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最复杂的是人心,有时候你越是想让别人听从你, 别人越是跟你对着干!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与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同样,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一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且这种作 用力的产生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反应。
由此可见,很多人之所以同你对着干,可能是一种本能的 逆反心理在作怪,其实并不一定是对你本人有什么深仇大恨。 比如当老师对学生说:“不许做小动作,要认真听讲。”这个 时候,学生反而会变得更不安分,总是不停地把玩东西。当领 导对下属说:“上班时间不许聊天,违者罚款!”下属听到上司的话,反而会在心里较劲道:“该做的工作我都做完了!信 管我做什么干吗?聊天!就是要聊天。”当妻子对丈夫说“不 许在家里抽烟!”老公就会不服气地说:“有几个男人不抽烟? 如果我连烟都不敢抽,我还算什么男人?”
据心理学家分析,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常常会表现出 与对方要求相反的行为与态度,既不喜欢按照对方的要求做事, 而且还要故意与对方对着干!很多时候,这不仅不是他们强大 的表现,更可能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姿态,通过这种方式宜 告自我的独立和个性。这样也就更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越是那些 青春期的孩子越不听话,为什么越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员工越难 以领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个性刚刚开始萌芽,棱角正 尖锐,需要时间的打磨和历练。对于人们的逆反心理,聪明的 人总有一套非常有效的策略,让他们乖乖就范。
针对人们的逆反心理,俄罗斯著名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曾 经做过一次典型的心理测试。他在自己的著作《趣味心理学》 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 故事。”当看到普拉图诺夫的提醒后,几乎每一个读者内心都 产生了“对着干”的想法,迫不及待地翻看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 其实,这正是作者的本意,他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达到 了让人们关注第八章第五节内容的目的。如果他只是在前言中 说,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很精彩,希望大家仔细阅读,这样反 而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逆反心理”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理现象,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从而产生想去了 解它的欲望。尤其当这件事情被禁止,又没有对禁止原因做出 明确的解释时,更加会激起对方的“逆反心理”,使他们更迫 切地想了解这一事物,于是便形成了一种“对着干”的局面。 从消极的方面来说,“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的、单向的、 偏激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无法使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 物的本质,从而导致一个人常常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 如,当两个陌生人甲和乙,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碰面。甲想让 乙给自己让路,乙就会说:“凭什么给你让路啊?这条路是你 们家修的?我想站哪儿就站哪儿,你管得着吗?”这样的话分 明是在抬杠,但很多人偏偏喜欢以这种对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再比如,当一位爸爸训斥一岁的儿子时说:“不许把玩具扔 掉!”孩子听到爸爸的命令,会立马把玩具扔到地上;当一位妈妈对两岁的女儿说:“不要把手指含在嘴里!”小女孩反而 是更频繁地把手指放在嘴里。最后,所有“不允许”的命令, 反而变成了做某件事情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