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联盟战士可以在贫穷农民还在挨饿的时候随意吃掉他们的庄稼。
实际上乌赫塔军区的战士们己经好几个月没有这样的短途乡村任务了。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边境防御,而不是穿着制服巡查乡村。
理论上联盟可以让整个工业机器变成一只驯服的野兽,让他承担联盟军与他自身的一切负担。
实际上乌兰军区的军需官每周要去一次市里的磨坊和市场,几乎每个小贩都怀着孩子般的愉快心情。期待他们的光临或者说期待他们钱包里的卢布。
理论上联盟军所到之处,资本主义就会在铁拳之下落荒而逃。
实际上不到三天前途森百货才在乌赫塔开张(通过给予军政府一大笔金钱补偿)他们的新顾客甚至有的站在门外的哨兵,他们都急于购买伏特加雪茄和瓜子之类的东西。
从理论上讲,联盟军的表现像一个独裁者。但阿尔汉格尔喜欢在实践中宽大执行。
但阿尔汉格尔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事风格,他喜欢在实践中宽大执行各项决策。他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给予更多的灵活性和宽容度,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局势。
但当下的形势严峻,现在根本不是搞经济改革的时候。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军事再评估。就拿卡秋莎所谓的大纵深战术来说,这一战术在过去的战争中或许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在现代作战环境下,它能否继续有效地使用依然有待观察。这种评估必然会在军官团内部引起不小的争议,毕竟大纵深战术在很多军官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它曾经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可是,如果如今的军事策略存在严重的缺陷,并且这种缺陷将会威胁到革命的生死存亡,那么不管有多么大的阻力,我们都必须做出改变。
而最终,在众多的方案中,阿尔罕格尔的方案更加受到青睐。克里姆林元帅和他的顾问经过深思熟虑后,更赞同阿尔罕格尔的观点。要知道,现在的联盟己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当工业能力可与铁血相匹敌时,能够持续战斗20年了。之前长期的战乱和频繁的轰炸,严重地阻碍了阵线坦克集群的补充。这使得我们在装甲力量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回顾历史,在50年代的时候,联盟曾经成功地击溃铁血松懈的边防部队,并且在战场上成功击垮他们那些寡不敌众的坦克。当时的联盟军队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和出色的战略战术,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当形势开始逆转之时,铁血改变了作战策略,开始采用一车换一车的战术。在这种情况下,阵线继续机械化作战的能力也随之丧失。我们的坦克数量在不断的消耗战中逐渐减少,而这种消耗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阿尔罕格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建议,他建议在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不让坦克开赴前线。这种做法一经提出,就被卡秋莎和其他不少人谴责。尤其是维诺夫,他对阿尔罕格尔的这个建议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但是,阿尔罕格尔并没有因为这些反对的声音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她一次又一次地在写给克里姆林元帅的信中为自己的想法辩护。她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思路,她认为通过让敌人陷入一片又一片的雷场,以及防御阵地的徒劳攻击,敌人的局部优势将变得微不足道。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缩小双方在开战时的装甲数量差距。阿尔罕格尔坚信,在战争的尘埃落定之后,最重要的不是在战争过程中的某一时刻谁占据了暂时的优势,而是谁能保持战略进攻的能力,谁可以集中力量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战役。这才是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关键因素。
而如今联盟需要反省自己曾经犯下过的错误,在工业化的初期,布哈林主义确实带来过好处,但事实证明,这一理论无法承受全面战争,也许当初就不应该把自己自主作为军工发展的首要目标,现在。阿尔汉格尔应该重新评估此前的工业政策,去其糟粕。
所谓的自给自足不顶用,战时共产主义也不顶用。
拉口号放狠话,这无疑会让第一代联盟人在黄土的阴影下难以获得安宁的生活。然而,当我们想到乱葬岗下那成百上千个甚至都没能活到应有岁数的年轻人时,去顾及老一辈的教条又能有什么实际作用呢?事实上,联盟之所以会因诸多复杂的原因而走向崩溃,未来的大元帅阿尔罕格尔经过深刻的思考与分析后认为,其中一个关键原因便是政府完全掌控了国家的方方面面,最终这种过度的掌控反而反噬了自身。
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完全放开,而是需要从新闻管控这一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将国家转变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国家。毕竟,许多人民只是希望能够拥有为自己发声的渠道和机会。只要我们处理得当,这些看似简单的善举就会成为我们在通往建设真正永恒的联盟道路上的坚实奠基石,为国家的稳定、发展与进步奠定重要的基础,引领国家朝着更加光明的未来不断前行。
而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我们为何而战,为何而幸存?
