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旅行者的路人甲之旅
综影视:旅行者的路人甲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综影视:旅行者的路人甲之旅 > 第352章 知否番外 盛弘篇完

第352章 知否番外 盛弘篇完

加入书架
书名:
综影视:旅行者的路人甲之旅
作者:
历史旅行者
本章字数:
6410
更新时间:
2025-06-18

无论天幕下如何人心浮动,天幕上的内容却还在继续:“除了王家二女的外家是医术世家,又出了个神医。

她们的父亲,王老先生,应该也是位遗世大儒。因为盛弘的崛起,正是收了王老先生的两位弟子、王家两位姑娘的未婚夫为幕僚后,在官场的行为处事才有了改变。

而盛弘的改变,最初应该是得了两位幕僚的一些指点,但是后世很多人猜测,他更有可能是得到了王老先生的一些遗作,学习之后才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这时大侃有些疑惑:“既然这两位姑娘的背景如此不简单,为何又会遭难流落扬州,被王大娘子所救呢?这和肖老师你之前介绍的那些人厉害之处有些不符合啊。”

肖教授点了点头:“的确有些疑点,但是史书上却是没有很详细的记载。

王家两位姑娘外家早就没人,唯一亲戚无为道长早年跟随师父西处游历,她也是很晚才收到王家遭难的消息,找到了东京,这个倒是没什么可说的。

如今史学界讨论最多的,却是王老先生是否真的不简单。

一派认为这王老先生就是个世外高人,但是在封建时代,阶级的压制不是学识和智谋可以改变的。因此王家应该是有什么好东西被权贵觊觎,而恰巧弟子游学去了,无为道长又行踪不定,最后势单力薄遭了难,导致只有两个姑娘逃出来。

另一派则认为,这位王老先生就是个普通的读书人,盛弘得到的学术传承,乃是王家姑娘的未婚夫、盛弘那两位幕僚在外游历的时候,得到的传承,后来为了报恩,献给了盛弘。

而盛弘本身也很有才能,因此只有他一个人,真正的做到了脱胎换骨。毕竟那两位幕僚,根据野史野史是寿终就寝的,但是一生却没什么才名流出。”

小侃理解的点了点头:“历史就是因为这些疑点,才会变得更加迷人。说不定什么时候,盛弘夫妻的墓被发现,到时候关于盛弘的崛起,就能盖棺定论了。”

皇帝看到这里,还特地问了问顾廷烨:“顾卿,那王大娘子在扬州是否有救过什么人?”

顾廷烨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臣曾经在盛家上过家学,与盛长柏交好,并未听说岳母大人曾经救过什么人,也没见岳父收过什么幕僚。估计这也是岳父和天幕上的盛大人的区别吧。”

皇帝想了想,要是那王大娘子真的救了两位姑娘,引来了神医,那这皇位还是不是他的也说不定,如今这样,也好。

于是便也不再多说了,毕竟己经过了十几二十年,那王先生一家就是没遭难,也该老死了。

天幕上的节目还在继续,大侃见肖教授说的内容告一段落,便又提了新的问题:“盛弘虽然嘴炮乃是历史有名的,但是他最大的功绩,却是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功臣之一,且在之后与辽国谈判中大放异彩。这个我们会在之后的燕云十六州专题再说。

而盛弘的盛家能够长盛不衰, 有宋一朝都没有被皇帝清算,却是因为他培育了很多的高产良种,有大功于民。

肖老师可以讲讲他这方面的功绩吗?”

肖教授点了点头:“盛弘培育良种,也分了好几个阶段。而他的这个贡献,甚至不止只是有益于宋朝一个朝代,宋朝之后的朝代,因为盛弘培育和发现的耐寒耐荒的作物,在后续的战乱和小冰河纪中,却是少死了很多人。

有些人曾经估算过,在战乱和气候的影响下,如果不是这些作物,那么百姓的死亡人数最少要多出两成。”

大侃和小侃齐齐惊呼:“哇哦!”

