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 第十八章:长城之西的守望

第十八章:长城之西的守望

加入书架
书名: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作者:
青丝红尘客
本章字数:
2762
更新时间:
2025-06-03

在参观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位景区的导游。导游热情地迎上来,说道:"你们好,是来参观嘉峪关的游客吧?我给你们讲讲嘉峪关的历史故事吧。这嘉峪关的故事啊,可多着呢。" 金色的阳光洒在戈壁滩上,一队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缓缓走近嘉峪关关城。

"大家看,那就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导游抬手一指,语气中带着自豪,"六百年前,这里曾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线,也是无数商旅与兵马的必经之地。"

雨晴睁大眼睛,望着雄伟的关城,砖石耸立,箭楼巍峨,仿佛穿越时空,看见当年的金戈铁马。

"导游叔叔,这里以前发生过战争吗?"她忍不住问道。

导游笑了笑:"当然有,而且不止一场。不过,在那之前,让我们先说说——这座关城是怎么建起来的。"

关帝庙前,导游停下脚步,迎风而立。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冯胜奉命西征,收复河西走廊后,奏请朝廷在此修建军事要塞。"他的手指划过斑驳的城墙,"当时这里是一片荒芜的戈壁,风沙肆虐,水源稀缺,工匠们只能用骆驼从远处运来石料,甚至用冰窖储水维持施工。"

雨晴听得入迷:"那修建花了多久?"

"整整十六年。"导游低声回答,"无数工匠和士兵在此付出汗水,甚至生命。有人说,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每天都有上千人同时劳作,只为让这座关城早日建成。"

"为什么要花这么久?"雨晴歪着头问。

导游目光深远:"因为嘉峪关不仅是城墙,它是长城的西大门,是中原王朝的防线,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

来到关城正门前,导游的神情忽然肃穆起来。

"清朝乾隆年间,这里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他缓缓道来,"当时,有外敌企图从这里入侵,而嘉峪关仅驻守着五百精兵。"

林秀娟倒吸一口冷气:"怎么可能守得住?"

导游嘴角微扬:"因为嘉峪关的每一块砖石,都是抵抗外敌的利刃。"

他指向城墙上密布的箭孔和瞭望台:"清军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少胜多,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五百精兵大捷',但嘉峪关的防御让外敌望而却步,守将也因此立下大功。"

雨晴喃喃道:"原来,这座城真的经历过战争啊……"

穿过瓮城,导游的声音变得温和。

"嘉峪关不仅是战场,也是商旅的驿站。"他指着城内残存的商队接待区,"明清时期,这里每天都有商队经过,带来了西域的香料、珠宝,也带走了中原的丝绸、瓷器。"

"真的有那么多商队吗?"雨晴问。

导游点头:"没错。当年,商队需在此办理'关照'(通行证),缴纳关税,而关城内设有专门的翻译和向导,甚至还有清真寺、佛寺和关帝庙,供不同信仰的商人祈福。"

林秀娟感叹:"这里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啊。"

夕阳西下,嘉峪关被染成金色。

导游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祁连山,声音低沉而有力:"嘉峪关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它听过战马的嘶鸣,商队的驼铃,也听过丝路商人的欢笑。"

雨晴望着古城墙,心中涌起一股敬畏:"它还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土地。"

导游微笑:"是啊,六百年过去,它依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家人默默点头,心中对这座古老的关城,多了一份深深的敬意。

离开嘉峪关时,雨晴回头望去,夕阳下的关城巍然屹立,仿佛一位沉默的巨人,守护着这条连接东西方的丝路。

她忽然明白,这座城,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坚韧、智慧、开放,正如中华民族的脊梁,永远挺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