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蚀之尘
历史小说
首页 > 历史小说 > 不蚀之尘
作者:
川岳长弓
主角:
张晏尘
作者:
川岳长弓
主角:
张晏尘
更新至:
第38章 京城棋局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11.43万字
《诗经·羔裘》"晏兮如华",《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大智闲闲,放荡无拘,任其自然。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我自人间浪漫,平生事,南北东西。一个北方偏远小城的不羁青年,如何在世俗洪流中艰难站住脚,虽心比天高,却也不得不低头。无系统,无穿越,一个半女主,不学霸,小白处女作。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11.43万字
简介
历史古代 历史 明朝
《诗经·羔裘》"晏兮如华",《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大智闲闲,放荡无拘,任其自然。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我自人间浪漫,平生事,南北东西。一个北方偏远小城的不羁青年,如何在世俗洪流中艰难站住脚,虽心比天高,却也不得不低头。无系统,无穿越,一个半女主,不学霸,小白处女作。 ...

第1章 雪夜诞麟儿

宁州的冬天总是来得格外早。宣德二年正月十六,常乐县刘家村还积着未化的雪。丑时的梆子刚响过,村东头张家的破旧院落里突然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是个带把儿的!"接生婆王婶用旧棉袄裹着新生儿,朝门外喊了一嗓子。

蹲在院墙根下的张定国猛地站起来,冻僵的手指差点握不住旱烟杆。他三十岁得了两个闺女后,终于等来了儿子。

"他娘怎样?"张定国搓着手问。

"李娘子壮实着呢,就是..."王婶压低声音,"这次伤了元气,得吃些好的补补。"

张定国摸遍全身才掏出五个铜钱,王婶撇撇嘴走了。他掀开草帘进屋,见妻子董氏正虚弱地冲他笑。破炕上躺着的小家伙皱巴巴的,倒有双格外清亮的眼睛。

"爹!"两个扎着歪歪扭扭发髻的小丫头从门外探出头。十岁的晏清牵着八岁的疏儿,姐妹俩冻得鼻头通红。

"嘘——"张定国把女儿们拢到灶间,从梁上取下最后半块腊肉:"明早给你们娘熬粥。"

天蒙蒙亮时,院里传来咳嗽声。张定国推门看见父亲张老汉揣着手站在柿子树下,脚边放着半袋糙米。

"你娘腰疼,来不了。"老汉用脚踢了踢米袋,"县学李教谕说,新生儿要登记..."

张定国冷笑。当年晏清出生时,老两口连门槛都没迈。如今听说得了孙子,倒是记得朝廷要统计丁口了。

正午时分,岳父李里长带着两斤白面登门。老人抱着外孙直点头:"眉眼像你小时候,是个读书种子。"

"读书?"张定国给岳父斟了碗粗茶,"县学束脩要五石米,我挖三个月煤才..."

"糊涂!"李里长突然拍桌,"你当年神童之名响彻宁州,若不是..."老人看了眼在炕上昏睡的闺女,压低声音:"我出束脩,这孩子必须读书!"

窗外又飘起雪粒子,张定国望着熟睡的儿子。他想起自己十二岁能背《春秋》,十五岁通晓骑射,却因家贫止步童生。如今在矿洞里弯腰挖煤时,那些诗句还像火炭般在胸腔里灼烧。

"爹,弟弟叫什么呀?"疏儿踮脚扒着炕沿问。

张定国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下两个字:"明远。张明远。"取自《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却隐去了后半句。

"后面呢?"晏清突然从灶间探出头,发梢还沾着柴草。

李氏在炕上虚弱地笑了:"你爹就爱说半截话。"

张定国望着熟睡的婴孩,喉结动了动。他没说出口的是下半句——"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世道,求索的人往往头破血流。

三日后,李里长踩着积雪登门。老人抱着外孙端详半晌,突然道:"这名字不好。"

"岳父有何高见?"张定国磨着砍柴刀,刀刃在青石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明远太过直白。"李里长捋着胡须,"老夫昨夜翻《诗经》,'晏兮如华'一句甚妙。不如叫晏尘?"

刀声戛然而止。张定国抬头:"'和其光,同其尘'的尘?"

"正是!"李里长击掌,"既要如明珠生辉,也要懂得和光同尘。这世道..."老人突然压低声音,"你当年若懂这个道理,何至于..."

柴刀"当啷"砸在石头上。董氏连忙打圆场:"晏尘好!晏清晏尘,一听就是亲姐弟。"

夜里,张定国蹲在院里劈柴。晏清抱着新得的名字凑过来:"爹,我的名字真来自《诗经》?"

"嗯。"

"那弟弟的名字呢?"

斧头悬在半空。张定国想起自己当年在县学,因不肯给学政送礼被除名的往事。月光照在斧刃上,寒光凛凛。

"《老子》有云..."他忽然转身,用斧柄在雪地上划出深深的痕迹,"和其光,同其尘。"雪粒顺着沟壑滚动,像无数细小的珍珠。

晏尘(原明远)在屋里突然啼哭起来。张定国扔下斧头往屋里跑,没看见身后十岁的女儿正盯着雪地上的字迹,眼睛亮得惊人。

继续阅读
最新更新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