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轮回:米萝之债
在那古老的小镇边缘,有两个相邻而居的小院,一个属于张阳,一个属于李思。他们自幼一同玩耍,溪边捉鱼、林间捕蝉,岁月在他们的欢笑中悄然流逝。后来,两人先后成家生子,日子虽平淡,却也有着各自的温馨。
张阳性格懒散,总想着不劳而获,家中虽有几分薄田,却因他的疏于打理,收成寥寥。而李思则截然不同,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劳作,田地里的庄稼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家中也渐渐有了些积蓄。
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张阳家的孩子在屋内玩火,不慎点燃了窗帘,火势迅速蔓延,眨眼间便将整个屋子吞噬。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孩子在屋内惊恐地哭喊。正巧李思从田间归来,看到这一幕,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在那炙热的高温与呛人的烟雾中,他西处摸索,终于找到了孩子,将其紧紧护在怀中。然而,一根燃烧的房梁突然坠落,虽李思及时将孩子推出,自己却未能幸免,眼睛被掉落的灰烬灼伤,从此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张阳家经此一劫,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房屋被烧毁,积蓄也在火灾中化为乌有,一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看着日益消瘦的家人,张阳却依旧没有改变好吃懒做的习性,只是偶尔叹着气,抱怨命运的不公。
一天,家中的米缸见底,张阳无奈之下,来到李思家借米。他满脸堆笑,言辞恳切:“兄弟,我家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你就行行好,借我些米吧。”李思听后,没有丝毫犹豫,说道:“都是邻里兄弟,说什么借不借的,你自己去挖米吧,我眼睛看不到,你多拿些。”张阳拿了个箩筐,在米缸里挖了满满一箩,临走时,他拉着李思的手,将箩筐递到他面前,让他摸摸,说道:“兄弟,你摸摸,米是满的一箩,等我有了一定还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阳每次来借米,李思都毫无保留地相助。可当张阳还米时,却起了坏心思。他找来一个特制的箩筐,底部浅浅一层,上面用木板隔开,看起来与普通箩筐无异。还米时,他将少量的米铺在箩筐底部,让李思摸,李思看不到,摸了摸,以为还是满满的一箩,便信以为真。就这样,张阳一次次地欺骗着李思,靠着这些骗来的米勉强维持着生活。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天,张阳像往常一样外出闲逛,心不在焉地走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突然,他脚下一滑,整个人朝着山下跌去。山谷幽深,他的呼喊声很快被寂静吞没。待人们发现时,他早己没了气息。
张阳死后,李思家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天清晨,一只毛色光亮的鸡突然出现在他家院子里。从那以后,这只鸡每天都会下一个蛋,蛋大且圆润。李思靠着这些鸡蛋,生活渐渐有了改善。起初,他并未多想,只当是上天的眷顾。
一年多后的一天夜里,李思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中,张阳面容憔悴,满脸愧疚地出现在他面前。张阳开口说道:“兄弟,我对不起你啊。我借米时用箩帮借,还米时却用箩底还,我犯下如此恶行,死后被罚变作一只鸡,在你家待三年偿还债务。”李思从梦中惊醒,心中满是震惊与感慨。他想起这些日子家里的鸡,难道真的是张阳所变?
李思虽心中疑惑,但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日子依旧不紧不慢地过着,那只鸡也每天准时下蛋。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就在张阳梦中所说的三年之期到的那一天,那只鸡突然消失了。李思望着空荡荡的鸡窝,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世间的因果循环,丝毫不爽。
在小镇的集市上,人们偶尔还会说起张阳和李思的故事。老人们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晚辈们说:“做人呐,一定要诚实守信,心怀善念,莫要贪图一时之利,否则,终会自食恶果。”而这个关于米萝、关于因果轮回的故事,也在小镇上代代相传,成为人们心中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