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贝6点左右就起来了,早盘还是以美元指数和美股作为主要的功课,但今天的重点是京东的稳定币,这方面马特贝几乎是没有能力去判断的,所以更多还是依赖卢麒元老师的分析:
卢麒元先生对稳定币的核心观点与其宏观经济战略密切相关。根据他 2025 年提出的 “十大战略建议”,其稳定币构想具有鲜明的主权货币重构色彩:
一是主张以国家战略储备(如贵金属、稀土等)为信用基础发行 20 万亿人民币稳定币,用于水循环系统、新能源基建等资本化项目,形成 “现金 - 资本” 转化闭环;
二是提出将人民币价值锚定国内工业用电消耗,试图通过实体经济能耗指标替代传统法币挂钩机制,彻底摆脱美元霸权。
这种设计逻辑与香港 2025 年 5 月通过的《稳定币条例》形成显著差异 —— 香港的监管框架更侧重市场化发牌制度,要求发行人具备 2500 万港元实缴资本、1:1 储备资产隔离等合规条件,且仅允许持牌机构向零售投资者提供稳定币。
1、主权货币重构工具——将稳定币视为打破美元体系的关键抓手;
2、对抗美元霸权的非对称博弈——其提出的 “工业用电锚定” 方案,试图将人民币价值与实体经济能耗绑定;
3、激活内需与产业升级的杠杆——20 万亿稳定币计划被设计为消化过剩产能、推动基建投资的工具,通过资本化项目创造现金流,最终实现消费拉动。这种 “基建货币化” 思路与香港《条例》侧重支付媒介、跨境结算等场景的定位截然不同。
卢麒元的稳定币主张体现了对现有货币体系的深刻反思,其主权货币重构思路在理论层面具有前瞻性,但在政策落地中需警惕 “重资产、轻市场” 的倾向。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通过标志着监管框架的成熟,其市场化、合规化路径更具现实可行性。
两者并非完全对立 —— 卢麒元的主权货币创新可作为理论探索,而香港的实践为稳定币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
马特贝觉得现在的稳定币本质上还是美元在跨境支付的数字化,也可以说是数字美元,随着这种美元稳定币的大量发行会不会形成美元的滥发?因为这些美元稳定币的发行并没有减少实际美元的数量。那可能就要防着美债通过稳定币隐秘地发行出来。
稳定币的价值稳定其实是基于其锚定的货币是否稳定。
稳定币的总市值:
2020年是200亿美元;
2021年是1500亿美元;
2022年1300亿美元;
2023年1500亿美元;
2024年2050亿美元;
最新总市值:约2460 亿美元。
截至 2025 年 5 月,稳定币总市值己达 2460 亿美元,较 2024 年增长约 20%。
其中,USDT 市值超过 1490 亿美元,USDC 市值约 534 亿美元,两者合计占比超 80%。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在加密货币市场中的份额从 2020 年的 2% 提升至 8.2%,成为仅次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第三大资产类别。
最终可能要防的是美债通过稳定币的方式,隐秘地发行出来,同时因为稳定币的发行基本锚定美元,怎么锚定?是不是等同于超发美元?
这些做股票可能都要盯着的,因为美元的崩溃很可能代表资本要逃离美国,则A股的大牛市要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