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关键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关键事件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第一次世界大战关键事件 > 第十二章 撕裂中立的铁蹄

第十二章 撕裂中立的铁蹄

加入书架
书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关键事件
作者:
黄小峰
本章字数:
7250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一、莱茵河畔的密谋

1914年8月2日,科隆大教堂的钟声被莱茵河上的炮声撕裂。德国第1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冯·克鲁克将军站在装甲列车的指挥舱内,镀金望远镜里,比利时边境的红砖农舍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他的马靴踩在施里芬计划的地图上,靴跟恰好碾过列日要塞的标记——那是施里芬元帅临终前反复叮嘱的"欧洲锁钥"。

"将军,"副官递来加密电报,电报纸上还带着柏林总参谋部的体温,"毛奇元帅重申:务必在8月4日前突破比利时边境,延误者军法从事。"

克鲁克将军摘下单片眼镜,哈气擦拭镜片上的雾气。镜中映出他鹰隼般的侧脸,鬓角的白发被风吹得凌乱:"告诉毛奇,我的骑兵己经在阿登森林遭遇比利时边防军。那些农民兵居然用猎枪抵抗!"他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默兹河,指甲在列日要塞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图标上留下白印。

与此同时,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王宫,阿尔贝一世国王将德国的最后通牒摔在大理石桌面上。通牒上的墨水尚未干透,要求比利时允许德军借道进攻法国,否则"将被视为敌国"。"允许豺狼穿过客厅?"国王的手指捏皱了羊皮纸,袖口的利奥波德勋章擦过雕花桌沿,"去把总参谋长找来,还有外交大臣!"

窗外,布鲁塞尔大广场的鸽子惊飞而起,掠过撒尿小童雕像的头顶。广场咖啡馆的侍者们正匆忙收起遮阳篷,穿条纹衫的水手们聚集在报亭前,争抢着刊登德军动向的报纸。一个卖巧克力的小贩推着铜制小车跑过,锡制铃铛在恐慌中发出刺耳的声响。

二、列日的钢铁防线

8月3日黄昏,德国第7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抵达列日要塞外围。下士汉斯·米勒趴在麦田里,啃着硬如石头的黑面包,远处要塞的探照灯扫过天际,在他钢盔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听说要塞里有400门大炮?"新兵约瑟夫的牙齿磕着面包,眼睛盯着要塞群中最大的埃本-埃马尔炮台,"我们的克虏伯炮能炸开吗?"

米勒啐掉面包渣,摸了摸腰间的鲁格手枪:"元首说了,比利时人是懦夫。你看..."他指向远处的农舍,火光中隐约可见奔跑的人影,"他们连庄稼都不要了。"

突然,要塞方向传来沉闷的爆炸声。米勒抬头看见一发炮弹在德军炮兵阵地炸开,泥土混着断臂飞向空中。"开火了!"他嘶吼着推上步枪枪栓,却看见前方的麦田里站起一排穿蓝灰色制服的比利时士兵,他们的步枪上挑着白布——那是投降的标志?

"别开枪!"米勒大喊,但为时己晚。德军机枪手己扣动扳机,蓝灰色的身影像麦穗般倒下。约瑟夫突然呕吐起来,胃里的黑面包混着胆汁溅在米勒的军靴上。"他们举了白旗..."新兵的声音颤抖着,"为什么还要..."

"闭嘴!"米勒踹了他一脚,却在这时看见一个比利时伤兵爬向同伴的尸体,他的钢盔上印着圣安德鲁十字——和塞尔维亚士兵的徽章惊人地相似。

三、唐宁街的抉择

伦敦唐宁街10号的内阁会议室里,爱德华·格雷爵士将比利时国王的求救信放在擦得锃亮的胡桃木桌上。信纸边缘烧着一个洞——那是被烛火意外烫出的,如同比利时边境正在燃烧的村庄。"先生们,"格雷的声音在水晶吊灯下回荡,"德国军队己越过比利时边境,列日要塞正在抵抗。"

财政大臣戴维·劳合·乔治敲了敲烟斗:"格雷,我们真要为了一纸1839年的条约参战?那不过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老古董。"

"老古董?"格雷起身走到窗边,唐宁街的煤气灯在暮色中明明灭灭,"如果德国控制了比利时海岸,我们的海军基地就暴露在他们的大炮下。还记得拿破仑吗?他当年也想..."

"但英国人民厌倦战争!"殖民地事务大臣约瑟夫·张伯伦打断道,他的义肢在地毯上发出闷响,"布尔战争的伤疤还没愈合..."

突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秘书捧着加密电报冲进来:"大臣!比利时外交部来电,德军正在炮击鲁汶大学的图书馆!"

格雷接过电报的手突然颤抖起来,羊皮纸刮过他掌心上的旧茧——那是年轻时划船留下的痕迹。"鲁汶的中世纪手稿..."他喃喃自语,眼前浮现出那些用金粉书写的《圣经》抄本,"他们连文化遗产都不放过。"

劳合·乔治猛地站起身,烟斗里的火星溅在议事日程上:"够了!如果德国人连学者和古籍都要摧毁,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中立?"

格雷望向墙上的乔治三世画像,国王的眼睛在灯光下仿佛眨动。他想起昨天在外交部花园里,一个卖报童塞给他的传单,上面用粗体字写着:"比利时需要英国的利剑!"

