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渠惊雷
永和五年春,南阳石渠阁的檐角铜铃无风自鸣。
樊英(樊志张长子)跪坐在青玉案前,指尖拂过《樊氏田制》竹简的裂痕。简上墨迹突然晕开,显出底层朱砂写的“甲坊”二字。“终究藏不住了......”他猛然合卷,简册中飘落一片黄纹缣帛,帛上谶语“赤厄三七”正渗出盐粒。
阁外突然响起马蹄声。郡文学掾周举带兵闯入,手中举着朝廷诏书:“奉旨查禁谶纬!凡私藏图谶、妄言天命者——”他的官靴碾过地上的盐粒,发出细碎的爆裂声,“皆焚书毁宅!”
二、盐水密痕
子夜,石渠阁地窖亮起幽蓝火光。
“快,用盐水誊抄!”樊英指挥门生将《洪范》竹简浸入陶瓮。盐水渗入简缝,竟显出密密麻麻的凉州军塞图。老门生颤声问:“这......这是何时所刻?”
“每代家主临终前,都会用针蘸盐水在简背刻图。”樊英掀开地砖,露出永初年间的“洪范铁券”,“你们看——”铁券上的矿脉纹路与简中军图完美契合。
突然,窖顶传来脚步声。樊英迅速将铁券投入盐瓮,铁锈遇盐嘶鸣着沸腾,将图纹蚀成一片混沌。
三、焚经戏吏
三月三,查抄使臣踏着满庭灰烬而来。
“这些皆是儒家正经!”樊英掀开火盆旁的木箱,露出焦糊的《尚书》《周礼》。使臣用剑尖挑起残简,简片遇热突然显出赤色路线——那是用白矾写的私盐暗道图。
“使君且看!”樊英抢先掷简入火,白矾遇火化作青烟,“不过是防蛀的砒霜罢了。”使臣掩鼻后退时,他袖中滑落一片黄纹帛,帛上“甲子”二字正被飞灰覆盖。
当夜,真正的《樊氏田制》在桑林焚烧。火光中,竹简爆裂声拼出凉州羌语“兵”字的发音,守简的老仆耳垂挂着羌人铜环,默记每一串爆响。
西、儒甲映火
五月端阳,查抄兵马围住演武场。
“这些兵器作何解释?”使臣剑指三百柄黄纹刀。樊英从容展开《洪范》帛书:“大人请看‘八政’之六曰‘师’——”帛书对着日光,竟透出铠甲缝制图,“圣人之师,岂能无甲?”
突然,部曲们齐声诵起《尚书》。每诵一句便褪去外袍,露出内衬的纸甲——甲片上全抄着《洪范》经文。使臣的佩刀砍向纸甲,刀刃却被经文中混入的金丝缠住。
“好个‘刚克’!”樊英冷笑,“这金丝是用谶纬禁书熔的,可还入得使君法眼?”
五、灰烬传薪
腊月祭灶日,石渠阁最后的藏简化作冲天烈焰。
樊英站在火场外,手中把玩着焦黑的竹简残片。简片夹层露出薄如蝉翼的铁片,上刻“甲坊”方位图。“烧得好。”他将铁片递给儿子,“记住,真正的典籍在这里——”手指向正在铸造箭镞的部曲。
突然,一支箭镞落入火堆,铁锈遇热炸开,在空中拼出“赤厄三七”的残影。樊英抓把灰烬撒向苍穹:“从今往后,我樊氏只信手中铁,不拜天上谶!”
灰烬飘落处,新筑的甲坊轰然开炉。铁水注入《洪范》帛书制成的模具,铸出三百面刻满经文的盾牌。月光下,经文阴影交织成凉州地形图。
下章预告
第十三章:《魏姻求存》:当党锢之祸席卷士族,樊氏那批暗藏军图的“经文盾牌”将如何成为联姻筹码?而假扮成送嫁队伍的凉州死士,又能否在黄河渡口冲破宦官兵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