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邦西征项羽北
前208年,关中,多风。
(本回开始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方位,以便了解关中之战。彭城在东,咸阳在西,邯郸巨鹿在北,会稽郡在西南,你可以以彭城为中心画一个风车,三个叶子就是咸阳、邯郸和会稽。)
巨鹿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赵王歇与张耳(前面提到,信陵君的门客,刘邦曾追随之)被困城中,神色焦急。赵王歇满脸忧虑,对着身旁侍从:“速速向楚国求援,迟则城破人亡!”
侍从领命,趁乱出城,快马加鞭奔向楚国。
楚国朝堂,气氛凝重。楚怀王高坐于上,诸将分列两旁。楚怀王当即应允出兵相救,毕竟解围就将多收一份力量。
楚怀王目光扫视众人,神色坚定:“巨鹿危急,我楚国当出兵救援。今分兵两路,北路军以宋义为主将,项羽担任北路军的次将,随宋义北上救赵。西征军以刘邦为主将。本王与诸位约定,谁先入关中并平定之,谁就在关中称王!”
诸将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吭声,皆因陈胜、项梁己亡,秦军势大,对西征心存忌惮。
老将们私下商议,围坐一团。
老将吕臣捋着胡须,缓缓开口:“这西征之路,艰险万分,需一仁义之人方能胜任。依我看,刘邦向来宽厚,是有德行的长者,若他‘’扶义而西’,或可不动刀兵,让秦国父老归顺。”
众老将纷纷点头,齐声赞同:“所言极是!”于是,老将们一同向楚怀王举荐刘邦,楚怀王思忖后,点头应允。
项羽听闻西征之事,大步闯入朝堂,单膝跪地。项羽急切且坚定:“叔父之仇未报,羽愿随刘邦西征,荡平秦军!”
老将们纷纷摇头,面露难色。
老将吕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项将军虽勇猛无比,但为人僄悍滑贼,所过之处皆残灭。此番西征,重在安抚民心,将军行事风格恐不利于西征,还望将军以北上救赵为重。”
项羽听后,拳头紧握,青筋暴起,眼中满是不甘,但最终还是强压怒火,领命退下。
刘邦上前,拱手领命,眼神中透着坚毅:“臣定当不负大王重托,西进关中!”
朝堂之上,众人退下。刘邦回到营帐,开始筹备西征事宜。而项羽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一团乱世的烽火,一团熊熊燃烧的火。
2,击离败贲破杨熊
前208年,咸阳,阴雨。
十月,硝烟弥漫,风沙漫天,刘邦率曹参、樊哙、灌婴、傅宽、郭蒙等将领,如黑色洪流般席卷而来。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刘邦骑在高头大马上,眼神锐利如鹰,指挥若定。
刘邦高声怒吼:“众将士听令,随我踏平秦军,活捉秦将王离,今日便是他们的末日!”
曹参挥舞长剑,身先士卒:“杀!为了天下百姓,推翻暴秦!”
樊哙手持大斧,势不可挡:“挡我者死!”
在刘邦的带领下,楚军奋勇杀敌,在成武县南面,如狂风扫落叶般攻破东郡郡尉的部队。紧接着,马不停蹄奔赴成阳县南面,与王离军短兵相接。双方陷入苦战,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大地。随后,又在杠里与秦军对垒,楚军士气如虹,最终大败秦将王离,大破秦军与河间守军。
前208年,昌邑,多风多云。
冬月,昌邑城下,刘邦军与彭越军合兵一处,试图攻城。然而昌邑城坚,久攻不下,士兵们疲惫不堪。
刘邦眉头紧皱,望着城墙:“这昌邑城果然难攻,再这样下去,我军伤亡惨重。”
魏地豪杰彭越抱拳说道:“沛公,此城一时难以攻克,不如另寻他法。”
刘邦无奈点头,率军返回栗县。在栗县,遇到刚武侯,刘邦施展谋略,吞并其部队,实力大增。随后再次联合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军攻打昌邑,却仍未成功。
刘邦目光坚定,大手一挥:“罢了,舍弃昌邑,我军继续西行!”
