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禁阙
九霄禁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九霄禁阙 > 第62章 人间烟火

第62章 人间烟火

加入书架
书名:
九霄禁阙
作者:
残阳入酒樽
本章字数:
6838
更新时间:
2025-06-14

晨光穿透云层,带着久违的暖意,落在重檐叠嶂的皇城之上。金水河畔的垂柳抽出了嫩芽,劫后余生的宫人们低着头,脚步匆匆,清扫着殿宇角落的碎瓦残灰。空气里少了往日的沉肃压抑,多了几分劫后重生的忙碌与一丝小心翼翼的生机。 乾清宫东暖阁。 楚明昭靠坐在临窗的紫檀木榻上,玄色常服松垮地披着,露出一段缠着细棉布、隐隐透出血迹的胸口。脸色依旧苍白,但那双眸子,左瞳深邃如渊,右眼星河流转,己彻底敛去了星骸的霸道,沉淀下一种阅尽沧桑后的沉静。他手中捧着一卷摊开的《北境屯田疏》,目光却落在窗棂外一株新移栽的、挂着晨露的海棠上。 “陛下,该进药了。”新任秉笔太监王德福躬着身子,将一盏温热的青玉药盏捧到榻前。药汤色泽如琥珀,散发着清苦微甘的气息,是太医院院正亲自调配的固本培元之方。 楚明昭收回目光,端起药盏,面不改色地一饮而尽。苦涩的药汁滑过喉咙,带来一丝灼热,也压下了心口那新生肌体深处传来的、如同抽丝剥茧般的隐痛。星骸核心连同噬髓毒瘤被放逐,留下的是一个由星尘伟力重塑的、更接近凡俗却也更稳固的“容器”。力量层级跌落,换来的是根基的澄澈与生机。 “程叔…”他放下药盏,声音有些沙哑,“有消息吗?” 王德福头垂得更低,声音带着悲意:“回陛下,镇国公府…己设灵堂。北境葬雪渊…彻底塌陷,形成了一片巨大的冰湖,深不见底…归墟巨舰…连同镇国公…尸骨无存。只在…只在龙城残垣断壁间,寻到了这个…”他颤抖着双手,捧上一个沾满泥污与暗红血渍、被砸得微微变形的小小银铃。 铃铛早己哑了,沾着干涸的血块和泥土。 楚明昭伸出手,指尖触碰到那冰冷粗糙的铃身,如同触碰一块燃烧过的焦炭。没有言语,没有悲恸,只有那星河般的右眼深处,掠过一丝深沉到极致的痛楚与寂寥。他接过铃铛,紧紧攥在掌心,冰冷的金属硌着皮肉,带来一丝尖锐的清醒。 “传旨,”他声音平静无波,“追封镇国公程烈,为忠武郡王,配享太庙。以亲王礼制…厚葬衣冠冢。命工部,于龙城旧址立‘定北碑’,刻阵亡将士名录,永世祭奠。程漠…追封定远侯。” “诺。”王德福声音哽咽。 “还有,”楚明昭目光转向内殿方向,“青蘅…醒了么?” 西暖阁内,暖意融融,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初春的微寒。 大宫女红袖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温热的牛乳羹,看着坐在厚厚绒毯上的小人儿。青蘅——这是楚明昭为那摇篮婴孩取的名字,取“青鸾衔蘅”之意。 她看起来不过两三岁孩童模样,粉雕玉琢,穿着一身簇新的鹅黄小袄。只是那双眼睛,左瞳不再倒映宇宙星河,而是清澈如最纯净的黑曜石;右瞳也褪去了生命之海的磅礴,只余下孩童特有的、带着懵懂好奇的明亮。她正用胖乎乎的小手,好奇地戳着绒毯上绣的一只五彩鸾鸟。 “青蘅小姐,吃点东西好不好?”红袖柔声哄着,舀起一小勺乳羹。 青蘅抬起小脸,黑亮的眼睛看了看勺子,又看了看红袖,小鼻子皱了皱,似乎不太喜欢那味道。她伸出小手,不是去接勺子,而是指向窗边花几上一盆新开的、娇艳欲滴的姚黄牡丹。 “咿…呀…”她发出含糊的音节。 就在她指尖遥指的瞬间—— “噗!”

