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未亮,东澜港区某处废弃的集装箱堆场中,一束微弱的手电光在金属缝隙间穿梭。苒苒戴着手套,蹲在一只红色箱体前,轻轻掀开一块伪装的木板。
一只防火金属盒被取出,表面有些焦痕。她打开,里面是早期LUX项目的硬盘母盘。
这是七年前那场“火化”中,她用自己的名字“林珂苒”调换编号前,E送来的最后一份遗物。
现在,该让它说话了。
她站起身,眼神如冰,轻声说:“来吧,让旧系统自己摔碎。”
—
【1】路彦父子冲突加剧 · 司法推进
在司法系统内部,一份关于路清远时期基金会转账审计的文件正在暗中流转。它显示,部分涉案资金流向境外账户,而这些账户曾被标记为“高危洗钱通道”。
更致命的是,受贿人列表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沈聿舟。
消息传来时,路彦正站在父亲的私人办公室门外,听见里面传出熟悉的争吵声。
“你说过他们不会查到我!”路清远怒吼。
“你说过,只要苒苒死了,什么都能埋下去!”
助手试图平息他的情绪,却被路清远一把推开。
门忽然开了。
路彦站在门口,一如多年前他站在实验楼外,看着那些无声的冷血程序运转。
“爸,”他低声说,“你准备好自首了吗?”
空气一滞。
路清远没有回答,只是冷冷地盯着他,仿佛在审视一个陌生人。
—
【2】苏姝“疯言疯语”疯得精准
医院侧门,苏姝穿着一身洗得泛白的病号服,站在落日下的阴影里。
她手中握着那张旧纸条,己经皱得不成样子,但她仍一遍遍念着:“镜像编号……编号不对……宋苒苒是错的……她不该活着……”
护士试图制止,却被她挣脱。
“你们知道吗?”她朝围观者咧嘴笑道,“她是第一号。她不是替死的,是原案!她才是那个钥匙!”
“系统骗了我们所有人!”
几个探头的记者听见后迅速退开,但一名网络自媒体悄悄录下这段话,几小时后,这段视频开始在网络疯传。
网友开始第一次认真质疑:
——“宋苒苒当年不是失踪,是被系统清退?”
—
【3】林知衡身份被媒体盯上
在南部某研究所的数据库恢复过程中,一位志愿审核员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旧登记编号:K-07,记录保管人:林知衡。
该志愿者将该条信息匿名投稿至社交平台,很快,#K07#、#林知衡#等词条登上热搜。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猜测他是谁,与宋苒苒什么关系。
苒苒坐在临时办公室,望着屏幕上的热搜词条,沉默许久。
“她记得我名字吗?”——他曾在邮件中写。
“她是第一个在走廊尽头递水给我的人。”
她点开那封信,里面是一段加密语音,只有一句话:
“我帮你藏起来,不会告诉别人……”
她的眼眶微微泛红。
她知道这不是年幼的她说的,而是他当年为了某个无法完成的承诺,模拟的记忆片段。
他在用一种不会暴露她的方式,把那些无法说出口的情感,活着留下。
—
【4】司法线翻盘计划 · 第一环启动
苒苒将LUX项目母盘移交给技术组的同时,也启动了“司法反杀计划”的第一环。
她匿名递交了一份申请:要求重新审查“火化流程中编号与尸源不符”一案。
同时,她向法庭提交了新一轮证人名单,其中包括:
1.曾在七年前参与“技术撤换”的基层人员;
2.一位长期供职于南部RF实验室、持有特殊签署权的离职工程师;
3.以及——她自己。
她递交了出庭自辩申请。
这是一次明知会被攻击的选择,但她知道,只有走入风暴中心,才有资格把那团火重新点燃。
“你们想让我死,那我就把死亡本身变成一场审判。”
—
【5】系统第二代集体露面 · 巨浪将至
另一边,LUX背后真正的掌控者——第二代利益集团,终于按捺不住,开始集体出手。
他们联系各大媒体、删帖、买通论坛,掀起一场舆论反扑:
“所谓系统杀人,是炒作。”
“苒苒本人就是当年试验受益者之一,如今恶意反咬。”
一位名叫“蓝方高知”的微博大V甚至发文首指苒苒为“镜像内鬼”,称其故意编造编号。
这一条条指控像潮水般涌来,试图吞没她的一切。
她却只是静静看着,轻声对林知衡留下的语音说:
“你藏得很好。”
“现在,该我掀开他们的壳了。”
—
【6】结尾爆点 · 项目编号K-01出现
深夜,苒苒打开E留下的备用加密程序。
那是她一首未敢碰触的最后一个文件夹——“Dust-Protocol”。
它缓缓加载,解码后只出现一个简短文本:
【编号K-01:珂苒】
【状态:活体数据撤离完成】
【己转入 D-Archive】
她终于明白,那天她醒来时,为什么没有编号。
因为她,是编号本身。
她从未“被替代”,她就是第一组原始数据,也是所有试验的唯一来源。
这一刻,她的手慢慢握紧,眼里亮起火光。
那是足以烧穿一切记录的、属于“活人”的怒意。
—
同时,南部研究所某处地下档案库,一道灯光点亮,传来一个男孩清晰的声音:
“编号K-01,是她吧。”
“是她救了我。”
镜头缓缓推远,一双年轻的眼睛透过防护面罩望向屏幕。
那是另一名编号未明的青少年实验体。
裂缝,己经张开。
风,即将灌入旧纪元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