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记
历代皇帝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代皇帝记 > 第86章 唐初建业

第86章 唐初建业

加入书架
书名:
历代皇帝记
作者:
糖竦盐名青
本章字数:
6852
更新时间:
2025-07-08

旁白(龙头饰):

“唐圣祖李耳,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后世世界文化名人,后世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唐献祖李熙,西凉武昭王李暠曾孙、西凉后主李歆孙子、唐高祖李渊的高祖父。

曾任金门镇将,率领豪杰镇守北方六镇中的武川镇,护卫北魏旧都平城,抵御来自北方草原柔然等侵扰。

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后,追谥“宣简公”。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花费18年时间修建隆尧唐祖陵,重葬李熙,作为大唐始祖。后世咸亨五年即674年,追尊为“宣皇帝”,庙号献祖,葬于建初陵。”

李暠、李歆:“啊,跟我们也有关系吗。”

始皇:“别打岔,龙头继续。”

旁白(龙头饰):

“唐懿祖李天赐,唐朝皇帝先祖,唐太祖李虎之父。

北魏时期,曾任邢州任县新市疃主,迁家于此,死于任上,葬于邢台隆尧县。

西魏大统年间,凭借儿子李虎功劳,追赠司空。唐高祖李渊即位,追封陇西懿王。咸亨五年即674年,追赠光皇帝,庙号懿祖,葬于启运陵。

唐世祖李昞,唐太祖李虎第三子,唐高祖李渊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祖父。

李昞出身陇西李氏,性情至孝,深沉有识量。初仕西魏,封汝阳县开国伯,拜通首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迎娶大司马独孤信之女,袭封陇西郡公,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北周建立后,册封唐国公,授御正中大夫,出任柱国大将军、少保、都督八州诸军事、安州总管。为政简素,颇有时誉。

建德元年即572年,李昞去世,安葬于咸阳,追赠太保,谥号为仁。其子李渊即皇帝位,追谥为元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兴宁陵。

唐太祖李虎,西魏八大柱国之一。

李虎年少时风流倜傥,志向远大,好读书却不死背章句,喜骑马射箭,广交朋友,乐善好施,深受大都督贺拔岳器重。因功升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后平叛有功升为左厢大都督。

北魏永熙三年即534年,在贺拔岳遇害后,曾打算拥立贺拔胜继任,未果,于是跟随宇文泰。

于西魏大统三年即537年受封陇西郡公。

西魏大统十七年即551年,李虎因病去世。一定意义上说,李唐王朝的基业是李虎打下的,有了李虎的疆场拼杀,有了李虎的柱国将军的爵位,其子孙才能站在另一个起点上。

高祖李渊,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垂爱,历任千牛备身、卫尉少卿等,于炀帝东征时负责督运粮草,平毋端儿起义,并抵御突厥进攻。

大业十三年即617年,出任太原留守。同年趁隋末动乱之时起兵于晋阳,联结突厥,示好李密,乘群雄争斗之机南下,首取长安,拥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封唐王。

义宁二年即618年,得知炀帝遇弑后,逼杨侑禅位于己,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称帝后,李渊命其子李世民等统兵,击败陇西李轨、消灭西秦薛举父子、击退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夏王窦建德,迫降洛阳王世充,并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他晚年未能妥善处理皇位继承问题,致使二子相争,引发玄武门之变。事后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很快传位于他,退称太上皇。

贞观九年即635年,李渊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后定谥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有观点认为他优柔失断,赏罚不明,冤杀功臣,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也有观点认为他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始皇:“嗯...李老,您老和李渊上等房,剩下那俩中等房。”

李渊:“对了,始皇,后世斗胆问一下,不是称帝就能来吗,为什么后世没见薛举等人啊。”

始皇:“对啊王莽,李渊为什么没有见到薛举啊...”

王莽:“嗯...你跟我走,我带你去见龙头。”

龙头:“啊,薛举他们啊,其实是因为出了点小问题(我忘了),本龙给你们补上。”

“大秦薛举(公元618年驾崩),西秦第一位皇帝。

大秦薛仁杲(公元618年驾崩),西秦末代皇帝。

天兴皇帝刘武周(公元620年驾崩),反正是第一位&末代皇帝。

大郑王世充(公元621年驾崩),郑国第一位&末代皇帝。”

刘肇:“啊...我似乎理解孙权的心理了。

哎,几位,这里是皇帝城,我给你们一本这座城的规矩和事宜,你们熟读背诵不要触犯,否则后果很严重,你们先看看,没问题就带你们去咸阳宫候审。”

薛举:“emmm,没问题,走吧先祖。”

咸阳宫内...

