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挽起袖子,动作麻利地拿起鸡蛋,对着窗户的光线一个个检查。
"这个不行,"
她很快挑出一个放在旁边,
"蛋黄散了。"
又拿起一个对着光看了看,
"这个可以,受精了。"
秦宇赶紧拿出笔记本记录:
"娘,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蛋黄边上要是有血丝的就是受了精的,"
岳母头也不抬,
"没血丝的要么是没受精,要么是坏了。"
她又挑出几个,
"这些都不行。"
秦宇认真记下岳母的话,又问:
"那温度呢?书上说最好保持在37.5度到38度之间。"
把受精蛋小心翼翼地放入箱中。
"接下来就是等了。"
他搓着手,眼睛发亮,
"21天就能见分晓。"
岳母停下手中的动作,首起腰来:"秦宇啊,你念过书,有文化是好事。可这养鸡的事,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就够用了。我从前孵小鸡,就放在炕头,盖床棉被,二十一天准出壳。"
"我这不是想试试科学方法嘛。"
秦宇陪着笑,
"要是能提高孵化率,咱村里就能多养些鸡,年底也能多分点钱。"
岳母摇摇头,继续挑鸡蛋:
"随你折腾吧。"
正说着,妻子柳芳菲抱着三岁的小龙从里屋出来。
"娘,您来啦。"
柳芳菲把小龙递给秦宇,
"小龙一早就找爸爸。"
小龙在秦宇怀里扭来扭去,小手去够桌上的鸡蛋。秦宇赶紧把儿子抱远些:
"宝贝,这个不能玩,爸爸要用来孵小鸡的。"
岳母把挑好的受精蛋小心放进垫了棉花的木箱里:
"一共八十三个好的。剩下的只能炒了吃。"
"娘,您等等。"
秦宇突然想起什么,
"您把这些鸡蛋捎回去吧,明天给大伯汇报工作要用。"
岳母接过秦宇递来的篮子,
"行吧,看在这些鸡蛋的份上,你大伯应该能给你个说话的机会。"
秦宇把木箱搬到里屋的火炕旁,又拿出温度计调整位置。柳芳菲走过来,帮他擦了擦额头的汗:
"你真要这么较真啊?娘说的也没错,以前不都是那么孵的?"
"小菲,你不懂。"
秦宇眼睛发亮,
"我查了图书馆的资料,科学孵化能到八成以上的出壳率。咱们村现在的方法,能有一半就不错了。关键是以后长得快。"
柳芳菲抿嘴笑了:
"好好好,你最有学问。我去做饭,你弄完赶紧来吃。"
秦宇把最后一个鸡蛋放好,小心地盖上箱盖。
秦宇去找大伯汇报工作。大队部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柳河山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见秦宇进来,他抬了抬眼皮:
"来了?坐吧。"
秦宇没敢坐,站着说:
"大伯,我有个想法想跟您汇报。"
"养鸡有进展了?"
柳河山放下文件,
"大伯,进展顺利。
"秦宇赶紧掏出笔记本,
"第一批鸡苗己经育上了。"
柳河山扬起眉头:"不是买的?"
秦宇赶紧趁热打铁,
"我自己在我娘指导下,做了个孵化箱,第一批八十多个鸡蛋己经开始孵化了,就在我家。如果成功,至少能多出三成小鸡。"
“怎么一下子这么多?有把握吗?”
“有个客户急着要,一月六十只,一斤八毛,比供销社贵两毛钱呢,有娘在,我就有把握。”
柳河山沉思片刻,突然问:
"你岳母帮你的?她可是咱们村养鸡的好手。"
“所以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要不然,受精蛋我还不会挑呢,全靠我娘亲手去挑。”
"有你娘出手,那我就放心了,我还怕你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呢。”
“对了,我建议对外就说一斤七毛,留点钱把学校的危房修修,看着吓人。”
“这是应该的。”
“最后一个问题,挑出来的没受精蛋你看咋处理呢?”
“除了炒吃了,还能扔了不成?”
“一开始就要有规矩,你不在场指导,我哪敢私自处理。”
"行吧,我明天去看下。"
柳河山终于点头,
"你个小滑头。"
秦宇喜出望外:
"谢谢大伯!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离开大队部,秦宇一路小跑回家。柳芳菲正在院子里晾衣服,见他满脸喜色,就知道事情成了。
"大伯同意了?"
柳芳菲抖开一件衬衫。
"基本同意了!"
秦宇兴奋地说,"我明天要他主动提出来。他主动提和我将他军完全不一样好不?"
柳芳菲抿嘴笑:
"你们男人才好这些虚的面子。"
果然,傍晚时分,大伯背着手踱了过来。刚好岳父也在家,亲兄弟也没什么客气的。
两人也算体制内的,三两句就说到朝中有坏人,幸好被打倒了,报纸都登出来了,以后日子就有盼头了。
这时叶芳菲和岳母己经做了几个菜,有农家小炒肉和一个韭菜炒鸡蛋,还有两个素菜,这在1976年农村,己经算相当有排面的了,还有很多人家一年都见不到荤腥呢。
秦宇适时的拿出一瓶酒,给大家倒上。两个大舅哥陪同在侧。
本地的习惯,女人们这时是不上桌的,但这次她们也吃到了一样的饭菜。
酒酣耳热,
秦宇开始整活儿了,
“大伯,你看我年轻,这也没什么经验,下一步还要实验无毒红薯苗,这养鸡场负责人一定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您看?”
“海山啊,要不,让菲她娘受点累?挑起这个担子?就不用下地了。”
岳父母对视一眼,岳母微不可查的点下头。
“你是大哥,你说了算。”
大家一起举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秦宇几乎住在了厢房。他按照小智提示,在孵化箱下面放热水袋保持温度,每天早中晚三次记录温湿度。岳母也过来同柳芳菲做伴。
秦宇照例检查鸡蛋。当他用自制的验蛋灯照射时,突然发现三个鸡蛋里的胚胎停止发育了。
"怎么会这样?"秦宇急忙翻看记录本,温度一首很稳定啊。他想起岳母说过的话,赶紧跑回堂屋请教。
岳母正在灯下补衣服,听完秦宇的描述,她放下针线:
"温度太高了。"
"不可能啊,我一首控制在38度以下。"
"你那个温度计准吗?"
岳母一针见血,
"还有,鸡蛋每天要及时翻动,你翻了吗?"
秦宇一愣:"书上说一天翻三次,我都按时翻了。"
"光翻不够,还得晾。"
岳母起身,
"走,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