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县帐的兵贵神速
建安十年的易县营帐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外面的阴霾。连绵的秋雨敲打着营帐,诸将围坐在地图前,眉头紧锁。曹操望着手中的军报,上面是关于乌桓的种种情报,以及南方刘表动向的猜测,心中满是忧虑。
“乌桓势大,且据险而守,我军若贸然北征,刘表若趁机袭击许都,该当如何?”曹操的声音打破了营帐内的沉默,他的目光在诸将脸上一一扫过,试图从他们的神情中找到答案。
诸将纷纷附和,认为此时北征太过冒险。有人说:“乌桓兵强马壮,又熟悉地形,我军深入,粮草补给困难,恐遭埋伏。”还有人担忧:“刘表麾下有刘备,此人足智多谋,若他劝刘表出兵,许都危矣。”
郭嘉抱病起身,尽管脸色苍白,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他缓缓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塞北风雪图》上的卢龙塞、白檀险道等地方划过,说道:“虏恃远无备,若待秋高马肥,他们必定养精蓄锐,到那时,边患将无穷无尽。如今正值夏雨季,道路虽艰险,但他们料想不到我们会在此时进攻,正是奇袭的好时机!”
夏侯惇皱着眉头反驳道:“奉孝,你这是冒险之举!我军深入敌境,远离后方,一旦陷入困境,谁来救援?况且刘表与刘备,不可不防。”
郭嘉微微一笑,拿起算筹,在地图上比划着:“诸位听我一言。乌桓以为我们畏惧他们的强大,必然不会设防。我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以寡击众’,出卢龙塞,经白檀险道,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至于刘表,他深知刘备难以驾驭,重用刘备怕无法控制,轻用则刘备不会为他所用。所以,即便我们倾全国之兵力去远征乌丸,他也只会按兵不动,坐观成败,不会有什么忧患的。”
接着,郭嘉又详细阐述了他制定的“三急三舍”行军法:“急行三日,休一日,这样既能保持马力,又能让士兵有足够的精力;遇水草必焚,断虏追路,让他们无法追踪我们。”
曹操沉思片刻,目光落在郭嘉身上,看到他眼中的自信与坚定。他想起了以往郭嘉的奇谋妙计,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心中逐渐有了决断。
“就依奉孝所言!”曹操一拍桌子,下达了命令,“全军舍弃辎重,轻骑兼程前进!”
于是,曹操亲率五千精锐骑兵,踏上了这条充满艰险的北征之路。一路上,道路泥泞不堪,骑兵们在雨中艰难前行,但他们心中牢记着郭嘉的计策,士气高昂。
当他们穿越险滩,即将抵达白狼山时,前方突然传来消息:蹋顿的主力大军正严阵以待。诸将心中一惊,没想到在这里遭遇了敌人的主力。
曹操却并不慌乱,他想起了郭嘉的话:“虏阵未整,公率虎豹骑冲其阵,吾自率疑兵绕后。”他望着眼前的敌军,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大手一挥,喊道:“虎豹骑,随我冲!”
五千虎豹骑如同一把利刃,首插乌桓军阵。乌桓军队原本以为曹军不会这么快到来,此刻阵脚大乱。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郭嘉率领的疑兵从后方杀出,一时间,喊杀声震天。
经过一场激烈的拼杀,曹军大获全胜,蹋顿被斩杀,乌桓军队二十万众投降。这场战役的胜利,让曹操彻底平定了北方,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柳城驿的遗计定北
北征乌桓的胜利,让曹军士气大振,但郭嘉却因劳累病情加重,只能留在柳城驿调养。曹操看着卧病在床的郭嘉,心中满是担忧。
此时,袁熙、袁尚逃往辽东,曹操望着远方,不知该如何是好。若是继续追击,担心公孙康与袁氏兄弟联合,增加攻打难度;若是就此放弃,又怕留下后患。
郭嘉看出了曹操的忧虑,他挣扎着坐起身,让人取来算筹,在床边摆起了“二袁入辽”局。
“主公,公孙康素忌袁氏,如今我们大胜乌桓,声威震辽东。他必然害怕我们趁机攻打他,所以,他一定会斩了袁熙、袁尚,向您献上人头,以此来避兵锋、示忠顺,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郭嘉边说边用算筹比划着,分析得头头是道。
曹操还是有些疑虑:“奉孝,万一公孙康不这么做呢?袁氏兄弟若在辽东站稳脚跟,日后必成大患。”
郭嘉微微一笑,说道:“主公放心,公孙康心思我己算透。您只需虚张兵势,做出要攻打辽东的样子,公孙康自然会行动。”
曹操依计而行,在辽东边境虚张声势,摆出大军压境的态势。公孙康得知消息后,果然如郭嘉所料,斩杀了袁熙、袁尚,派人将首级送到了曹操营中。
曹操看着公孙康送来的人头,心中既高兴又感慨,对郭嘉的谋略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郭嘉却没有因此而放松。他深知,虽然北方暂时平定,但南方的局势依然严峻。他看着曹操,神情严肃地说:“主公,刘备若得荆州,必联孙权,那时我们将腹背受敌。您需早收西凉马腾,断其西援,否则,后患无穷啊!”
曹操连连点头,将郭嘉的话铭记在心。但可惜的是,郭嘉的病情日益严重,最终在柳城驿病逝。
曹操悲痛欲绝,他想起郭嘉为自己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如今却英年早逝,心中满是不舍与悔恨。“若奉孝在,岂使孤遭此败?吾早该用‘收腾制备’之策。”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常常这样感叹。
郭嘉虽然离开了,但他的战略思想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在北征乌桓时展现出的灵活因势、准确判断以及临终前的遗计,都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也让他的名字与那些伟大的战略家一同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