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宴密函
北海郡守府内,建安五年冬的寒意弥漫。孔融大袖飘飘,举杯吟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名士们纷纷击节赞叹,却无人留意侍从悄然换走了他案头的竹简。郡丞展开偷换的文书,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 竟是给辽东商队的密令:“速购战马千匹,伪饰丧舆入境。”
窗外,风雪呼啸,一队 “送葬” 队伍正穿过北门。白幡之下,棺材里装满了幽州产的铁蹄铁,随着队伍的前行,发出隐隐的撞击声。
二、孝经铁甲
“青州营” 演武场上,新兵们领取铠甲。
孔岳(孔融族弟)敲着甲胄,冷冷一笑:“内刻《孝经》,外淬乌头,这才叫‘以孝诛不义’!”
士兵们面面相觑,凑近查看,甲叶内侧果然铭刻着《孝经》全文。而外层铁片在毒液的浸泡下,于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
“放心穿。” 孔岳一脚踹向拒穿的壮汉,“曹操的兵中箭会死,咱们的兵 ——” 他抽出匕首,在甲上划出火星,“挨一刀,敌人反而毒发身亡!”
当晚,那壮汉的尸体被挂在营门,背上刻着 “不孝” 二字,在寒风中显得格外阴森。
三、粮车藏弩
黄河渡口,孔琰的商队接受曹军盘查。
校尉掀开粮车,赫然发现下面竟是一排排弩机。孔琰不慌不忙,递上文书:“此乃丞相特许的‘屯田械具’。”
文书印信俱全,唯独 “屯” 字的竖钩多了一撇 —— 这是孔氏与曹操约定的暗号,表示此批军械需抽三成利。
校尉佯装未见,暗中扣下三辆粮车。翌日,这三辆车出现在官渡前线,车上麻袋里装的却是青州营的毒箭,随时准备在战场上发挥致命作用。
西、父子双局
孔融下狱之夜,孔琰跪在曹操帐前。
“家父狂悖,琰愿以全族粮路赎罪。” 他献上的并非地契,而是一卷《释奴令》—— 将孔氏贩奴的契约伪造成了 “解放奴婢” 的义举。
曹操着竹简上修改的痕迹(原 “卖” 字被刮改为 “赦” 字),突然大笑:“好个‘仁者爱人’!”
窗外,刑场上的孔融正对刽子手说:“且慢,容我吟完这首 ——” 话音未落,刀光闪过,他的头颅应声落地。
他怀中飘落的诗稿背面,写满了辽东马市的交易密码,随着寒风飘向远方。
五、骸骨惊宴
孔琰接任家主宴,曹操使者强行开箱 “验贺礼”。
三十口朱漆木箱轰然打开,滚出的不是金银,而是战马骸骨 —— 每具骨架的肋骨上都刻着 “青州” 编号。
“此乃先父‘马骨求贤’之遗志。” 孔琰向北方拱手,“辽东公孙氏见此,方知我孔氏诚信。”
使者愕然发现,马骨关节处嵌着铁片 —— 拼起来竟是半幅幽州地图。
曹操闻报后,将酒樽狠狠掷向地图:“好个孔文举!死了还要卖马!”
(本章终)
下章预告
第七章《铜雀折戟》:曹丕称帝大典上,孔羡献的 “祥瑞铜雀” 突然裂开,露出里面生锈的 “五铢钱” 模具。而江东来的商船正载着最后一批孔氏铁匠,驶向倭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