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 第2章 以文化人:东观藏书阁的史笔春秋

第2章 以文化人:东观藏书阁的史笔春秋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
哼伯
本章字数:
2934
更新时间:
2025-05-14

1,玉案前的文史接力

永元五年深冬,洛阳东观阁的铜漏滴着冰水,班昭抱着熟睡的曹成闯入时,班固的遗体尚未入殓。兄长的右手仍握着狼毫,笔尖在《汉书·天文志》“荧惑守心”条目旁洇开墨团,仿佛一颗凝固的血泪。汉和帝望着满地散落的八表竹简,目光落在她鬓间新添的白发:“先生可继兄长之志乎?”

怀中幼儿突然啼哭,班昭轻拍他后背,指尖触到藏在襁褓里的算筹——那是昨夜校订星图时用的工具。她跪伏在地,额头触到班固临终前批注的“外戚表”竹简,上面“吕霍之乱”西字被指甲刻得深可见骨。“固兄以史笔为刀,昭愿以算筹为刃。”她抬头时,算筹己握在掌心,“天文志需《周髀算经》校订,八表当以春秋笔法正之。”

殿外突然狂风大作,吹得“天禄阁”匾额吱呀作响。班昭解开披风,露出内衬的素纱襌衣,领口处绣着极小的“史”字——那是昨夜赶工所绣。和帝注意到她袖口露出的《列女传》批注,扉页“才德并修”西字被朱砂圈了又圈。“先生可知,朝野皆议‘女子修史,有违祖制’?”

“昔《周礼》设女史,掌王后之礼。”班昭展开《外戚表》初稿,吕雉与窦漪房的名字并列首行,批注“任贤则兴,任亲则亡”如刀刻斧凿,“臣修汉史,非为续貂,为正得失、明鉴戒。”她怀中的曹成忽然抓住算筹,在竹简上划出歪扭的线条,竟与北斗七星轨迹暗合。

2,讲经殿的知行之辨

永元六年春日,讲经殿的青铜香炉飘着沉水香,博士卢植的弹劾奏章在案头沙沙作响:“《汉书》乃国史,岂容女子乱之?”班昭推开殿门,身后跟着十岁的曹成,孩童手中托着《汉书·艺文志》修订稿。

“刘向父子校书,其母参详典籍;司马迁承父志作《史记》,亦非一人之功。”班昭掷出手中算筹,竹棍在“诸子略”条目间跳跃,“体例如江河,遇山则转,遇渊则蓄——此乃刘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法,非砖石堆砌。”她指向殿外太学,新立的“知止”匾额在阳光下闪烁,“史笔如刀,知所当止,方得中正。”

卢植扫过修订稿中新增的“女官考”,冷笑:“妇人之见,竟欲乱百官体例?”

班昭示意曹成展开长卷,上面用算筹符号标注着自吕后以来的宫廷女官体系:“高祖置女侍中,惠帝设尚宫,此乃汉家旧制。女官考非为崇女,为明‘内廷亦需典章’——君不见,霍光夫人显鸩杀许后,正因内廷无制?”

殿外传来太学生喧哗,马融等十名弟子捧着抄本请求听讲。班昭解下腰间“儒”字玉佩,系在讲堂柱上:“今日开讲《汉书·刑法志》,诸生可带算筹,边听边校。”卢植望着她身后“史注双行法”的示例竹简,正文记史实,注文存异见,忽然想起班固生前曾说“小妹算筹,可抵十万雄兵”。

暮色西合时,班昭在“知止”匾额下给弟子们示范算筹用法,竹棍在《天文志》星图上划出二十八宿轨迹。曹成趴在案头打盹,手中算筹压着新抄的《外戚表》,吕雉传末句补注墨迹未干:“非外戚乱政,乃帝王失察。”

永元七年孟夏,《汉书》八表告成。和帝翻阅《外戚表》时,发现窦太后条目旁有行小字:“窦后用卫尉窦霸,乃举贤不避亲”。他望向殿外,班昭正在教弟子们用算筹推演历法,幼儿曹成站在她肩头,指着太初历上的节气标记。

“传旨,赐班昭‘东观女史’印绶。”和帝将玉玺按在诏书上,朱红印泥渗入竹简纹理,宛如史笔落下的重彩。洛阳街头,太学生们争相传抄班昭批注的《汉书》,有人在“女官考”旁题诗:“班娘算筹走天下,不让须眉续汉家。”

东观阁的烛火彻夜未熄,班昭望着新刻的“女史”印绶,算筹在“八表”末端划出终止符。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部史书的完成,更是一个女子以算筹为剑,在男权的铁幕上凿出的一道光缝——让后来者看见,智慧与德行,从来不受裙裾束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