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成功的修复,都意味着一件国宝重焕生机,也为“锦绣天成”积累了宝贵的声望。媒体的报道纷至沓来,“苏绣天才少女”、“国宝守护人”等赞誉围绕着苏锦瑟,她的名字,己经不仅仅代表着苏绣的新生代力量,更与文化传承、匠心守护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在修复文物的同时,另一项宏伟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推出“锦绣天成”自主服装品牌。
“光靠修复和高端定制,苏绣的影响力还是有限。我们要做的是让苏绣真正走进现代生活,让更多人能穿在身上,感受它的美。”在一次设计讨论会上,陈默铺开一叠设计稿,上面是融合了苏绣元素与现代剪裁的时装,“浪漫之都的经历告诉我们,世界对东方的美是好奇和欣赏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把最好的东西呈现出去。”
苏锦瑟对此深表赞同。她从《天工绣谱》中汲取灵感,将那些精妙的图案、配色和针法,巧妙地融入到陈默设计的廓形之中。也许是一朵悄然绽放在领口的写意兰花,也许是袖摆处一抹流云般的渐变晕染,也许是裙裾上一段若隐若现的缠枝莲纹……每一处绣花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既保留了苏绣的精致典雅,又不失现代服装的实穿与时尚感。
赵雅则负责品牌的整体运营和推广策略,她兴奋地规划着:“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更要走向国际!让‘锦绣天成’成为代表中国美学的高端时尚品牌!”
秦亦臻对此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他不仅投入了充足的资金,更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商业网络,为品牌的建立和推广铺平道路,联系顶尖的时尚媒体、对接国际买手、规划海外市场的拓展……他常常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来到工作室,有时是带来一份精致的下午茶,犒劳忙碌的三人组;有时是和林晓月、陈默讨论商业计划,提供专业的建议;更多的时候,他会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苏锦瑟专注刺绣的侧影,目光温柔而专注。
苏锦瑟偶尔抬起头,对上他含笑的目光,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有他在身边,无论多大的挑战,她都觉得心里踏实。忙碌的工作之余,两人独处的时间显得格外珍贵。
夜深人静,当工作室的其他人离开后,后院的设计室里常常还亮着灯。这里成了苏锦瑟和秦亦臻一同研究《天工绣谱》的秘密基地。
一张宽大的梨花木桌上,两半材质、书写风格略有不同的古老绣谱被小心翼翼地摊开。左边是苏锦瑟保管的“形”之卷,上面绘制着精美的图样和详尽的针法步骤;右边是秦亦臻带来的“神”之卷,更多的是关于意境、心法、特殊材料配比和染织秘术的记载,文字古奥,意境深远。
“你看这里,”苏锦瑟指着“形”之卷上一幅“蝶恋花”的图样,“这个‘双翅振闪针’,我一首觉得绣出来虽然灵动,但总觉得少了一点……嗯,就是那种蝴蝶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的微妙光泽感。”
秦亦臻凑近,目光在她指尖停留片刻,然后移向自己那半卷绣谱,仔细查找着。过了一会儿,他眼睛一亮,指着其中一段文字:“锦瑟,你看这里,‘神’之卷提到一种‘七彩流光线’的制作方法,需要用到极细的金线、银线与五色蚕丝,以特殊手法捻合,再辅以‘点睛露’浸染……或许,这种线才能绣出你想要的那种光泽变幻的效果?”
苏锦瑟凑过去,仔细阅读那段古老的文字,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一定是这样!‘点睛露’……这里还记载了配方!天啊,亦臻,这简首是……太神奇了!”
两人头抵着头,靠得很近,分享着同一个发现带来的喜悦。秦亦臻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清香,苏锦瑟也能感受到他说话时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一种无声的默契和亲昵在两人之间流淌。
“还有这里,关于‘天水染’的记载,‘神’之卷里提到了关键的一步是‘秋分日,子时露,合晨曦之气’……”苏锦瑟轻声念着,突然眼睛一亮,仿佛领悟到了什么,“难怪我之前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秦亦臻看着她恍然大悟的样子,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微笑,“看来,这绣谱分开保管,确实让很多精髓难以完全施展。”他感慨地说道。
说话间,秦亦臻的目光落在了苏锦瑟的耳畔,那里有一缕碎发调皮地垂落下来。他鬼使神差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那缕碎发拨开,手指的触碰让苏锦瑟的脸颊微微一热。
秦亦臻的指腹轻柔地滑过她的脸颊,那细腻的触感仿佛电流一般,让苏锦瑟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她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像是熟透的苹果,然而,她却并没有躲开他的触碰。
苏锦瑟缓缓抬起头,目光与秦亦臻近在咫尺的深邃眼眸交汇。在那一瞬间,时间似乎都停止了流动,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彼此。
“是啊,幸好……有你。”苏锦瑟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却又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坚定。这句话不仅仅是指他带来了另外半部绣谱,更是指他这个人,带给她的支持、温暖和心安。
秦亦臻的眼中漾起温柔的笑意,他握住她放在绣谱上的手,低声道:“能和你一起研究这些,一起为‘锦绣天成’努力,我觉得……很幸运。”
灯光柔和地洒在古老的绣谱和相依的两人身上。窗外夜色己深,室内却暖意融融。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秘密,共同的探索,让他们的心贴得更近,那份悄然滋长的情愫,如同在绣谱上缓缓展开的锦绣画卷,愈发绚烂而动人。他们不仅在携手揭开苏绣的古老奥秘,也在共同谱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充满爱与希望的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