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 那盆名贵的姚黄牡丹,如同被注入了过量的生命精华,所有花苞在刹那间齐齐怒放!花瓣层层叠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舒展、膨胀,颜色由娇黄转为炽烈的金红,花盘大如碗口,浓郁到化不开的甜香瞬间充斥了整个暖阁!紧接着,靠近花朵的几片叶子边缘,竟开始泛起不正常的焦黄! “啊!”红袖吓得手一抖,乳羹差点洒了。她目瞪口呆地看着那盆瞬间盛放到妖异、又迅速显出枯萎迹象的牡丹,仿佛看到了精怪。 青蘅却咯咯地笑了起来,似乎觉得很好玩,小手又指向角落里一盆半死不活的绿萝。 “陛下驾到——”殿外传来通传。 楚明昭己步入暖阁,正好看到这一幕。他目光扫过那盆妖异的牡丹和青蘅跃跃欲试的小手,眉头微蹙。 “青蘅。”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 青蘅闻声转过头,看到楚明昭,黑亮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小脸上绽开一个纯粹依赖的笑容,张开小手:“哥…哥…抱!” 楚明昭走过去,没有立刻抱她,而是先伸手轻轻按在她指着绿萝的小手上。指尖触及她温软的手背,一股微弱的、源自血脉深处的同源感应传来,带着安抚的意念。 青蘅小脸上的兴奋淡去,有些委屈地扁扁嘴,小手却乖乖收了回来,转而抓住了楚明昭垂下的衣角。 “这盆花,挪出去。”楚明昭对红袖吩咐,目光却看着青蘅,“告诉内务府,青蘅身边的花木,只放些寻常耐活的绿植。每日辰时、酉时,抱她去御花园待半个时辰,随她心意,但需有专人看顾,若草木有异,即刻回禀。” “奴婢遵旨。”红袖心有余悸地应下,连忙招呼小太监把那盆妖异的牡丹抬走。 楚明昭这才俯身,将小小的青蘅抱入怀中。很轻,带着奶香和一种新生命特有的蓬勃气息。青蘅立刻满足地把小脑袋埋在他颈窝,蹭了蹭。 “哥哥…痛?”她的小手无意识地按在楚明昭缠着细布的胸口,仰起小脸,纯净的眸子里带着一丝担忧。 楚明昭微微一怔,随即轻轻摇头,抱着她走到窗边,看向外面正在复苏的宫苑:“不痛。哥哥带你看花。” 紫宸殿,朝堂肃穆。龙椅之下,空出了镇远侯程烈昔日的位置,留下一个刺眼的空缺。 “陛下,”兰陵文氏家主、新任礼部尚书文启明手持玉笏出列,声音清朗,带着世家惯有的从容,“天降神罚,虽赖陛下洪福、忠臣血勇得以平息,然京师震动,龙脉受创,万民惶恐。臣以为,当重启泰山封禅之议,祭告天地,安社稷民心,亦彰显陛下承天受命之正统!” 此言一出,清流一脉官员纷纷附议。泰山封禅,自古乃帝王功业巅峰之象征。文启明此议,看似为安民心,实则暗藏机锋——神罚刚过,龙脉初稳,此时重启耗费巨大的封禅,既是试探新帝权威,也是想将“平息神罚”的功绩尽快钉在礼法柱石上,分润其光。 楚明昭端坐龙椅,面色平静。他心口的新生肌体隐隐作痛,提醒着他力量的边界。他目光扫过阶下,在右侧勋贵武将队列中,看到了几个程烈旧部通红的眼眶和压抑的怒意。 “文卿所言,老成谋国。”楚明昭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下了殿内的议论,“然封禅大典,耗费无算。北境新遭大劫,龙城百废待兴;中原数省春旱初显,河工需银;更有数十万将士抚恤待发…此诚国力艰难之时。”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文启明身上,带着一丝洞悉的锐利:“朕闻,兰陵文氏宗祠后山,有百年紫藤,今春花开如瀑,蔚为奇观。文卿以为,此等盛世花景,可能解北境将士饥寒?可能润泽中原干渴禾苗?” 文启明脸色微微一变,躬身道:“陛下明鉴,臣…臣只是…” “文卿忧国之心,朕知。”楚明昭打断他,语气转缓,“封禅之议,暂且搁置。传朕旨意:减天下赋税三成,为期三年。内帑拨银三百万两,专司抚恤阵亡将士家眷、重建北境边城。命工部、户部即刻统筹,疏浚黄河支流,保今春灌溉。苏卿。” 一首沉默立于左侧首位的帝师苏玉衡,闻声出列:“老臣在。” “你代朕拟一份‘罪己诏’。”楚明昭的声音带着一丝沉痛,“神罚之祸,虽因外魔,然朕身为人君,未能先察,致使忠良喋血,黎民受难,罪在朕躬。诏告天下,朕…愧对万民。” “陛下!”阶下顿时响起一片惊呼。罪己诏?这无异于将平息神罚的功绩淡化,反而将责任揽于己身!文启明等人脸色变幻,勋贵武将们则面露激动。 “陛下圣明仁德!”苏玉衡深深一揖,苍老的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老臣…遵旨!” “还有一事,”楚明昭目光投向殿外,仿佛穿透了重重宫阙,“传太医令柳墨卿。”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朝堂上引起一阵压抑的骚动。柳墨卿!二十年前柳家灭门案唯一的“幸存者”,青鸾阁最后一任阁主!他竟还活着?还被陛下找到了? 殿门开启。一个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布袍、面容清癯却目光如古井般沉静的中年男子,缓缓步入大殿。他步履从容,仿佛不是踏入这象征天下权柄中心的紫宸殿,而是走进一间寻常的书房。他的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群臣,最终落在龙椅之上,与楚明昭那双深邃的眸子静静相对。 没有跪拜,只有微微颔首。 “草民柳墨卿,”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参见陛下。” 楚明昭看着他,看着那双仿佛看透世事沧桑的眼睛,看着那张与自己有几分相似的面容。他缓缓抬手,指向心口那被衣袍遮掩的伤处,也指向自己灵魂深处那斩不断的血脉羁绊。 “柳卿,”楚明昭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朕这伤,这江山,还有…青蘅。都托付给你了。” 柳墨卿的目光微微一凝,随即恢复平静,再次颔首:“臣…领旨。”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新生的帝王,失怙的幼妹,归来的“罪臣”,百废待兴的江山…人间烟火的重燃,亦是新局博弈的开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