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第一驸马爷
大明:洪武第一驸马爷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洪武第一驸马爷 > 第9章 朱元璋的赏赐

第9章 朱元璋的赏赐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洪武第一驸马爷
作者:
飞机撞大厦
本章字数:
5614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东宫书房内,暖阳透过窗棂,映照着朱标脸上久久未散的喜色。

他手中紧握着那份墨迹未干的“玉霜盐”制盐方略,如同捧着开启宝库的钥匙,越看越觉得眼前这位妹夫无比顺眼。

“妹夫,来来来,尝尝这个!”

朱标兴致高昂,亲自引梅殷到茶案旁坐下,亲手执壶,将琥珀色的茶汤注入白瓷盏中:“这是新贡的武夷山大红袍,父皇特意给孤的,说是今年的头春嫩芽,滋味最是醇厚。”

梅殷对茶道虽不精通,但也依言端起茶盏,轻啜一口,茶汤入口,果然香气高锐,岩韵悠长,回甘生津,确非凡品。

他由衷赞道:“好茶!清冽甘醇,余韵绵长,我跟着大哥沾光了。”

两人正品茗闲谈,气氛融洽之际,书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和孩童的嬉闹。

只见两名身着华服、气质迥异的人款款而入,走在前面的一位,腹部高高隆起,显然己有数月身孕,步履虽缓,却自有一股端庄雍容的气度,正是太子正妃常氏。

紧随其后的一位,则牵着两个约莫西五岁的男童,眉眼温婉,正是太子侧妃吕氏。

那两个粉雕玉琢的孩童,正是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与次子朱允炆。

梅殷见状,立刻起身,躬身行礼:“臣梅殷,见过太子妃,见过吕侧妃,见过两位皇孙殿下。”

太子妃常氏笑容温煦,声音柔和:“妹夫快快免礼,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拘谨。”

说着,她回头示意朱雄英和朱允炆:“雄英、允炆,快见过你们姑父。”

两个孩子乖巧听话,朱雄英声音洪亮,带着孩童特有的清脆:“姑父好!”

朱允炆略显腼腆,但也规规矩矩地跟着奶声奶气道:“姑父好。”

吕氏则始终保持着温婉低顺的姿态,在正妃常氏开口应酬梅殷之时,她只是随着梅殷行礼的方向,符合礼制地点头示意了一下。

朱标放下茶盏,带着温和的笑意看向妻儿:“孤正与妹夫商议些事情,你们怎么过来了?”

常氏莞尔一笑,目光温柔地落在两个孩子身上:“还不是雄英,午睡醒来就闹着要找父王,怎么哄都不行,臣妾只能带他过来了。”

她话音未落,活泼的朱雄英己像只小雀般欢呼着扑进了朱标怀里,亲昵地蹭着:“父王!雄英想你了!”

朱标宠溺地抱起朱雄鹰,在他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亲了一下,温言软语道:“雄英乖,父王在忙,等忙完了就去陪你玩,好不好?”

“好!父王说话要算话哦!”朱雄英搂着父亲的脖子,奶声奶气地强调。

一旁的朱允炆则安静地站在母亲吕氏身侧,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裙裾,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望着父亲和兄长,眼神中带着一丝渴望,脚下却像生了根,没有像哥哥那样扑上去的勇气。

梅殷目光敏锐,眼角余光不经意地扫过侧妃吕氏的脸庞。

只见这位向来以温婉示人的侧妃,在无人注意的刹那,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如同淬毒冰针般的哀怨与不甘!

那抹情绪极其隐晦,转瞬即逝,快得让人几乎以为是错觉,若非梅殷心细如发,完全让人难以捕捉。

待他再定睛看去,吕氏脸上己恢复了那副温顺谦恭、低眉顺目的模样,仿佛刚才那惊鸿一瞥的阴霾从未存在过。

见人家一家其乐融融,梅殷心知不便久留,便适时改口,向朱标拱手告退:“殿下,时候不早了,想必您还有事务,臣就先告辞了。”

朱标颔首道:“也好,妹夫今日辛苦,回去好好歇息。”

随即唤来侍立在门口的王安:“王安,送驸马回府。”

“奴婢遵旨!”王安连忙躬身领命。

回程的马车上,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单调的辘辘声响。

梅殷靠在车厢壁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思绪翻腾,反复琢磨着今日东宫所见,尤其是吕氏那瞬间的异常神情,以及朱雄英与朱允炆兄弟间那微妙的差异……

忽然,随行的王安发出了一声带着浓浓疑惑的轻“咦”,他撩开车帘一角,指着街角一处不起眼的墙根:“那不是吕侧妃娘娘的娘家兄弟吕炳吗?他怎么跟个五十多岁的老妈子在那墙根底下嘀嘀咕咕的?瞧着可真是奇了怪了!”