革命战线领导下的红色群众似乎有些士气低迷,人帅的健康情况人尽皆知,近期爆发的粮食危机也在党和人民间留下深深的伤痕。我们必须发起一场全新的宣传行动,将重点放在光复西罗西亚领土上。
而多年来,铁血空军的持续轰炸始终是对革命阵线最具破坏性的打击。有传言称铁血本土的内乱可能迫使铁血结束所谓的打靶训练,然而在罗西亚西部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人不是炸弹和弹片的受害者,我们无力阻止铁血的每一次轰炸,却可以动用宣传机构散布灾后重建的消息。希望以此弥合广大群众的精神创伤,如果。谁面对如此惨状,还能保持冷静咬牙坚持下去只能是我们。
而如今革命阵线的领导权己经基本确定下来,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领导下,我们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大。铁血狂徒将被彻底逐出罗西亚的土地。
而正在宣传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之时,阿尔罕格尔悄悄地将部分有关于卡秋莎的违法证据交给了克里姆林。
就目前来看,整个西罗西亚革命阵线的高层之间,展开一场权力斗争的事实己经是路人皆知了。谍报猜忌和增值每天每周每月都在上线,任何生长在红旗下的农民都知道这一切终将迎来结局。但现在他们能做的只有低下头来,希望事态不要一发不可收拾。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整个西罗西亚革命阵线的高层之间,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己经成为了一个路人皆知的事实。
在这个充满动荡和不安的时期,谍报活动频繁,猜忌的阴影如同乌云般笼罩着每一个角落,各方势力的增值与博弈每天、每周、每月都在上演。无论是谁,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红旗下的普通农民,都清楚地知道这种混乱的局面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它终将迎来一个结局。可是,在当下这个阶段,他们这些普通民众能做的仅仅是低下头来,默默祈祷事态不要朝着更加糟糕、一发不可收拾的方向发展。
然而,想要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所要做的事情可绝不仅仅是售卖人气,或者简单地站在人民利益的一边就能够达成的。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做的事情远比这些复杂得多,在这一点上,阿尔罕格尔比任何人都有着更为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要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还必须要去做一些不为人知、见不得光的工作,想办法让自己的敌人吃哑巴亏,而这些手段往往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所以,阿尔罕格尔决定对卡秋莎开展一些间谍活动。在夜幕的掩护之下,西个训练有素的特工如同鬼魅一般,悄悄地涌进了图书馆、档案局以及历史档案室。这几个特工,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一个共同的任务,那就是深挖卡秋莎的过去,准确来说,是寻找她身上可能存在的把柄。
卡秋莎,这位被称为“红色拿破仑”的小萝莉,她的一些过往历史确实谈不上光彩,这在阵线内部也并不是什么秘密。在许多流传的故事中,她总是以一种强硬的手段,用暴力与压迫的方式,迫使敌人臣服在她的脚下。这种行事风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她赢得了威望,但也在很多人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彻底颠覆她在阵线中的地位,就必须要挖掘出她真正的污点,那些足以让她身败名裂的把柄。所以,那些被归档起来的文件才会被突然查抄并且粉碎,图书馆也未能幸免,所有的文件都被仔细搜查,哪怕是那些与卡秋莎略有关系的人,都会被传讯问话。
几个星期以来,那些特工们就像不知疲倦的猎手一样,一首趴在桌上,仔细地分析着一份又一份可能成为罪证的文件。他们深知,只要坚持不懈地调查下去,迟早会从这些繁杂的文件中调查出一些关键的东西,现在所需要的仅仅是花费一些时间而己。
这便是阿尔罕格尔能够耐心等待的原因所在。她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她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知道迟早有一天,她会让卡秋莎那愚蠢的、总是沾沾自喜的笑容彻底消失。而此时的卡秋莎,甚至都还不知道自己己经被人盯上,更不知道自己可能被抓到了什么把柄,还在毫无防备地继续着自己的日常工作和政治活动。
阿尔罕格尔在等待的过程中变得越发沮丧,从发出命令到现在己经过去了数个星期,但一切还毫无所获,甚至于连找到什么谎言都没有。确凿的证据都没有。私人特工们己经精疲力尽,但这毕竟是他们的工作,或者起码是他们被安排的工作,他们就这样一首扶在桌案上。用放大镜仔细检查褪色的墨水,他们总会找到什么,他们就这样不停的工作下去。
一开始据称把握很大的文件检索后走到了死胡同里,特工们不停的碰壁。作者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工作,他们此前可不敢在红色拿破仑的背后搞这种小动作。
但证据一定是存在的,终于在一个特别压抑而潮湿的日子里,办公室里一个办事员的手里兴奋举起了一份文件,这就是他们终极的目标。至少他那满是血丝的,眼睛里是这么写着的,负责人过来一把夺走文件,这份文件在特工之间不断被传阅。许多人看到了文件,人们对他的评价一个比一个高终于这幅文件被传到了阿尔罕格尔的手上。
她仔细的阅读这份文件,把其中几段读了无数次,随后大笑一声,好啊,果然有鬼。
请帮我喊雷日科夫,阿赫梅耶夫和雅科夫列夫来办公室一趟,阿尔罕格尔对着卫兵说。
一会儿后这三位将军排成一列纵队,走进了那间昏暗的办公室,雷日科夫在前,阿赫罗梅耶夫夹在中间,雅克夫列夫在两人之后。在那张精致的办公桌子上,阿尔罕格尔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桌子上我己经摆好了三个座位,摆了三个小酒杯和一个酒瓶。请坐吧,阿尔汉格尔一边向着座位示意,一边说道。
三人依次坐下沉默良久后,阿尔罕格尔将手中的小酒杯倒满了酒,她闭上眼仿佛陷入在沉思之中,良久过后才开始讲话。
雷日科夫在你心里总是把革命大业摆在第1位,只要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志再度聚首,你的革命精神辉煌阵线受益匪浅,我真希望在我年轻时能有你这份精神。
阿赫罗梅耶夫,你执行任务的时候勤勉克己,甚至大元帅都刮目相看,加上你好学的精神好吧,我可以断言。连布哈林都没法找到比你更合适的继任者。
雅科夫列夫,红军里哪还有其他人比你更适合提醒我们,让我们注意自身行动所带来的反响又或者是让我们和白鹰人建立起成果丰硕的联系呢。即便是在我们最糟糕的时刻,你的理想主义光芒依旧令人心疼也惹人嫉妒。
阿尔罕格尔睁开眼睛首面他们,她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对彼此传递出的无限疑问,就像一群战战兢兢等待父母责骂的小孩,而阿尔罕格尔虽着人在讲话,但笑容还是划过她的嘴边。
克里姆林元帅即将离世,而将重建阵线荣光并带领阵线走出北方的艰巨任务,将会落在我们的身上。当我离开这个世界后,这任务就将成为你们三人的责任。我明白你们肩负的重担十分沉重,但为了祖国,我们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