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霏霏的清晨,Z市公安局专案组会议室。
沈知行低头翻阅案件简报,桌上摆着一叠资料和照片。他的脸色沉静而疲惫,眼神如深水般没有波澜。
会议室内气氛严肃,季欣靠墙而立,双臂交叉,一身藏青色警服熨帖笔挺。她目光锐利地扫过墙上的案件时间线,开口声音低而清晰:“倒计时又一次启动了。这一次,玩家叫林可,21岁,Z大心理系大三学生。”
“第三起。”沈知行接话,翻开一张照片。
照片里女孩坐在阳台上,微笑僵硬,眼神空洞。身后,是喷涂在墙上的倒计时图案:72:00:00,红漆未干,仿佛还在滴血。
“我们还有多久?”他抬眼看向季欣。
“不到五十小时。”季欣说,“她在昨晚22点正式‘失联’,根据规律,极有可能在72小时后出现严重行为失控。”
“我们不能再赌了。”
此时,会议室门被推开。
走进来的是一位身形纤细、穿浅灰风衣的女人,长发束起,手上拿着一个黑色文件夹。她步履轻缓,目光温和但带着一丝审视。
“我是陆思玥,国家心理干预中心特聘咨询师,今日起参与倒计时专项心理协作组。”
声音温柔,却带着不可动摇的坚定。
沈知行看着她,不自觉地皱了下眉。
“心理干预?”他略带质疑。
陆思玥平静地迎上他的目光:“是的。在这种以控制和操纵为核心的连环犯罪中,行为画像和干预预判同样重要。”
季欣插话:“她是我推荐的。这几起案件中,受害者在进入倒计时前均出现明显的心理裂口。警方需要与专业心理人员协作。”
“我们不是坐等崩溃发生。”陆思玥看向沈知行,“我们要在行为落地前,破掉心理诱导。”
两人对视几秒。
沈知行点头:“好,你跟我走现场。”
……
上午九点,他们一行人来到林可所在的学生公寓。Z大东南角第九栋,七层。
林可失联后,室友发现她留下了一张字条,内容是:“我终于等到邀请。”
现场保持原状。公寓内贴着许多林可自己手绘的海报,全是黑白线条构成的城市轮廓与一只单眼乌鸦。阳台地面,有一滩未干的墨水。
陆思玥站在阳台前,闭上眼,低声自语:“她并没有准备离开生活,而是等待生活以另一种方式结束。”
沈知行看向她:“你能看出什么?”
“她潜在的目标并非自毁。”陆思玥睁开眼,转身,“她是主动投身这个游戏,并试图完成它。”
“完成?”季欣皱眉,“你是说,她可能是自愿参与的?”
“这是最危险的类型。”陆思玥翻开笔记,“这种人看似理智,但一旦信念崩塌,行为将极具破坏力。”
“我们查过她浏览记录。”沈知行接话,“她登录了一个论坛,ID是‘Silent_21’,在那儿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扫描图,并留下了邮箱。”
“Silent……”陆思玥眉心一动,低声念叨:“这是他们选取新玩家的关键词之一。”
“谁的‘他们’?”
“镜中人。”
话音落地,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根据行为模型分析。”陆思玥翻开资料,“‘镜中人’是一个集体意象——操控者通过创造一个‘你必须完成倒计时才能看见真实自己’的幻觉,来控制目标行为。”
“也就是说,她在寻求某种自我认同。”沈知行慢慢说。
陆思玥点头:“在镜中人眼中,参与者是碎片,他们愿意自我粉碎,只为拼凑出对方想要的画。”
“恶魔拼图。”季欣低声。
此时,一名刑警走进来:“队长,我们在楼下垃圾桶中发现了她一双染血的鞋。”
沈知行迅速下楼。
鞋子是帆布鞋,鞋底沾有血迹,但量不多,鞋垫夹层中发现一张小纸条:
「Game is running. Find the key in 12 hours.」
——倒计时游戏己经开始,找到关键,在12小时内。
“这是一种‘任务引导’。”陆思玥来到沈知行身旁,目光平静,“她不是唯一的玩家,‘鸦’组织可能正在同城同步展开多组测试。”
“我们必须找到她。”沈知行神情冷峻,“而且,在她失控前。”
他转头望向陆思玥:“我需要你,24小时跟组。”
陆思玥没有犹豫:“我可以。”
身后的季欣沉默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只是转身去指挥其他干警整理现场。
风吹起林可房间的窗帘,阳光照进来,照在墙上的那只乌鸦上。
像是它盯住了谁。
游戏己经开始,规则未明,而他们,是唯一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