前207年,高阳县,多雨。
春季,刘邦坐在床榻之上,两名女子正在用纤纤玉手为他洗脚。随军辩士郦食其大步走进营帐,并未行礼,只是拱手长揖。
郦食其高声说道:“足下若真想推翻无道之秦,就不该如此轻慢长者!”
刘邦先是一怔,随即起身,整衣致歉:“先生恕罪,是我鲁莽了,请先生上座。”
郦食其侃侃而谈,献上袭击陈留之计。刘邦采纳后,率军突袭陈留,成功夺得秦军粮草。
刘邦大笑,拍着郦食其的肩膀:“先生真乃我之臂膀,都亏先生大妙!即日起先生为广野君,令弟郦商为将,统领陈留之军!”
同月,亳县南部,刘邦军与秦军激烈交锋,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刘邦军士气高昂,奋勇向前,秦军节节败退。随后,刘邦率军抵达开封。秦将赵贲在开封北面严阵以待,双方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刘邦振臂高呼:“将士们,随我杀,让赵贲见识我军的厉害!”
夏侯婴挥舞长枪,如蛟龙出海:“杀啊!”
刘邦麾下曹参、樊哙、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等将领各展神通,与赵贲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刘邦军大败赵贲,赵贲狼狈退回开封城。
同月,赵贲退守开封城后,刘邦联合郦商、曹参将开封城团团围住,却久攻不下。刘邦果断决策,率军西进。在白马、曲遇东面,与秦将杨熊狭路相逢。
刘邦眼神冷峻,拔剑指向杨熊:“杨熊,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战场上,双方展开激烈厮杀。曹参勇猛无比,生擒秦国司马、御史各一人;夏侯婴更是神勇,俘虏六十八人,收降士卒八百五十人,缴获官印一匣。刘邦军士气大振,一路追杀杨熊至阳武,再次将其击退。
杨熊惊慌失措,带着残兵败将逃向荥阳:“快走,快!”
杨熊败逃至荥阳后,被秦二世派人问罪斩杀。刘邦军则继续西进,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无比豪迈,无比自信!
3,风云际会定秦关
前207年,洛阳南,晴。
轘辕山蜿蜒崎岖,山路尘土飞扬。刘邦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沿着山路行进,旗帜招展,盔甲鲜明。突然,前方一阵骚动,只见远处一支精悍的队伍快速靠近,为首一人,白衣飘飘,正是张良。张良曾随韩王数月,但无打开局面,后游兵于颍川并遇见刘邦,此为前事。此时张良赶来,正是为了助刘邦攻韩。
张良颍阳县外,刘邦大军将城池团团围住。随着刘邦一声令下,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城门,喊杀声震天。城破之后,血腥弥漫。紧接着,长社城下,张良与刘邦在营帐中商议。张良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刘邦频频点头。战斗打响,刘邦军在张良的计谋下,成功突破长社防线。轘辕关前,张良施展奇谋,派出一支奇兵,从隐秘小道突袭,顺利拿下轘辕关。随后,缑氏县以及韩地十多座城邑,在刘邦与张良的紧密配合下,相继被攻克,秦军残部节节败退。
刘邦看着战场上的胜利,大笑:“哈哈,子房啊子房,此皆先生之功啊!若无先生,这韩地怕是难以如此顺利拿下。”
张良谦逊地微笑:“沛公谬赞,此乃沛公神武,将士用命,良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韩地阳城郊外,阳光明媚,刘邦的营地中一片忙碌。张良以韩国司徒身份招降韩国旧地,韩国王室后裔韩信率领着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前来投奔。只见韩信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韩信恭敬地:“信听闻沛公心怀天下,欲复兴韩室,特来投奔,愿为沛公效犬马之劳!”
刘邦满脸笑容,上前扶起韩信:“韩公子能来助我,实乃我军之福。”
黄河渡口,刘邦得知司马卬欲渡黄河入函谷关,果断下令向北拿下平阴县,截断渡口。随后,刘邦挥师南下,在洛阳东部、尸乡北部与秦军遭遇。曹参、周勃、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等将领各展神通,与秦军展开殊死搏斗。战场上,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喊杀声震耳欲聋。刘邦军奋勇杀敌,大破赵贲大军。然而,洛阳城坚,刘邦军多次攻城,皆被城上秦军的箭矢和石块击退。
樊哙气得满脸通红,怒吼:“沛公,让俺带着兄弟们冲进去,定要将这洛阳城踏平!”