"通知海军部,"格雷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让约翰·杰利科爵士准备出海。另外,给柏林发最后通牒:德国必须在8月4日午夜前撤出比利时,否则..."他顿了顿,窗外的夜色突然被探照灯照亮,"否则英国将正式宣战。"

西、布鲁塞尔的最后一夜

布鲁塞尔王宫的地图室里,阿尔贝一世国王用红铅笔在比利时地图上画下最后一道防线。铅笔尖在伊普尔的位置折断,露出苍白的木质芯。"我们只有25万军队,"他对总参谋长说,手指划过列日要塞群,"而德国人来了70万。"

"陛下,"总参谋长展开一张手绘地图,上面用别针标出德军进攻路线,"我们在列日部署了第3师,埃本-埃马尔炮台的混凝土厚达3米,他们至少能坚持一周。"

国王走到窗边,王宫广场上,市民们正在堆砌街垒。一个穿围裙的面包师将烤箱推到路中央,旁边的少女们往沙袋里填着鹅卵石。"一周?"阿尔贝一世苦笑,"足够让英国做出决定了吗?"

这时,侍从官送来一封加密电报:"陛下,英国大使来电,格雷爵士说..."他突然哽咽,"说英国将履行1839年条约义务。"

国王的红铅笔掉在地上,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刺眼的红线。他想起加冕时的誓言,想起列日要塞里那些用猎枪抵抗的农民士兵,突然转身对总参谋长说:"告诉所有部队,死守每一寸土地。让德国人知道,比利时虽小,却有不屈的灵魂。"

五、钢铁与血肉的碰撞

8月4日清晨,德国第5集团军的重炮群在比利时边境展开。汉斯·米勒趴在战壕里,看着720毫米口径的"大贝莎"榴弹炮被马拉到阵前,炮管仰角指向埃本-埃马尔炮台。"这玩意一炮能炸平一个村庄!"班长指着炮身上的雕花,那是克虏伯家族的纹章,"看好了,小子,这就是德意志的力量。"

约瑟夫突然抓住米勒的胳膊:"你听!"

微风中传来隐约的钟声,那是列日教堂的晨祷钟声。米勒想起家乡慕尼黑的圣母教堂,每周日清晨,母亲都会带他去做礼拜。但此刻,钟声突然被震耳欲聋的炮声撕裂。"大贝莎"喷出橘红色的火舌,炮弹拖着尾烟划过天际,在埃本-埃马尔炮台顶部炸开。

"冲锋!"军官的军刀指向硝烟弥漫的要塞。米勒跟着人群冲出战壕,却看见前方的战友们像被镰刀割倒的麦子般倒下——比利时士兵从地下掩体中钻出,他们的机枪藏在教堂的钟楼里,子弹如雨点般落下。

"他们在教堂里开枪!"约瑟夫尖叫着,被弹片击中膝盖跪倒在地。米勒想拖他隐蔽,却看见一个比利时伤兵正用牙齿咬开手榴弹的拉环,他的眼睛死死盯着德军的方向,嘴里喊着什么,但声音被炮声吞没。

六、午夜的炮声

伦敦议会大厦的钟楼敲响午夜钟声时,爱德华·格雷爵士站在外交部的阳台上,将威士忌酒杯轻轻放在栏杆上。远处,泰晤士河上的船只纷纷亮起灯火,那是英国海军起航的信号。"结束了,"他对身后的秘书说,杯中琥珀色的液体映着议会大厦的灯光,"19世纪的和平,在今晚死去了。"

柏林的威廉大街上,威廉二世将英国宣战的电报揉成纸团,砸在施里芬的画像上。"英国佬!"他的单片眼镜滑落到地毯上,"他们居然为了几个比利时农民..."

"陛下,"毛奇元帅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的军装沾满尘土,"列日要塞还在抵抗,我们的进度比计划晚了48小时。"

威廉二世突然笑了起来,笑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晚了?施里芬说六周拿下巴黎,现在看来..."他抓起桌上的地球仪,猛地砸在地上,美洲大陆的瓷片溅到毛奇的马靴上,"也许上帝站在我们这边,也许..."

而在列日要塞的地下掩体里,比利时中尉路易丝·杜邦正在包扎伤员。她撕开急救包的手突然停住——包里面除了绷带,还有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上的父亲穿着1839年的比利时军装。"坚持住,"她对伤兵说,烛光在她沾满血污的脸上跳动,"英国人快来了。"

伤兵咳出一口血,指着通道尽头:"中尉...外面的钟声停了。"

路易丝跑到射击孔前,只见晨雾中,德国的重炮群正在推进,炮口的硝烟与列日教堂的废墟融为一体。她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比利时就像欧洲的客厅,谁都想进来坐坐,但只有真正的主人,才能守护它的门槛。"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硝烟,汉斯·米勒踩着瓦砾走进列日市中心。街道两旁的房屋燃烧着,一个婴儿的摇篮在废墟中摇晃,旁边躺着穿蓝灰色制服的比利时士兵——他的手指还扣在扳机上,眼睛望着布鲁塞尔的方向。米勒弯腰捡起摇篮里的布娃娃,娃娃的眼睛是用黑纽扣做的,和约瑟夫的眼睛一样蓝。

远处,埃本-埃马尔炮台的废墟上升起一面破碎的比利时国旗,在德军的炮火中猎猎作响。米勒突然想起出发前母亲说的话:"汉斯,别去碰别人家的门槛。"但现在,他的军靴正踩在别人家的客厅里,而整个欧洲的客厅,己经在他们的铁蹄下轰然倒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