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在六师姐的主持下,由师父圆静亲自为姜衍行冠巾仪式,只见姜衍身穿一套青蓝色的道袍,跪在师父身前,因为考虑到这个年代的男性都是短发,所以师父特意为姜衍准备了一顶道士帽,用道士帽代替方巾,师父圆静就把道士帽戴在姜衍的头上。
冠巾之后,姜衍起身,对师父一跪三叩首,又对老母神像敬香,供灯,三跪九叩首,接下来给师父敬了茶,又给七位师姐敬了茶,礼成。自此姜衍正式成为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代真传弟子。
接下来圆静开始讲述全真龙门派现状,全真龙门派作为道教全真派的主要支派之一,至今在中国及海外仍有传承和发展,但其现状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化交织的特点。
1. 传承与道观分布
主要道观:
北京白云观:龙门派祖庭,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仍是全国龙门派的中心,日常开展宗教活动、传戒授箓等。
其他重要道观:如沈阳太清宫、西安八仙宫、武汉长春观等,均有龙门派道士驻守。
地方分支:在山东、西川、浙江等地亦有龙门派道观,但规模较小,部分与地方民俗结合较深,比如我们老母庙。
海外传播: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欧美华人社区有龙门派弟子活动,但多以文化传播或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内丹)为主。
2. 组织与传承体系
官方体系:
受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传承需备案,正式道士需通过传戒仪式(如白云观近年举办的传戒活动)。
部分道士隶属宫观,部分散居民间(如火居道士),后者传承更灵活但规范性较弱。
师徒传承:
仍强调“师徒相授”,但现代教育体系(如中国道教学院)补充了理论学习。
部分年轻道士兼具传统修行与现代学术背景(如研究道教哲学、医学)。
3. 修行与日常活动
经典修行:以《龙门心法》《丘祖垂训文》等为核心,注重内丹修炼、早晚功课经。
现代适应:
部分宫观开设养生班(如气功、太极)、国学讲座,吸引公众参与。
宗教活动(如法会、祈福)与旅游结合,但商业化也引发争议。
社会服务:少数道观参与慈善(如助学、救灾),但影响力有限。
4. 挑战与困境
人才断层:年轻道士数量不足,部分因清规戒律(如素食、独身)或经济压力难以坚持。
商业化冲击:知名宫观面临游客过多、信仰氛围淡化问题,偏远小道观则可能因资金短缺难以维持。
5. 文化影响与学术研究
学术关注:内丹学、道教医学等成为高校研究课题,龙门派历史与思想被重新梳理。
大众文化:通过影视、小说(如金庸作品)间接传播,但影响不大。
总之,龙门派在体制内保持正统性,核心修行传统未断,但面临世俗化与传承压力的双重挑战。其未来可能取决于如何平衡宗教本质与现代社会的互动。
讲述完之后,圆静长叹一声,以后传承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说完转身向静室走去,众师姐也一同跟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