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蓝银低声附耳:“诛杀豪商。”
言罢。
朱彪的面色瞬间一变,即便一向泰然自若的吕本,此刻也微微皱起了眉。
“哦?说来听听。”
朱和尚却笑着说道,显然对此答案颇为满意。
在殿内几人中,每个人都是心思玲珑之人,他们深知所谓豪商背后所指为何。
朱和尚的态度十分明确。
要使国库迅速充实!
最快的途径是什么?
无外乎强夺。
但谁的钱财可以随意拿走?普通民众吗?
真是可笑,朱和尚本身就是出自平民之家,他对百姓的关怀是尽人皆知的。
况且,普通的百姓家里也没什么值得夺取的财富。
那么,还有哪些对象既有大量的财富粮食,又因某些原因而被朱和尚所鄙视乃至痛恨的呢?
答案只有豪商。
所谓杀猪盘,实际上针对的是那些商人的手段。
“直接来一场杀鸡儆猴的游戏吧,选择一家大型商人,找些理由将其治罪,籍没其财产即可!”
蓝银声音提高了一些。
“荒谬!”
朱和尚装作出愤怒的神色,“大型商户有何罪过?如果我们无缘无故就给他们安上罪名,怎么让天下的百姓信服?”
“陛下称这观点有误,实际上惩治豪商才能拯救万民。”
蓝银语气庄重,然而心底却是嗤之以鼻,既然这位姓朱的君主喜欢装模作样,那就随他去好了。
“惩商能够拯救民生?”
朱和尚似乎大吃一惊。
吕本也表示了自已的看法:“商人为国家与人民带来了诸多好处。”
“大人所言固然不假。”
蓝银点点头,随即说道,“但是,每件事都有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而对商人来说,负面效应远远超过其正面意义!
例如,在某个地区发生灾害时,商人为追求私利,会毫不犹豫地抬高价码出售粮食。
然而,对于已经难以维持生计的灾民来说,怎么可能有能力负担得起高昂的价格?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难民无钱可掏时,商人就会对他们的土地虎视眈眈。
在绝境之下,难民不得不将自已的田地产权交给商家,以便换来一时的粮食。
这样一来,商家不仅得到了粮食作为短期收益,还顺手获得了大片的土地。
长此以往,整个受灾地区的大部分地产将归入商户名下。
最严重的一点,
他们还给朝廷留下了一个特大的麻烦——大批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的难民。
这些游民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必多谈了吧?
即使我们试图通过这些后遗症来评估商人所谓的‘贡献’……
阁下认为,如此微量的利益真的值得一提吗?”
话语结束。
面对这个生动的例子,吕本身形微蹙无法辩驳。
而朱和尚与朱彪也察觉到了事情的关键所在。
“不过,必须承认,活跃商贸确能让一国的生产达到最高效率。”
提到此处,吕本起身面向朱和尚补充说道:“因此,下官认为,蓝公所述观点不切实际。”
闻言,朱和尚面露不满,
蓝银冷笑一声,直言:“大人此等论调简直是在误导天下视听!”
“请赐教。”
吕本凝视着蓝银。
蓝银开始阐述自已的逻辑:“让我们假设存在两座村镇,分别是东方镇和南北乡。
最初,这两地都既种小麦也采药材,生活足以自我供给。
某日,一个商人到来。
经过观察他发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东方镇生产的小麦如果转销其他区域的话可以获得更高的差价。
与此同时,南北村因其地理位置,药材可以卖出更高的差价。
随着商人定价的影响,
东西村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开始改种小麦,不再种植药材;
而南北村则完全转向种植药材,弃麦而种。
表面上看,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似乎是一种良性的经济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