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溪流边老槐树下飘起炊烟,村民们惊异的发现沐家丫头在河边忙活。就见沐知念将最后半盆土豆倒入盆中,泡发的土豆与糙米被石磨碾成糊状,掺入碾碎的干紫苏与野葱,在烧热的石板上一压,滋啦作响的粗粮泛出焦香。
“嘶——”沐知念的奶奶突然倒吸一口凉气,她瞪大眼睛,满脸狐疑地看着沐知念,难以置信地说道:“孩他爹,你快看看,我是不是眼花了?那念丫头用的,竟然是石磨!”
奶奶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似乎想要确认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的。而一旁的沐老爹,则同样震惊得合不拢嘴。
“你……没看错,那确实是石磨!”沐老爹定了定神,声音略微有些发颤地回答道。他的脑海中此时己经乱成了一团浆糊,因为就在今天早晨,他亲眼目睹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当时,沐老爹起了个大早去解手,路过院子后面的小树林时,他惊讶地发现沐知念正站在一棵树后面,而她的面前,竟然凭空出现了一个石磨!
沐老爹惊愕得差点叫出声来,但他还是强忍着没有惊动沐知念。只见沐知念将石磨摆弄了几下后,便匆匆忙忙地去找沐安世了。不一会儿,沐安世带着知风、知尘两兄弟走了过来,他们一起将石磨搬了回去。
在路上,沐安世还特意跟村长打了个招呼,说他们在山里捡到了这个石磨。当时,沐老爹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想。
然而,当他看到此刻沐知念正在熟练地使用着石磨时,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不是巧合!怪道这个季节路上总是有吃不完的豌豆苗,而且每次沐知念进林子都能收获满满,原来这丫头竟然有着如此神奇的造化!
“村长,念丫头只是在干嘛?”
“老沐头,你知道你家这孙女在弄啥嘞?闻着怪香的。”
““沐丫头竟然还有这样的好手艺呢?”李猎户一边嚼着饼,一边满脸惊讶地嘀咕道,“这手艺可比县里福满楼的炊饼还要扎实啊!”
沐知风听到李猎户的赞叹,心中暗自得意,他看了看周围,发现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便故作不经意地炫耀起来:“这可是我娘祖传的手艺呢,我妹妹当然做得好了。而且啊,这炊饼还是我妹妹改良过的,她在里面加了紫苏叶,口感更加独特,味道也更好了呢!”
其实,这是他们一家人早在土豆成熟时就己经商量好的说辞。毕竟,杜若的娘家在哪里,村里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此刻沐知风这样说,也不会有人怀疑,大家多半只会感叹一下沐家的祖传手艺果然厉害,或者夸赞一下沐知念的创意和想法。
“没想到这竟然是杜妹子家祖传的手艺啊!”有人惊讶地叫道,“我说怎么这么独特呢!”
“是啊是啊,这手艺肯定是经过了好几代人的传承和改进,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水平。”另一个人附和道。
村长站在一旁,听到大家的议论,也笑着点点头,表示赞同。他心里暗自感叹:这杜氏真是不简单啊,不仅有一手好手艺,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念丫头。
“这念丫头也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村长微笑着对杜妹子说。
果然不出所料,当沐知风如此一说,周围的人们纷纷附和,有的夸赞这炊饼不愧是祖传的手艺,有的则称赞沐知念有想法、会创新。没有人对沐知风的话产生丝毫的怀疑,更没有人会往其他方面去想。
沐知念这边弄了一遍,便冲着围观的妇人们笑道:“婶子们看仔细了,这粗粮饼子要掺三成米糠,揉面时得加晒干的紫苏叶。”
面团在她掌心里翻出花来,看的李二嫂首拍大腿:“到底是年轻人想法多,手也巧,上次你教咱们腌制的豌豆苗,我家那口子就着稀粥都喝了三大碗!”
“可不是嘛。”王婆婆眯着眼睛瞧着石板上滋滋作响的面饼附和着。
沐知念也听到了沐知风假装炫耀的语气,抬起头就和妹妹母亲无语的目光撞个正着,杜若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和沐知念继续一起教妇人们用草木灰水延长饼子保质期,而沐知念则悄悄在和面水里混入了灵泉。
沐知念抿唇忍住笑意,哪有什么祖传秘方,不过是把空间出产的耐旱土豆混着寻常谷物,再配上杀菌的灵泉罢了。
正想着,忽听一声虎啸传来,随后响起阿满的喊声:“村长,阿念姐,有野猪闯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