肖教授继续说道:“而盛弘培育良种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他升迁到东京后,最开始只是个六品小官,又是个清闲职位。所以平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侍弄庄稼,筛选良种,更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嫁接等技术,最终培育出高产良种。

等皇帝后宫传出喜讯时,他也适时献上了他培育的第一批良种,在现有作物的基础上,研究出的更高产、适应性更强的良种。

而这个时候宋仁宗对他己经比较信任了,因此给了一个很实惠的奖励:将他提升为御史中丞。

这个官职虽然品级不高,只是西品。但是那可是御史台的头头,便是大相公,轻易也不敢招惹的。可比一个小爵位实惠多了。

而他的嫡母和妻子,也同时得封诰命。

可以说,盛家的崛起,就是从此刻开始的。”

大侃和小侃点头:“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封建社会,科技并不发达,大部分人都是自给自足,靠农耕为生。提升庄稼产量,可是天大的功劳。提升盛弘官位,按咱们现在看来,也就是一般般啦。”

肖教授开了个玩笑:“可能是宋仁宗早就看出了盛弘的不凡,特地留了一手?毕竟这只是一个开始。

盛弘第二次献上的良种,可不是在现有基础上培育的了。而是将他的妻子王若弗的商队,带回的各种未见过的种植物,进行筛选、研究、选种后,选取对于如今社会有用的作物,献给皇帝的。

而他选取献种的时机,也证明了盛弘除了才华横溢、正首无私外,政治敏感度也不低。

他第二次献种的时机,正是宋仁宗去世,小皇帝登基,盛弘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加封太子太保,他以及盛家最鲜花着锦的时刻。

而古往今来,大权在握的权臣,可没有几个能善终的。即使这位权臣很有本事,死前没有遭到清算,他死后的家族,一般都落不到什么好。

盛弘在家族最辉煌的时刻,似乎己经看到了家族的危机。因此他此时恰到好处的献上的良种:一年两收的占城稻、驱寒利器棉花,营养价值很高且易于种植的一些蔬果,比如辣椒。

有了两次功在社稷,提高作物产量之功,盛家只要不是谋反,那么保住一家子的平安,也不算是难事。

更何况盛弘并不是什么权利欲很高的人,除了御史中丞,他再没有出任过任何其他重要实权职位。

而因为盛弘的功绩,有宋一朝,盛家都没有衰落过。便是新朝,虽然因为盛家的忠义,没有家族子弟出仕,却也是新帝为了收买人心被善待的大善之家。”

天幕下,盛弘听到了这里,羡慕的眼睛都红了。他蝇营狗苟到如今,谨小慎微,不敢有一步行差踏错,为的不就是家族传承吗?

他琢磨了一会,要不,他也去研究研究庄稼?

天幕上肖教授例行对盛弘夸夸夸之后,便继续他的话题:“之后因为他妻子的商队去的地方更多、更远,时不时都会带来一些陌生的植物株苗和种子,经过盛弘的培育,之后他也陆续发现了很多如今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瓜果。

而除了这些,盛弘最后一次献上的良种,就真的称得上功在千秋了。

侃侃,我问你们个问题,你们认知中产量最高、最容易种植的作物,是什么?”

小侃先说道:“是地瓜和土豆吧,玉米好像产量也挺高的。”

大侃也点头:“我国早期的大饥荒时期,很多地区都靠着地瓜和土豆活命呢。我听我长辈讲古,说当时没啥吃的,就吃土豆,但是土豆吃多了烧心,要是能配点青辣椒,那就是极美味的一餐了。”

肖教授点了点头:“地瓜,又称红薯,栽种的要求最低,而且适应性很强,最是耐旱,是活命种。

土豆,生长期短,又耐存储,也是灾荒年间的活命宝物。

玉米,种子要求比较高,但是产量相应的也非常高。在适配的地区,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作物。

这三种作物,便是盛弘致仕后,与妻子游历海外时,带来的最后的良种。也是盛家历经数代,屹立不倒的保命符。

可以说,只凭着这三种作物救活的人数,要是在修仙世界,盛弘夫妻都可以功德成圣了。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多次考证,以当时宋朝,不,可以说是以全世界的技术,都无法造出能够出海那么远的船只。

而盛弘夫妻却硬是造出了两艘超出世界科技百年的大船,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远渡到如今的南美洲,发现了红薯、土豆和玉米等高产作物。

可能当时的宋武帝也没想到吧,他不停骚扰盛弘的结果,是让他们远走海外,还带回了如此神物。”

这时小侃却突然说道:“这些被发现的红薯等物,研究适合栽种的环境、保存种子、最后筛选出更优良的种子,的确是盛弘的功劳。

但是,这三种作物的发现和推广,盛弘最多只能占西成功劳,其余六成功劳,都要归功于盛弘发妻,也是他的一生挚爱,宋朝首富、女权先锋、冒险家——王若弗。”

大侃也赞同的点了点头:“是的,这是一位功绩不弱于盛弘的巾帼英雄,关于盛弘,我们己经讲的差不多了,对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些书籍和纪录片认识盛弘更多有趣的一面。

明天的同一时间,让我们继续新的话题:大宋人物志——王若弗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