梅殷闻言,顺着王安所指的方向望去。

果然,只见衣着光鲜、神态倨傲的吕炳,正与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妇人站在僻静的墙根阴影处。

两人似乎在低声交谈着什么,吕炳眉头紧锁,神色间带着一丝不耐,而那老妇人则显得颇为急切,频频点头,这诡异的一幕在繁华的应天街头显得格格不入。

梅殷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淡淡道:“许是遇到熟识的旧仆,交代些家事吧,王公公不必在意。”

王安嘴上应着“是是是”,但眼神里的疑虑却并未消散。

...

与此同时,坤宁宫内。

朱元璋和马皇后并排坐在暖榻上,面前的紫檀小几上,正摆放着两样东西:一小袋闪烁着霜雪般光泽的‘玉霜盐’,以及一张墨迹淋漓、写满制盐工序的‘盐方’。

殿内落针可闻,朱元璋拿起盐袋,伸出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捻起一小撮那雪白得耀眼的盐粒,凑到眼前仔细端详,又放入口中细细品味。

良久,他才放下盐袋,拿起那张‘盐方’,逐字逐句地看下去,脸上的震惊之色越来越浓。

“这盐……当真是梅殷那小子鼓捣出来的?”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沙哑,目光如炬地看向侍立一旁的朱标。

朱标语气肯定无比:“回父皇,千真万确!盐是梅驸马当着儿臣的面,亲手从怀中取出奉上的,这制盐之法,更是午膳后,他亲笔蘸墨,在儿臣书案上一笔一划详细写出的!”

“还有……”

朱标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兴奋,“梅驸马不仅献出了这堪比点石成金的秘方,更向儿臣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此盐,为朝廷开辟财源、充盈国库的大计!”

接着,他便将梅殷提出的“贡盐专营”、“改良官盐”、“惠及百姓”、“打击私盐”、“增加盐税”等一系列环环相扣、利国利民的策略,原原本本地向朱元璋和马皇后复述了一遍。

朱元璋听完,陷入了沉默,他那双阅尽沧桑的锐利眼眸中,光芒闪烁不定。

良久,他深深叹了口气,感慨道:“这小子……不错!有这等能点石成金的秘术在手,竟无半分私心贪念,甘愿毫无保留地献予朝廷……这份赤诚,这份胸襟,真让咱刮目相看!”

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那些臣子们,与梅殷一比,高下立判。

马皇后早己是满脸惊喜,她拉着朱元璋的衣袖,激动道:“重八!咱们真是得到宝贝了!”

“昨日梅小子才一针见血道破宝钞之弊;今日竟又献上这等精盐!更难得的是他心系朝廷,体恤百姓!如此贤才佳婿,你若不重重赏他,连我都看不过去了!”

朱标也立刻附和:“母后所言极是!父皇,妹夫他立此奇功,于国于民皆有大利,理当厚赏,以彰其功,亦显朝廷恩德!”

“赏!当然要赏!”

朱元璋大手一挥:“咱朱元璋岂是吝啬赏赐之人?这般忠勤体国的贤才,不赏不足以励天下!”

他略一沉吟,眼中精光一闪:“咱原本想着,让他去山东督办学政,历练一番,将来好为标儿所用。”

“可如今看来,让他去管那等琐碎文教之事,简首是明珠暗投,大材小用!咱必须把他留在应天,放在咱的眼皮子底下。”

说罢,他扬声唤道:“云奇!”

一首侍立在角落阴影中的云奇立刻趋步上前,躬身听命:“奴婢在。”

朱元璋声音洪亮:“传咱口谕!驸马都尉梅殷,献盐及制盐良方有功,特赏赐,金百两,云锦千匹!另赐宫中教养得宜之宫女、内侍各五人,入驸马府听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