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 第二十八章:天下第一雄关

第二十八章:天下第一雄关

加入书架
书名: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作者:
青丝红尘客
本章字数:
5826
更新时间:
2025-06-03

当房车驶近嘉峪关时,雨晴第一个发现了远处那座巍峨的关城。"爸!快看!那个大城堡好壮观啊!"她兴奋地指着前方,声音里充满了孩子特有的那种发现新大陆般的雀跃。

周明远放慢车速,一只手搭在方向盘上,另一只手指向远处那座雄伟的建筑,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就是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它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车子缓缓驶入景区停车场,轮胎碾过碎石路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一家人下了车,初春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微风带着戈壁特有的干燥气息拂过面庞。

雨晴仰望着高大的城楼,惊叹道:"这城墙好高啊!感觉像童话里的城堡一样!"她蹦跳着,粉色的运动鞋在水泥地上踏出轻快的节奏,马尾辫随着动作左右摇摆。

林秀娟笑着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膀:"这可不是童话,这是真实的历史遗迹。嘉峪关建于明朝,距今己有六百多年历史了。"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眼神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

老马从后备箱拿出一个精致的望远镜,金属外壳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走,咱们先去看看关城的整体布局。"他招呼道,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旅行者特有的兴奋。

周明远点点头,从妻子手中接过雨晴和八岁的儿子小阳。"来,我给你们讲讲嘉峪关的故事。"他一边说着,一边带领家人向关城入口走去。

站在关城脚下,雨晴仰头望着几乎与天相接的城墙,嘴巴张成了"O"形。"爸爸,这么高的墙,古代人是怎么建起来的啊?"她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抛给父亲。

周明远蹲下身,平视着女儿好奇的眼睛:"这是个好问题。嘉峪关的建造历时168年,动用了数十万民夫和士兵。他们用骆驼从远处运来石块和砖块,工匠们用糯米汁混合石灰作为粘合剂,使城墙异常坚固。"他伸手比划着,"你看这些墙基,有十多米宽,就是为了防止敌人挖掘地道攻城。"

小阳拉着妈妈的衣角,小声问道:"妈妈,这里真的打过仗吗?"他的眼睛里既有恐惧又有好奇,像个小探险家面对未知的世界。

林秀娟蹲下来,轻轻抚摸儿子的头发:"是的,宝贝。明朝时,这里发生过很多次战争。嘉峪关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保护着中原大地不受外敌侵扰。"她指向远处连绵的祁连山脉,"看,那里就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嘉峪关就守在这里,像一把锁一样。"

老马调整着望远镜的焦距,突然插话道:"知道吗?嘉峪关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当年,商队带着丝绸、瓷器从这里经过,前往西域,再转运到更远的中亚和欧洲。"他放下望远镜,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我年轻时特别想沿着丝绸之路走一趟,可惜一首没机会。"

周明远接过话题:"所以嘉峪关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枢纽。你看那边的牌坊,上面写着'天下第一雄关',这是对它战略地位的最好诠释。"他指向远处高大的木制牌坊,阳光透过牌坊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雨晴挣脱父亲的手,跑向城墙基部,用小手触摸着那些历经风霜的砖石。"这些砖块摸起来糙啊,"她回头喊道,"但是感觉好神奇,六百年前的人也能造出这么厉害的东西!"

周明远跟过去,指着墙缝里生长的一株小草:"看,连小草都在诉说着历史。这些植物在砖缝中顽强生长,就像这座关城一样,经历了无数风雨仍然屹立不倒。"他抬头望向城楼顶部飘扬的旗帜,"嘉峪关见证了无数商旅的往来、士兵的坚守和历史的变迁。"

林秀娟拿出相机,给孩子们和城墙合影。"记住今天的感受,"她说,"历史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我们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真实存在。"

老马调整好望远镜,招呼大家:"来,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关城的布局。主城楼、箭楼、角楼、瓮城..."他一边讲解一边调整焦距,"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真是精妙,每个部分都有特定功能。"

周明远接过望远镜,指向远处的一座小山丘:"看到那个山丘了吗?那里曾经是嘉峪关的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士兵就会点燃狼烟,几十里外的下一个烽火台就能看到信号,这样消息就能迅速传回京城。"

小阳听得入迷,眼睛一眨不眨:"爸爸,那他们怎么知道是不是敌人呢?万一是野兽呢?"

"问得好!"周明远笑了,"所以烽火信号有严格的规定。比如,白天放烟,晚上举火;不同的烟雾形状和火焰高度代表不同级别的警报。而且,守关士兵会先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是敌情才会发出全面警报。"

雨晴突然指着城墙上方:"那里有人!是真的士兵吗?"她兴奋地跳起来。

周明远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笑着说:"不是啦,那是穿着古装的演员,景区安排他们在城墙上巡逻,让游客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转向孩子们,"不过想象一下,六百年前,这里确实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时刻警惕着敌人的进攻。"

一家人在关城入口处买了门票,随着人流进入景区。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两侧是复原的古代建筑和商铺。雨晴好奇地东张西望,对一切都感到新鲜。

"爸爸,这里和电视里演的古装剧场景好像啊!"她拉着父亲的手臂说道。

周明远点点头:"因为很多剧组确实来这里取景。嘉峪关保存得非常完整,是研究明代建筑和军事防御的活化石。"他指着远处的一座建筑,"那是文昌阁,古代守关将士的子弟就在那里读书学习。"

小阳突然停下脚步:"爸爸,古代的小朋友也要上学吗?"

"当然,"周明远蹲下来与儿子平视,"无论是将军的儿子还是普通士兵的孩子,都会接受教育。嘉峪关虽然地处边疆,但文化教育同样重要。很多戍边的将士都希望子女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

雨晴眼睛一亮:"那他们能考上状元吗?"

"理论上是可以的,"周明远笑着解释,"历史上确实有边关将领子弟考中进士的例子。不过难度很大,因为边疆的教育资源比中原地区少得多。"他摸了摸女儿的头,"所以你们现在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随着深入景区,他们来到了关城的核心区域——光化门。高大的城门矗立在眼前,门洞幽深,仿佛能吞噬一切声音。雨晴小心翼翼地走过门洞,回头时脸上露出敬畏的表情。

"这门好厚啊!"她惊叹道,"古代人是怎么把这么重的门开关自如的?"

周明远解释道:"门扇是用厚重的木板制成,外面包裹铁皮,内部有铁条加固。门轴是巨大的青铜或铁制构件,安装在坚固的石墩上。每天开关城门都需要好几个人一起用力。"他指向门洞两侧的凹槽,"看,这些就是固定门扇的滑道。"

老马突然说:"我听说古代守城士兵还会在门洞内设置陷阱,防止敌人攻入后从内部破坏城门。"

周明远点头赞同:"没错。有些关城的城门内侧会有尖刺或陷坑,这些都是防御措施的一部分。嘉峪关的设计非常周全,体现了古代军事工程的智慧。"

站在光化门上俯瞰整个关城,雨晴发出由衷的感叹:"爸爸,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壮观!感觉就像站在历史的长河里一样。"

周明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搂住女儿的肩膀:"是啊,孩子。嘉峪关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故事——士兵的坚守、商旅的梦想、学子的追求..."

林秀娟靠在丈夫身边,轻声说道:"让我们把这些故事带回家,讲给更多人听吧。"

阳光渐渐西斜,为古老的关城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周明远望着远方连绵的祁连山脉,心中充满感慨。他知道,这次嘉峪关之行不仅是一次家庭旅行,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将永远铭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