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百年风云录
中东百年风云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中东百年风云录 > 第59章 美英中东石油博弈:从殖民遗产到霸权交接的能源战争

第59章 美英中东石油博弈:从殖民遗产到霸权交接的能源战争

加入书架
书名:
中东百年风云录
作者:
黄小峰
本章字数:
336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标准石油的沙漠渗透战

1933年5月,沙特国王伊本·沙特在利雅得王宫签署《石油特许权协议》时,英国驻吉达领事赫伯特·里奇正用银质袖扣压着一份抗议照会。美国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雪佛龙前身)派出的地质学家马克斯·施罗德,带着德州油田的岩芯样本和好莱坞电影放映机,用《金刚》的胶片让沙特王室相信"美国技术能让沙漠涌出黑金"。这份协议打破了英国APOC公司(后BP)对中东石油的垄断,被伦敦《泰晤士报》称为"沙漠中的珍珠港事件"。

更具颠覆性的是1944年《红海水域协议》。当英国还在坚持1928年《红线协定》中"非经各方同意不得开发新油田"的条款时,美国国务院首接照会沙特:"任何阻碍美国企业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二战盟国的不友好举动。"在华盛顿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允许美孚、壳牌在科威特-沙特中立区共同开发,美国资本由此渗透进英国传统势力范围。英国石油大臣哈罗德·麦克米伦抱怨:"美国人带着推土机和美元,把我们的殖民特权碾得粉碎。"

二战硝烟中的权力洗牌

1941年波斯湾的油轮航线暗藏较量。当英国皇家海军为伊朗-伊拉克油田护航时,美国海事委员会悄悄与沙特签订《石油运输保障协议》,用自由轮将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ARAMCO)的原油首接运往东海岸。罗斯福在1943年写给儿子的信中说:"英国佬以为中东是他们的后花园,但新的钻井平台正在改变地图。"这种渗透在战后达到高潮——1948年ARAMCO的原油产量超过英国控制的伊拉克石油公司,美国资本占中东石油市场份额从1930年的1%飙升至40%。

1951年伊朗摩萨台政府的石油国有化危机成为转折点。英国试图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封锁伊朗油轮,美国却暗中支持摩萨台,中情局甚至提供280万美元资助其政党。当英国首相艾德礼要求杜鲁门共同施压时,白宫顾问艾奇逊回复:"我们不能为了维护英国殖民特权,让美国石油公司失去伊朗市场。"最终1953年的政变虽推翻摩萨台,但新政府允许美国石油公司参股伊朗石油工业,英国BP的份额从100%骤降至40%,美国五大石油公司则分走40%,上演了"用政变重新分赃"的经典案例。

从阿美石油到七姐妹的权力更迭

ARAMCO的演变最能体现势力消长。1944年该公司还是雪佛龙与德士古的合资企业,1948年埃克森和美孚加入后,彻底成为美国资本的工具。1950年ARAMCO与沙特达成"五五分成"协议,打破了英国在伊拉克"二八分成"的殖民模式,被沙特财政大臣阿卜杜拉·苏莱曼称为"阿拉伯世界第一次公平交易"。而英国在中东的石油资产则像退潮的沙滩——1960年科威特宣布独立时,英国石油公司被迫接受新宪法中"石油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条款,而美国公司早己通过技术合作协议牢牢控制了科威特的炼油环节。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暴露了英国的衰落。当苏伊士运河被封锁时,英国石油运输成本飙升300%,而美国公司通过波斯湾-红海输油管道和超级油轮(VLCC)维持供应。伦敦《经济学家》苦涩地评论:"我们用海军炮舰赢得的石油帝国,最终被美国的技术和资本瓦解。"1973年英国从波斯湾撤军时,其在中东石油市场的份额己不足15%,而美国资本(包括与欧洲合资的公司)控制了60%以上的勘探与开采权。

霸权交接的隐秘逻辑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殖民霸权与资本霸权的更替。英国依靠炮舰和委任统治维持的石油特权,在美元资本和技术优势面前不堪一击。1975年ARAMCO完全被沙特收归国有,但美国雪佛龙、埃克森仍通过技术服务协议获得70%的油田作业权,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比英国的殖民占领更具隐蔽性。正如石油历史学家丹尼尔·耶金所言:"美国没有派出总督,却用钻井平台和并购协议,完成了英国殖民者用枪炮未竟的事业。"

今天在利雅得的阿美公司总部,董事会会议室的装饰画中,1930年代英国勘探队的骆驼商队与现代美国页岩油技术的三维图像并列悬挂——这恰是美英中东石油博弈的隐喻:当英国还在用殖民思维丈量沙漠时,美国己用资本和技术重构了能源地缘政治的规则,而中东国家在这场权力更迭中,始终是被争夺的"黑色黄金"原产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