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前?”
朱元璋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淡淡说道:“咱记得刚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不是说前日才见过李糜吗?怎么?这记忆忽然就模糊了,竟变成了半月前了?”
胡惟庸一时着急,只想证明李糜是诬陷自己,竟将自己刚刚与汪广洋对质时的说辞抛到了九霄云外。
被朱元璋突然点破,他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
他咬紧牙关,强撑道:“陛下恕罪!半月前,臣确实见过李糜!但臣恳请陛下开恩,先传召永昌侯上殿对质!只要永昌侯一到,便能证明是李糜怀恨在心,蓄意诬陷臣啊!”
胡惟庸此时顾不上自己的欺君之罪,只想证明是李糜诬陷自己,其他的后面再说吧。
“好!”
朱元璋也答应了胡惟庸的请求:“咱就给你这个机会,让你辩个明白!看看究竟是李糜诬陷于你,还是你胡惟庸胆大包天,私吞占城国给咱的朝贡!”
他目光转向侍立一旁的云奇:“去,把蓝玉给咱叫来!”
“奴婢遵旨!”云奇不敢有耽搁,带着几名小太监,脚步匆匆地退出了奉天殿。
不多时,殿外传来脚步声,云奇引着蓝玉大步走了进来。
蓝玉来到御阶之下,对着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恭敬地行了一礼:“臣蓝玉,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一旁的李糜,对蓝玉问道:“蓝玉啊,你给咱仔细瞧瞧,可认得此人?”
蓝玉闻言,立刻转头,目光扫向李糜,眉头随即紧紧皱起。
胡惟庸在一旁早己按捺不住,急声催促道:“永昌侯!您仔细看看!看清楚!您认不认得他?”
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和期盼。
蓝玉扭头瞥了胡惟庸一眼,随意地哦了一声,接着再次看向李糜。
片刻后,他转身对朱元璋道:“回禀陛下!臣从未见过此人,实在不认识!”
此言一出,如同晴天霹雳!
胡惟庸只觉得双腿一软,一下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他强撑着快要散架的身心,挣扎着爬起来,指着蓝玉,大声质问道:“蓝玉!你竟敢在陛下面前撒谎?!他是占城使者李糜啊!你岂会不认得?”
蓝玉脸上顿时露出极其荒谬的神情,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他疑惑地反问道:“胡相?您这是从何说起?我蓝玉从未踏足过占城那等蛮荒之地,又怎会认得什么占城使者李糜?”
看向胡惟庸的表情好像在说,你没事吧?你去医馆看过没有啊?
“蓝玉——!”
惟庸彻底被激怒了,他几乎要扑倒蓝玉身上,怒声道:“半个月前!就在秦淮河畔!你包下一条花船寻欢作乐!李糜带人闯了进去,你当场恼羞成怒,将他狠狠毒打了一顿!这些铁一般的事实,你敢不认?”
“放你娘的屁——!”
蓝玉也是个暴脾气,他怒目圆睁,把胡惟庸吓退了回去,然后说道:“胡惟庸!你休得在此血口喷人,满嘴喷粪!老子什么时候去过那腌臜的地方?”
接着,他转向朱元璋,脸上带着憨笑道:“陛下,请恕臣御前失仪之罪,您是知道臣的,臣向来洁身自好,最重武人风骨,岂会去那等藏污纳垢、有辱斯文的秦淮河花船?”
“臣实在不知道胡相今日是抽了什么风,竟然如此污蔑臣的清白,还扯上这不知哪来的占城使者!”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听着,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一旁的朱标和殿上群臣却差点憋不住笑出声来,他们好像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你蓝玉是个什么货色,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要是你蓝玉都算洁身自好,那我们岂不是个个都成了圣贤君子?
朱元璋的目光缓缓移向李糜,沉声问道:“李糜,你抬起头来,好好看看这位永昌侯,你可认得他吗?”
“下臣认得。”
李糜连忙躬身回答:“他是永昌侯蓝玉”
胡惟庸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他状若疯狂地朝着李糜喊道:“快说!你快说啊!是不是半月前在花船上,就是他动手打的你?你快当着陛下的面说清楚!”
李糜却缓缓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不解:“胡相,您这是在说什么胡话?下臣方才说认得永昌侯,乃是今日蒙皇帝陛下天恩召见,在殿上才得以识得侯爷,在此之前,下臣何曾有幸与永昌侯见过面?”
奉旨诬陷,竟能如此理首气壮地玩弄当朝宰相!李糜觉得这种感觉简首太爽了!
“胡惟庸——!”
朱元璋不想再扯下去,厉声道:“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可说?咱原本念你夙夜操劳,勤勉政事,以为你是个可用之才!”
“可咱万万没想到,你竟汪广洋那狗东西是一丘之貉!咱真的是错看了你啊!”
胡惟庸的心彻底沉入了大海,他知道,完了!一切都完了!陛下这是也要对他下手了。
但强烈的求生欲让他不肯就此罢休,他还有最后一线渺茫的生机,那就是那些与他利益捆绑的官员们!
只要他们能站出来,为自己争取到一丝喘息之机,后面或许还有翻盘的余地!
绝望中,他强作镇定,目光极其隐蔽、极其迅速地向站在左侧的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以及身后的一众亲信官员扫去,示意他们赶紧站出来帮自己说几句话。
陈宁、涂节等人收到信号,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
为首的陈宁率先跨出班列,紧接着,涂节和十几名官员也纷纷出列。
陈宁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说道:“陛下!臣以为,仅凭占城使者李糜一面之词,实难定胡相之罪!”
“此事牵涉重大,关乎胡相清誉、朝廷体面,臣斗胆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将此案彻查清楚,以正视听!”
朱元璋看着一众官员笑了,然后冷冷的问道:“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吗?”
除了涂节,一众官员齐声答道:“回陛下!臣等皆是此意,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将此案查清,以安朝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