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天苍
琅琊天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琅琊天苍 > 第二十六章 薪传

第二十六章 薪传

加入书架
书名:
琅琊天苍
作者:
天苍山脉的苍沼桐叶
本章字数:
2850
更新时间:
2025-04-14

晨光透过新栽的榆树苗,在县学堂的青砖地上洒下斑驳金痕。林砚俯身拾起一片带着露水的榆钱,叶脉间凝结的夜露竟在掌心拼出半阙《塞下曲》——正是父亲当年在策论夹层中藏的那段残谱。露珠滚动的轨迹里,隐约可见三百六十艘星槎的虚影正化为榆林,每棵树下都蹲着个临摹"心"字的蒙童。

"先生,该授课了。"稚嫩的嗓音从身后传来。林砚转身时,看见个系红头绳的女童捧着陶钵,钵中不是杏花粥,而是浸泡着《千字文》残页的晨露。女童腕间的银铃随步伐轻响,铃声惊起了榆钱上的露珠——每滴坠落的露水里,都映着当年阿箬在雨巷赠伞的景象。

赵无庸的残影正在擦拭学堂铜铃。老太监的指骨拂过铃身时刻意放轻,仿佛怕惊动铃舌上栖息的文鳐鱼。当他用戒尺断片敲响第一声时,所有榆树突然摇曳,飘落的不是榆钱,而是刻着蒙童名字的乳牙——这些牙齿正精准落入每个学童的砚台,遇墨即化作金粉,在宣纸上勾勒出《山海经》异兽的轮廓。

"今日习《论语·颜渊》。"林砚的声音惊飞了檐下的燕雀。当他展开青简时,简上的"克己复礼"西字正在褪色,露出底下被历代史官涂抹的原文:"爱人者,人恒爱之。"阳光穿透简牍的瞬间,所有榆树的影子突然连成星图,图中标注的"海市"位置,闪烁着周教谕朱砂盒的反光。

红头绳女童突然举起陶钵。钵中《千字文》残页遇光即燃,火焰不是常见的赤红,而是当年藤蔓上的蓝紫色。火舌舔舐过的虚空里,渐渐浮现出七十二卷青简的虚影——每卷都记载着未被篡改的往事:岳红缨在边关教孩童辨识星斗,苏明璃为阵亡将士系银铃招魂,赵无庸偷换当铺账本为贫寒学子赎砚……

铜铃第二次响起时,榆树林无风自动。所有树干上同时浮现出《归藏图》的纹路,而树根处钻出的文鳐鱼群正衔着乳牙游向学童们的砚台。当第一尾鱼触碰墨汁时,砚中突然浮现星槎的倒影——此刻的船帆不再是《螟蛉诏》残页,而是蒙童们昨日临摹的"心"字。

"先生,这个字念什么?"红头绳女童指着青简上新浮现的符号。那是个被历代典籍刻意回避的古字,形如榆钱托着晨露,在《说文解字》中注为"薪"——相传燧人氏钻木取火时,第一粒迸射的火星就叫这个名。

林砚的指尖刚触及字符,所有榆树突然开花。蓝紫色的花朵坠地即化,在青砖缝里长出带着金边的菌菇——与当年太庙槐根下的一模一样。当第一缕菌丝攀上学堂门槛时,女童腕间的银铃突然自鸣,铃舌摆出的正是《塞下曲》的节拍。

赵无庸的残影正在消散。老太监最后一片指骨化作戒尺上的刻度,在铜铃表面刻下"寒来暑往"西字。当最后一笔完成时,三百六十艘星槎化成的榆树同时结果,果实裂开的瞬间,里面飞出的不是种子,而是蒙童们这些年收集的晨露——每滴露珠都包裹着个未被污染的历史瞬间。

"由人乎哉..."林砚念出这句时,红头绳女童突然将陶钵举过头顶。钵中燃烧的《千字文》残灰被风卷起,在空中拼出完整的"薪"字。这个由无数火星组成的字符照亮青简库时,所有被焚毁的典籍都开始自我修复——焦痕处生长出的不是文字,而是带着露水的榆钱图案。

正午钟声响起时,林砚发现手中的青简己成幼苗。当他将树苗栽入学堂旧址的刹那,所有蒙童的砚台突然共鸣,墨汁里的金粉腾空而起,在榆树林上空形成《山河社稷图》缺失的南海部分——图中没有疆界标记,只有孩子们用"心"字连成的航路。

红头绳女童摘下银铃埋在树苗旁。当她抬头时,林砚看见她眉心的朱砂痣——与阿箬当年的一模一样。

远处,新的蒙童正在传唱改编过的《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人心惟微,薪火永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