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迁入新宅,危机四伏
宋家的新宅子并没有问题。
宋凛如此谨慎之人,又怎么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这不是明着将把柄送到政敌的手上吗?他是那么糊涂的人吗?自然不是!
按照大周律令,四品官员的住宅只能是三进三出的院子。
宋家的新宅并没有越制,依旧是三进三出。只不过嘛,比一般三进的宅子占地要大,划分出好几个独立的院子,有着良好的私人空间。
宋夫人是当家主母,占了正院。
左右两侧的厢房,分给了宋凛和宋迟兄弟俩,宋墨因为尚未成家,单独住在外院。正院后面的房子,一部分当做库房用,一部分作为丫鬟仆妇的居所。
护院小厮则一律住在外院的倒罩房。
正院前后的空间都很大,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应有尽有。比起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老宅,这里都赶得上后世逛过的江南某园林景区了!
住进新宅子,大家都颇有新鲜感。
夜里,姜弥翻来覆去兴奋得睡不着。
“这么漂亮的宅子,原主人怎么舍得卖的?”姜弥有些好奇。
宋凛右手打着扇子,左手勾着姜弥纤细的肩膀,低沉醇厚的嗓音中透着一丝少见的慵懒。“如果不是急着要出手,价格至少翻一番。”
“什么事这么急?”姜弥求知欲十分旺盛。
“据说是得罪了某个权贵,想要尽快脱身......”宋凛既然想要买下这里的宅子自然会把事情打听的明明白白。
“你说的权贵,该不会是那位吧?”姜弥指了指某个方向。
宋凛捉住她的手,搁到胸前。“别闹......”
姜弥:......
她不是正常说话么,哪里闹了?
她安分了不到三秒,又巴拉巴拉地吐槽起来。“话说先帝既然这么疼小儿子,为何不直接把皇位传给他?这不是故意把人纵得无法无天了,然后给新君添堵吗?”
“这话可不兴乱说。”宋凛捂住她的嘴。
“唔唔......”姜弥扒拉开他的手,小声嘟囔。“我就跟你念叨几句,又不会对外人说。”
“祸从口出。”宋凛耐着性子教导。“习惯成自然,很容易说漏嘴。即便是在我面前,也不能完全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姜弥瞪大眼睛,像是有些不认识眼前的人。
不过,宋凛的话倒是给她提了个醒。
她原先警惕性多高的一个人啊,即便是睡着了,有人靠近她立马就会醒过来。但最近几个月,她已经很少在夜里惊醒了。
是因为身边的人是宋凛,所以放松了戒备?
这意味着,她对这边人有着十足的信任。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姜弥暗暗咬牙。
宋凛这人还怪好咧,时刻提醒她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包括他。
姜弥安静了片刻,将身子往旁边挪了挪,想要保持距离。但下一秒,就被宋凛的长臂拉了回去。
“不是说不想听吗?”姜弥嘀咕道。
“今日事忙,有些累了。明晚可好?”宋凛的理智告诉他要教导姜弥保持距离,不可轻信他人,包括他自己。但感情上又巴不得姜弥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想要和她亲密无间。
他真是个矛盾的人。
姜弥哼哼两声。“既是累了,你解我衣带做什么?”
“换了新地方,睡不着,得寻个法子助眠。”宋凛一本正经地解释。
姜弥扑上去一口咬在他的脖子上。“想要入睡还不简单?我一掌就能劈晕你!”
宋凛闷哼一声,捂着脖子小声笑道:“这个位置太明显,明日上朝怕是遮不住,夫人要不换个地方?”
姜弥恨恨地磨牙。“得寸进尺!”
“嗯......夫人教训的是......”宋凛嘴上让着姜弥,但该做的事一样都没少。
半个时辰后,姜弥累得睡了过去。
宋凛则起身去净房打了盆水回来,好一会儿才重新躺下。
翌日,宋凛照旧在卯时起身,简单的梳洗一番后换了官袍出了门。
姜弥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夫人体谅昨日搬家辛苦,所以免了今日的晨昏定省。”白蕊进来伺候,笑着说了一句。
乍见到白蕊,姜弥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原来贴身伺候的白芷,已在三日前嫁人了。
白芷离开的前一天,红着眼眶给她磕了头。她还给了五十两给她当嫁妆呢。
姜弥当时有问过她,成婚后要不要回来给她当管事娘子。
白芷抿了抿唇,欲言又止。
姜弥便知道她肯定是身不由己,没有为难她。
身边突然少了个熟面孔,姜弥还真有些不适应。但好在新提拔上来的白蕊做事妥帖,目前看着还算安分,她就将就着用吧。
正院,宋夫人正吩咐丫鬟摆膳。见姜弥过来,脸上的笑意越发明显。
“娘,您捡着银子了?”笑得这么开心!
宋夫人被她逗得越发笑得合不拢嘴。“你这丫头......没捡着银子,不过比捡银子还要高兴。”
“有什么好事?”
“今日一大早,英娥前来辞行,说是林家来了书信,催她回去呢。”宋夫人说的隐晦,姜弥却听明白了。
这是林家的危机解除了!
林大人得罪了镇国公府,本该要摘掉乌纱帽的,但因为有宋凛从中周旋,镇国公府不再追究,林大人便能继续做他的江州知府。
林家安全了,宋英娥作为林家的儿媳,自然也该回去了。
“确实是一桩喜事。”姜弥点头应和。
“林家为了答谢咱们伸出援手,托人送了不少的东西到京都来。我打算过几日将这笔意外之财兑换成米粮捐出去,阿弥觉得如何?”
“娘亲高见。”
宋家人一向看得通透。
镇国公府虽然不再揪着林家不放,但肯定也提防着林家以及和林家沾着亲的宋家。林家大张旗鼓地往宋家送东西,被有心之人知晓肯定会添油加醋大做文章。与其留着这些东西,倒不如施给那些穷苦百姓。
如此一来,既可以堵住某些人的嘴,又能为宋家博一个好名声。
不得不说,宋夫人很有先见之明。
就在宋家将林家送来的东西兑换成粮食去城外施粥时,镇国公府一系的官员就拟好了奏折,在早朝时参了宋凛一本,罪名是收受贿赂。
宋凛本就没指望能跟镇国公府长期合作,面对指控他不慌不忙地上前一步。“是,林家确实送了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