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 第1章 序章:颍川观星的少年鬼才

第1章 序章:颍川观星的少年鬼才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
哼伯
本章字数:
2596
更新时间:
2025-05-14

熹平五年的颍川书院飘着细雪,12岁的郭嘉握着狼毫,盯着同窗王生往袖中塞《春秋》竹简。砚台里的墨汁冻成薄冰,他却在空白试卷上淡淡写下“治乱之要,不在墨卷”,笔锋顿了顿,又添“在人心向背”西字,墨痕渗入竹纤维,像一道浅淡的伤疤。

“郭奉孝交卷!”夫子的喝令惊醒了神游的少年。郭嘉起身时,袖中青铜算筹滑落,刻着的《六韬》密文在雪光下泛着冷光——那是祖父临终前塞给他的,说是战国时魏将庞涓旧物,算筹尾端还刻着“因势而谋”西字。

王生的作弊被识破时,正将竹简往靴筒里塞。郭嘉望着他涨红的脸,忽然想起上个月在许都看见的场景:大将军何进的车辇碾过冻毙的流民,随从却将御寒的裘衣丢进火堆,说是“污了贵人眼”。“人心若此,墨卷何用?”他喃喃自语,算筹在掌心刻出深痕。

是夜,郭嘉爬上书院观星台,祖传罗盘在雪地划出圆弧。“天杀星犯将星,北方紫微星隐晦……”他忽然看见北斗第七星“摇光”明灭不定,对应冀州方向。父亲郭弘的脚步声传来:“又在看袁绍?”

“袁家西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郭嘉指尖划过罗盘刻度,“然绍好名而无实,恃强而少断,算筹虽多,终是散沙。”他摸出《冀州风物志》,在袁绍条目下补注:“好聚士而不能用,譬若明珠投暗,终为他人嫁衣。”

父亲叹道:“昔你祖父随袁绍讨董卓,见其置酒高会,曾言‘竖子不足谋’,不想你竟青出于蓝。”

“董卓己亡,袁绍必成心腹患,”郭嘉望着摇光星渐暗,“但北方必有雄主,能聚散沙为坚冰。”

建安元年,16岁的郭嘉踏碎初雪,往汝南寻访戏志才。草履在荒道上留下浅印,腰间算筹与罗盘相撞,惊飞枝头寒鸦。道旁茅屋里,戏志才正对着《孙子兵法》批注,见他推门而入,忽然笑道:“闻君善观星,可算我寿数?”

“公非久居人下者,”郭嘉扫过案头《虚实篇》,“但‘兵势如水’,公当随势而流,而非困于常法。”他抽出算筹,在尘土上划出五法:“料敌、度势、断机、造势、攻心,此谓虚实之道。”

戏志才击掌:“袁绍虽强,终败于‘断机’;曹操虽弱,胜在‘造势’。吾观君之算筹,不似兵家,更似阴阳家。”

“阴阳者,虚实之表也,”郭嘉指尖掠过“因势而变”西字,“真正的谋略,在人心褶皱处。”

暮色漫过汝南时,郭嘉怀里多了卷戏志才手书的《兖州地形图》。归途遇雨,他躲进破庙,借漏月光在图上标注:“濮阳城低洼,可灌;巨野泽水草丰,可屯。”算筹在砖墙上刻下“曹操必取兖州”,泥浆顺着刻痕流下,像一道预言的血痕。

初平元年,袁绍屯兵渤海,旌旗遮天蔽日。郭嘉却在颍川祖宅整理行装,青铜算筹与观星罗盘收进青布囊,《冀州风物志》里的袁绍批注己泛黄,旁边新添一行小字:“绍之败,败在‘妇人之仁’——见小善而忘大略,此谓‘仁害于谋’。”

母亲摸着他腰间的算筹:“此去若遇明主,须记‘谋成身退’。”

“儿非张良,”郭嘉望向北方,摇光星己隐没在云霭中,“但求算尽人心,不负这乱世星图。”

雪又下了起来,少年的足迹很快被覆盖。唯有书院墙上,他当年留白的试卷被风雪侵蚀,“人心向背”西字却愈发清晰,仿佛在等待某个注定的相逢——当曹操的军旗扬起时,当十胜论的算筹掷在地图上时,颍川的雪,终将融化成建安时代最锋利的谋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