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数学系的小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凝重。
张平教授召集了几位参与模空间课题的学生,包括陈默和苏晚,讨论近期遇到的瓶颈。
“关于这个~~~证明,”张平教授指着白板上一长串复杂的符号
“核心难点在于如何绕过特征零域上那些成熟工具的缺失,首接建立某种‘刚性’估计。”
“陈默,你上次提到的利用Frobenius提升结合特定滤过结构的思路,有进展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陈默。
在座的除了他,比他跟强的也只有张平教授了吧。
他坐在角落,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推演。
陈默抬起头:“尝试了。在维度较低和群作用较简单的情况下可行。但推广到一般模空间,遇到一个关于不可约分支上局部系统的障碍。”
他在白板上快速写下几个关键的障碍类表达式。
张平教授饶有兴趣的看着陈默在板上的动作。“我年轻时,好像也是想他这样……”
教授自嘲的摇了摇头,“那都是过去了”,“这孩子恐怕能站到比我更高的地方。”
陈默没听见他的心声,继续说道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不变量来刻画……”
“或者…一个更强的存在性定理。”
会议室的气氛更加沉闷。大家陷入了思考。
苏晚看着白板上的表达式,秀眉微蹙。
她最近也在思考相关的刚性估计问题,但切入点略有不同。
她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道:“教授,陈默。或许可以尝试~~~~”
“虽然工具不成熟,但可能提供新的约束条件…”
陈默转过头,认真地看向苏晚:“这是个好思路”
虽然问题远未解决,但至少开辟了新的思路。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
苏晚收拾东西时,心跳有些快。刚才陈默认真倾听和讨论的样子,让她暂时忘却了论坛八卦和叶清漪带来的阴霾。
她鼓起勇气,想趁此机会和陈默说点什么,哪怕是关于刚才讨论的问题。
“陈默…你……”她刚开口。
陈默的手机却响了起来。他看了一眼屏幕,是李铮。
“喂?”
“…嗯…知道了…时间地点发我。”
陈默简短地说了几句,挂断电话。他转向苏晚,似乎才注意到她刚才叫了自己:“有什么事吗?”
苏晚看着他平静无波的眼神,准备好的话瞬间卡在喉咙里。
他刚才的专注,仅仅是对问题的专注,与对象是谁无关。
苏晚心底刚升起的那点微光,瞬间黯淡下去。
“没…就是想问问,关于刚才提到的…………”
“你有没有具体的参考文献推荐?”苏晚迅速调整情绪,用学术问题掩饰了她真实意图。
“要是让他知道那我真要害羞死了。”苏晚脸颊飞上一抹红霞,脸蛋变得粉扑扑的。
“有几篇预印本,晚点邮件发你。”陈默说完,点了点头,便拿起背包,步履匆匆地离开了会议室,显然是赴李铮的约去了。
苏晚站在原地,看着空荡荡的门口,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总是这样,像一阵抓不住的风。她的靠近,她的注视,甚至她努力展现的才华。
在他眼中,似乎都与窗外的落叶无异,无法在那片深邃的数学星海中留下任何痕迹。
但她不知为何,偏偏对陈默更有兴趣了。
如果李铮知道了他肯定要用那破铜锣嗓子来上一句“得不到的就更加爱~~~”
可惜,这里只有苏晚一人。
几天后,一封邮件出现在陈默的清华邮箱里,发件人:叶清漪。
陈默同学:
展信佳。
冒昧打扰。上次北大沙龙一晤,你关于“逻辑之美”的阐述,以及尝试用数学结构理解情感秩序的独特视角,令我回味良久,深受启发。……
………
若你闲暇时对此偶有思考,或觉此问有趣,盼不吝赐教。此问无关风月,纯属对思维疆界的好奇。
顺颂冬安。
叶清漪
陈默刚结束谱序列的冗长计算,有些疲惫。
看到这封邮件,他微微一怔。叶清漪?那个北大的文学才女?他点开邮件,快速浏览了一遍。
这一次,他没有像对待名片那样随意。
邮件中提到内容他还挺感兴趣的。
尤其是将~~~进行类比,这个角度挺新颖。
虽然领域迥异,但那种追求“内在自洽”与“本质和谐”的深层诉求,似乎确有相通之处?
这个发现让陈默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兴趣。他放下手中的草稿纸,认真思考了几分钟,然后打开回复框,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起来。
叶清漪同学:
邮件收到。你提出的类比颇具启发性。
数学中结构的存在性常依赖于……
……
……
感谢提供思路。
陈默
邮件发出,陈默便将其抛诸脑后,重新投入到他更关心的谱序列计算中。
对他而言,这只是一次有趣的思想碰撞,解决了邮件提出的“问题”,便告一段落。
然而,在北大文学院那间充满书卷气的宿舍里,叶清漪收到这封回复时。
她那清雅的脸庞上却露出了极其动人的、带着惊喜和更深探究欲的笑容。
叶清漪反复阅读着陈默的回复,指尖轻轻拂过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数学术语和逻辑分析。
他的回应完全在她的预料之外!没有敷衍,没有客套,甚至没有对她文笔的恭维。
这种交流方式,让她感到无比新奇和…着迷。
他就像一座蕴藏着无尽奥秘的冰山,表面冰冷坚硬,内里却令人惊叹。
陈默的首接不但没有消减一丝她对陈默的在意,反而让叶清漪更加感兴趣了。
这场由她主动开启的对话,似乎…比她预想的要有趣得多。
她提起笔,在一张印着竹叶的信笺上,开始构思下一封邮件的草稿,唇边的笑意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