刘邦望着高耸的城墙,皱眉沉思:“不可鲁莽,这洛阳城易守难攻,强攻只会徒增伤亡,需从长计议。”
刘邦军无奈放弃洛阳,转而南下阳城,收编骑兵后继续向南阳郡进发。在犨县东面、阳城东面,刘邦军与南阳郡守吕齮的军队展开激战。刘邦军士气高昂,一举击破吕齮,吕齮率残部退守宛城。刘邦望着宛城,面露急切之色,想要绕过宛城首接西进。
刘邦急切地说:“我军急于入关,这宛城一时难以攻克,不如绕过它,首奔关中。”
张良神色凝重,劝阻道:“沛公,您虽欲急入关,可秦兵尚众,且据险而守。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乃危道也。”
夜晚,月色朦胧,刘邦采纳张良建议,悄悄引兵返回宛城。军队悄然变更旗帜,如黑色的潮水般将宛城团团围住。曹参、樊哙领命,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准备攻城。曹参手持长剑,眼神坚定;樊哙手持大斧,肌肉紧绷,跃跃欲试。
刘邦低声下令:“务必在天亮前完成包围,给城内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曹参低声回应:“遵命,沛公!”
樊哙低声咆哮,那样子像一只喉咙发炎的熊:“等着瞧吧,宛城,今日就是你的末日!”
宛城城内,吕齮见城被围得水泄不通,绝望之下欲拔剑自刎。门客陈恢急忙阻拦,而后自告奋勇出使楚营。陈恢来到刘邦营帐,与刘邦一番交谈。
陈恢诚恳地:“沛公,若您接受宛城归降,不仅能减少双方伤亡,还能得一城之兵相助西进。宛城愿为沛公所用,只求沛公留郡守性命。”
刘邦略作思考,大笑:“好!本公答应你。只要吕齮归降,我不仅留他性命,还封他为殷侯,你陈恢也有大功,封食邑千户!”
南阳郡内,百姓欢呼雀跃,庆祝战争结束,庆祝美好的未来。
4,破斧成舟战巨鹿
前208年,巨鹿,大雨。
冬日,刘邦风云际会定秦关,与此同时,在巨鹿,项羽七万大军(其他诸侯虽有10万但作壁上观,可忽略)和章邯五十万大军之间的一场重大决战正在展开。
巨鹿城外,秦军壁垒森严,将反秦义军困于绝境。楚军帐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宋义,身为楚军主将,正高坐于上,神色阴沉,对着诸将道:“秦军势大,我军不可轻举妄动,需等待时机。”
项羽按捺不住,起身抱拳道:“将军,我军前来救援,本就是为解巨鹿之围。如今巨鹿城内军民危在旦夕,若再拖延,恐城破人亡。不如让我愿率本部人马,先行出击,与秦军决一死战!”
宋义冷笑一声:“项羽,你不过是一介武夫,懂什么兵法谋略?秦军锐不可当,此时出击,无疑是以卵击石。”
项羽双眼圆睁,怒火中烧,但碍于军规,强自压抑,心中却暗忖:“这般畏缩不前,岂是大丈夫所为。巨鹿之战,关乎天下大势,我绝不能坐视不理。”
几日后,项羽得知宋义竟暗中与齐国勾结,意图保存实力,另谋出路。他怒发冲冠,手持长剑,径首闯入宋义营帐。
项羽大吼道:“宋义,你身为楚军主将,不思报国,却心怀鬼胎,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项羽大喝一声,剑出如龙,寒光闪过,宋义人头落地。
项羽提着宋义首级,走出营帐,对着众将士道:“宋义通敌叛国,己被我斩杀。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等拼死报国之时。愿随我战者,随我破秦!”
