尘封在记忆最不起眼的角落,几乎不再想起。她努力向前看,拥抱新的可能。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在伤口结痂时,再撒上一把盐。
一个周五的夜晚,叶沁莹参加完一个成功的学术沙龙,气氛热烈。大家意犹未尽,转战到学校附近一间氛围轻松的酒吧继续交流。灯光迷离,音乐舒缓,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举杯畅谈,分享着各自的研究和理想。一位来自德国的博士生马克,研究方向与叶沁莹有交集,两人聊得颇为投机。马克性格开朗,很自然地邀请叶沁莹和另外几位同学一起合影留念。
叶沁莹心情不错,没有多想,欣然应允。大家挤在酒吧略显昏暗的卡座里,马克很自然地伸出胳膊,虚虚地搭在叶沁莹和旁边另一位女生的椅背上,做出一个集体拥抱的姿势。手机闪光灯亮起的瞬间,叶沁莹脸上还带着未散尽的、讨论学术时的兴奋笑容。
这张照片,被同行的另一位同学随手发到了朋友圈,配文:“伟大的头脑在此碰撞!难忘的学术之夜!” 叶沁莹也被@了。
照片本身并无不妥,是再正常不过的多人社交合影。但在酒吧迷离的光线下,角度问题让马克虚搭在椅背上的手臂,看起来像是亲密地搂住了叶沁莹的肩膀。而她脸上那放松愉悦的笑容,在特定的解读下,也仿佛带上了几分暧昧的色彩。
这张模糊的、带有歧义的合照,像一颗精准的炸弹,投向了江临川早己千疮百孔的心湖。
他是在深夜加班后,习惯性地点开朋友圈(他仍未屏蔽叶沁莹,像在等待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奇迹)时看到的。酒精的微醺和长期的压抑放大了他所有的负面情绪。那张照片,尤其是叶沁莹在昏暗灯光下、被一个陌生外国男人“亲密搂着”、笑得如此开怀的画面,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视网膜上,也烫穿了他最后一丝理智。
猜疑、嫉妒、被彻底取代的恐慌、以及长久以来积压的委屈和不甘,瞬间爆炸!
她这么快就……
难怪不再理我!
难怪获奖时那么冷漠!
原来早就有了新欢!
那个德国佬是谁?!
她在他怀里笑得那么开心……
无数个最坏、最不堪的念头疯狂涌入脑海,将他淹没。他完全忽略了照片的模糊性,忽略了那只是一张普通的社交合影,忽略了叶沁莹@的同学配文里明确的“学术之夜”。被酒精和情绪支配的大脑,只愿意相信那个最符合他此刻绝望心境的解读:她移情别恋了。他彻底被取代了。
一股热血冲上头顶。他几乎是颤抖着点开叶沁莹的微信头像,手指在屏幕上用力戳着,带着一种近乎毁灭的冲动,发出了一连串充满戾气和质问的消息:
> “呵,难怪。恭喜你啊,这么快就找到下家了?酒吧玩得挺开心?”
> (照片转发)
> “这德国佬挺配你的新生活哈?祝你前程似锦,情场也得意!”
消息发送出去的瞬间,江临川感到一种扭曲的、报复性的,但紧随其后的,是巨大的空虚和更深的恐慌。他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联系”她了,用这种最不堪的方式。
叶沁莹那边,刚结束一个高效的论文写作时段,心情平静。手机提示音响起,她随意点开,看到那个久违的名字跳出来时,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点开信息,那充满讽刺、质问和明显恶意揣测的文字,以及那张被特意圈出的模糊合照,让她瞬间愣住了。
一股冰冷的怒意,混杂着强烈的荒谬感和深深的鄙夷,迅速席卷了她。
她仔细看了看那张引发风波的合照,马克的手臂位置、自己和其他人的表情、背景里清晰的学术资料……这明明就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同学聚会照!江临川的解读,在她看来,不仅是无稽之谈,更是对她人格的侮辱,是把他自己内心的龌龊投射到了她身上!
解释?
这个念头仅仅在她脑海里闪过一秒,就被更强烈的情绪压了下去。
向这样一个早己出局、且用如此恶意揣测自己的人解释?她觉得无比可笑,甚至觉得是对自己智商和尊严的侮辱。
他有任何资格质问吗?在他们早己断绝联系、在他一次次缺席和伤害之后?
他缺乏的不只是解释的勇气,更是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一张模糊的照片就能让他瞬间化身审判者,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她,这种人不值得浪费她一分一秒的口舌!
缺乏解释的耐心,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不屑。
叶沁莹的眼神冷得像冰。她甚至没有愤怒地反驳,也没有试图澄清照片的真相。她只是感到一种彻底的、令人作呕的厌烦。她不想再和这个人,以及他投射过来的任何负面情绪,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瓜葛。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冷静地操作:
1. 长按江临川那条充满恶意的消息。
2. 选择【删除】。
3. 点开江临川的头像。
4. 进入【资料设置】。
5. 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加入黑名单】。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犹豫。做完这一切,她将手机反扣在桌面上,仿佛只是随手拂去一粒碍眼的灰尘。内心波澜不惊,甚至有种解脱的轻松。那张模糊的合照引发的风波,在她这里,连一丝涟漪都未曾真正兴起,就被彻底湮灭。
而江临川那边,在消息发送后,就被巨大的懊悔和恐慌攫住。他看着自己发出的那些充满戾气的文字,像看着自己亲手泼出去的脏水,既震惊于自己的失控和丑陋,又害怕看到叶沁莹可能的、更冰冷的回应(哪怕是愤怒的驳斥也好)。
他死死盯着手机屏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没有“正在输入…”的提示。
没有愤怒的质问。
没有委屈的解释。
什么都没有。
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他试探性地又发了一条:“?”
一个刺眼的红色感叹号瞬间跳了出来!
消息己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
他被拉黑了。
彻底地、永久地、无声地。
江临川握着手机,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办公室里只剩下电脑屏幕幽幽的光,映着他惨白失魂的脸。
没有解释,没有争吵,甚至没有一句回应。
只有那个红色的感叹号,像一道最终的判决,冰冷地宣告着一切的终结。
那张模糊的异性合照,本身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误会。它之所以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源在于早己崩塌殆尽的信任基础,在于江临川长期压抑后失控的猜疑和恶意揣测,更在于叶沁莹彻底丧失了向他解释的耐心和意愿。
缺乏解释的勇气(江临川在发疯前本可冷静询问)?
不,对叶沁莹而言,这早己不是勇气的问题。是不值得,是不必要,是彻底的厌弃。
这个误会,叠加在过往无数的伤害、缺席、误解和单方面的决定之上,最终以一种最丑陋也最无声的方式,为这段充满遗憾的初恋,画上了一个无比仓促却也无比决绝的句号。江临川的失控质问,成了他亲手刻在自己耻辱柱上的最后印记。而叶沁莹的沉默拉黑,则是她走向真正独立和自由的最彻底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