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1947年开始
年代:从1947年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年代:从1947年开始 > 第115章 时代浪潮

第115章 时代浪潮

加入书架
书名:
年代:从1947年开始
作者:
木惊岚
本章字数:
4164
更新时间:
2025-06-30

“韩老板!那对珐琅彩小碗,给我留着没?”嗓门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韩春明脸色微变,迅速朝李平安递了个眼色:“马总,碗在库里,这就去拿。”

等韩春明身影没入后屋,马总一屁股砸在太师椅上,摸出包中华烟:“这位老板面生?也玩这个?”他朝满屋的古董努努嘴。

李平安摆手谢绝:“略懂。马总做什么生意?”

“嗨!什么来钱做什么!”马总吐个烟圈,颇为自得,“钢材,水泥,现在搞进出口——专往日本倒腾老物件。”他压低声音,带着隐秘的兴奋,“那边人傻钱多,一个破碗能给好几万!”

李平安眯起眼。在2025年,他见惯了这种“国宝帮”,把祖宗留下的珍宝当白菜往外扔。

“马总,听说新颁了《文物保护法》,这类买卖……”

“嗐!”马总不屑地摆摆手,“有钱能使鬼推磨!上周刚走一批铜佛,海关那帮……”他陡然住口,警惕地瞟了李平安一眼。

韩春明捧着锦盒出来,马总立刻扑上前,粗暴地掀开盖子。一对珐琅彩花卉小碗静静躺在绒布上,流光溢彩。

“乾隆官窑!”马总眼珠子发亮,“开个价!”

韩春明为难地看了眼李平安:“马总,这碗刚收上来,还没请……”

“十万!现金!”马总打断他,首接从鼓囊囊的公文包里掏出几沓簇新的百元大钞,“啪”地拍在桌上,“点钱,成交!”

李平安不动声色地拿起一只碗,迎着光看了看釉面:“画工尚可,可惜釉色太浮。”转向韩春明,“放大镜借我用用。”

放大镜下,碗底“乾隆年制”的款识露了马脚——笔画转折处,细微的现代工具刮痕清晰可见。李平安朝韩春明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马总,这碗恐怕……”韩春明话未出口,店门再次被推开。

三名制服男子鱼贯而入,领头的是个方脸中年人,肩章标示着海关缉私队。

“马德彪,跟我们走一趟。”声音冰冷。

马总脸色“唰”地惨白:“张……张队长?这……”

“你上周当‘工艺品’出口的那批货,”张队长冷笑,“日本海关验出来了,是辽代青铜器!按国际公约,全扣了!”

马总双腿一软,瘫在椅子上,大哥大“啪嗒”摔落。两名队员架起他往外拖,那对珐琅彩碗孤零零地留在桌上。

“韩老板,多谢配合。”张队长收起碗,朝韩春明点点头,目光转向李平安,“这位是……”

“我师傅。”韩春明忙道,“李平安,平安集团董事长。”

张队长眼睛一亮:“久仰大名!您捐给故宫的那批敦煌写经,我们关长专程去看了。”他走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最近有批货要走私去香港,想请您……”

缉私队离开,韩春明抹了把额头的汗:“李叔,您神了!怎么看出来的?”

李平安指了指桌面:“指甲缝里的铜绿。真玩古董的,谁会首接上手摸青铜?这人底子不干净,专干盗墓走私的勾当。”

韩春明后怕地看着那摞钱:"幸亏您在场,不然我..."

“春明,这行水浑得很。”李平安神色严肃,“从今天起,只收两类:民间流散的文房雅玩,解放后的高仿工艺品。真正的国宝,一件都不能沾手。”

韩春明郑重应下,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李哥,您猜我昨天收了什么?”他神秘兮兮地从保险柜取出个卷轴,“关老爷子压箱底的!”

画卷徐徐展开,绢本设色山水,笔墨苍莽,意境幽远。右下角一方朱印:石涛。

李平安呼吸一滞。2025年,这样一幅石涛真迹,足以在拍卖场掀起腥风血雨。他凑近,目光如刀,细细刮过山石的皴法……眉头渐渐舒展。

“仿的,但极好。”他点着几处笔触,“张大千早年仿石涛的习作,眼下也值个十来万。”

韩春明惊得合不拢嘴:“这……您也能看出来?”

“因为……”李平安差点脱口而出“在2025年见过太多”,话到嘴边转了个弯,“香港拍卖行见过类似的东西。”

清脆的车铃声在门外响起。一个穿红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孩推着自行车停在店外,车筐里塞着几本厚书。

“苏萌?”韩春明瞬间手足无措,“你……你怎么来了?”

女孩大大方方走进来,目光好奇地落在李平安身上:“您就是李老师吧?我是苏萌,师大历史系的。”声音清亮,带着书卷气的明净。

李平安恍然。这就是韩春明心心念念的姑娘,《正阳门下》的女主角。眼前的苏萌明眸皓齿,比记忆里更鲜活。

“苏同学对古物也有兴趣?”

“我毕业论文写明清瓷器外销。”苏萌从书包里取出布包,“韩春明,你上次提的那个碗,我查了资料……”

布包解开,一只青花海兽纹小碗露出来,釉面布满细密的“开片”。李平安只一眼便心中了然——明代永乐官窑,苏麻离青料,存世稀少。

“这碗哪来的?”他语气沉肃。

韩春明赶紧解释:“苏萌爷爷留下的,绝对清白!”

苏萌点头:“爷爷是解放前的古董商,49年把大部分藏品都捐给国家了,只留了几件念想。”

李平安松了口气,拿起碗细看:“永乐青花,苏麻离青料,这发色……存世恐怕不过二十件。”

“真的?”苏萌惊喜地翻开笔记本,“那碗底为什么是‘大明宣德年制’?”

“后朝仿前朝款,常有的事。”李平安耐心道,“永乐青花太珍罕,宣德年间就有仿制的……”

......

李平安望向窗外。夜色深沉,正阳门城楼的轮廓在灯火中巍然矗立,沉默地俯视着这座古城。

九十年代的商业狂潮,裹挟着真伪、欲望与机遇,才刚刚席卷而来,拍打着古老的堤岸。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