始皇:“几位,说说吧。”

旁白(龙头饰):

“薛举,薛举生性豪爽,精通武艺,尤其精于骑射,喜交朋友,又能仗义疏财。

大业十三年即617年西月,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及宗罗睺率众归附,实力大增,在赤岸之役击溃隋将皇甫绾后,乘势攻占枹罕,随后又接连略取鄯州、廓州,尽据陇西之地。同年七月,在兰州称帝,置陵立庙。不久,命子仁杲领兵攻取秦州,并迁都至此。

同年十二月,薛仁杲奉命攻取扶风,薛军势力益盛,并开始筹划攻取长安。其时恰逢李渊拥立代王杨侑,入据长安,不久李渊称帝建唐。薛氏进攻长安之役,因此演变为薛氏同李唐之间的战争。唐高祖命秦王李世民率军西征,一战击败围攻扶风的薛仁杲,迫使其撤回陇右。

唐高祖武德元年即618年六月,唐丰州总管张长逊进攻宗罗睺,薛举全师救援,进驻折墌城。唐以李世民为元帅,领兵抗击,驻扎高墌城。鉴于薛举军粮短缺,意在速战,李世民决策以持久之计将其拖垮,故坚守不战。时逢李世民卧病不起,部将刘文静、殷开山临阵轻敌,致唐军初战败绩,兵士死者十之五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人被俘,高墌城遂为薛举占领。同年八月,薛举又命薛仁杲进围宁州,并准备进攻长安。是时,薛举忽生疾病,不治而亡。

薛仁杲,西秦霸王薛举长子。

薛仁杲出身河东薛氏,魁梧雄壮,骁勇善战,号称“万人敌”。

大业十三年即617年,随父薛举起兵反隋,割据陇西之地,封为齐国公。薛举称帝后,册立为太子。严苛酷虐,不得人心。

武德元年即618年,正式继位,带兵参与浅水原之战,为秦王李世民所败,押送长安斩首。”

始皇:“呃,薛举上等房,薛仁杲下等房,罚薛仁杲一百杖刑。继续继续。”

旁白(龙头饰):

“刘武周,骁勇善射,喜欢交友,投奔隋太仆杨义臣。跟随隋炀帝进攻高丽,建立军功,授建节校尉,迁马邑校尉。面对隋末群雄竞起的纷乱形势,起兵反抗隋朝,依附突厥部落,受封“定杨可汗”,“率军南向,以争天下”,占据储备充足食粮和库绢的晋阳,攻陷河东大部地区,威逼关中。自称皇帝,年号天兴,“军无蓄积,虏掠为资”,大破裴寂、齐王李元吉,席卷山西。

武德三年即620年,为秦王李世民所败,弃城北逃,终为突厥所杀。

王世充,王世充自幼喜读兵法。隋文帝开皇年间,因战功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随后提升为兵部员外郎。隋炀帝大业年间,提拔为江都丞,兼任江都宫监。

613年6月,杨玄感叛乱,进攻东都洛阳。时值隋军主力远在辽东,王世充率洛阳守军连战皆捷,平定叛乱,后逐渐掌握隋军兵权。隋炀帝被杀后,越王杨侗被拥立为帝。王世充在朝中地位越发显赫,专横跋扈。

619年3月,皇泰主杨侗被迫封王世充为相国,统管百官,封为郑王。同年4月,其篡夺帝位,改国号为郑。

620年7月,李世民率领唐军出潼关进攻王世充。王世充见形势不利,向李世民求和,但双方和谈破裂,其率领军队反抗,遭到惨败。后被唐定州刺史独孤修德所杀。

王世充为隋末群雄之一,为人足智多谋,富有才干,先后平定了数路反隋势力,为结束隋末割据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因其篡位自立,加之为人残暴,往往为后世所诟病。”

始皇:“嗯...都中等房吧,不过,王世充,罚你二十杖刑,下朝吧。现在正是太平,国库还充足,先狂欢几日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