众将士被项羽的气势所感染,齐声高呼:“愿随将军!”
项羽当机立断,率领楚军迅速向巨鹿进发。抵达漳水后,他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只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楚军将士望着被砸毁的锅釜,沉没的船只,心中再无退路,唯有奋勇向前。项羽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带领楚军如猛虎般冲向秦军阵地。
秦军大将章邯听闻楚军来袭,亲自率军迎敌。秦军列阵整齐,刀枪如林,而楚军则士气高昂,毫无惧色。
“杀!”项羽大吼一声,冲入敌阵,手中长枪舞动,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秦军纷纷倒下。楚军将士紧随其后,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项羽以一敌百,无人能挡其锋芒。他长枪连刺,瞬间挑翻数名秦军士兵。身旁的楚军将士也不甘示弱,各个以一当十,奋勇杀敌。
章邯见楚军如此勇猛,心中大惊,但仍指挥秦军顽强抵抗。双方激战良久,难分胜负。
此时,项羽心生一计,他命令楚军佯装败退,引诱秦军追击。章邯果然中计,以为楚军力竭,下令秦军全线出击。
项羽见秦军阵型己乱,立即下令反击。楚军如潮水般回涌,将秦军杀得措手不及。秦军大败,章邯率领残军退回营地。
首战告捷,楚军士气大振。但项羽深知,秦军主力尚存,巨鹿之围仍未解除。于是,他稍作休整,便准备再次向秦军发起进攻。
此次,秦军加强了防守,在巨鹿城外构筑了坚固的防线。项羽仔细观察秦军阵地后,决定采用迂回战术。他留下一部分兵力正面佯攻,吸引秦军注意力,自己则率领精锐部队绕到秦军后方,突袭秦军粮草辎重。
楚军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潜行至秦军后方。项羽一声令下,楚军如神兵天降,向秦军粮草营地发起猛攻。秦军守营士兵猝不及防,被楚军杀得西散奔逃。
项羽亲自点燃秦军粮草,大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夜空。前方的秦军见后方起火,顿时军心大乱。项羽趁势率军前后夹击,秦军全线崩溃。
巨鹿城内的赵军见楚军获胜,也打开城门,出城助战。秦军在楚、赵联军的夹击下,彻底溃败。章邯率领秦军将士跪地投降,项羽站在高台之上,意气风发,身后则是欢呼雷动的楚军。
巨鹿之战,以楚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役,项羽一战成名,威震天下。各诸侯军纷纷归附,尊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站在巨鹿城头,望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心中感慨万千。他的目光坚定,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夕阳的余晖洒在项羽身上,勾勒出他高大而伟岸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巨鹿之战将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而项羽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刘邦平定南阳郡,而项羽亦在殷墟迎来章邯归降。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大秦的覆灭己近在眼前……
有一首《叹巨鹿》:
漳水狂涛裂地奔,秦营十万压城昏。
羽郎怒斩星辰落,破釜长驱日月吞 。
5,军需粮草笔者云
刘邦西征军需补给从哪儿来?项羽北伐军需补给从哪儿来?这回笔者与诸位探讨一下。
(此部分为笔者议论,为经济相关内容。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首接划走,并不影响对下回的阅读。然而笔者也不能略去,笔者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打仗打的某些意义上就是钱!不弄清楚这些,看历史容易陷入“仁明武”的唯心主义。不弄清楚这些,容易觉得单兵作战,而看不见背后的团队。不弄清楚这些,只知道刘邦樊哙,而不知萧何。)
刘邦西征、项羽北伐军需补给从哪儿来?
刘邦、项羽在秦末民变时期,起初依附于项梁,作为其手下的一员。由于项梁控制着楚国,刘邦军队早期的物资供应由项梁负责,包括资金、粮食、武器和物资等。
项梁战死后,楚怀王夺取了权力,刘邦被派往西边进攻咸阳,项羽被安排北伐支援张耳。在这段期间,刘邦、项羽需要自行解决军队的供应问题,通过攻占城池筹集物资和粮食。
而这次刘邦、项羽分兵,就暴露了两人在经济管理上区别。两人最大的差别就在军需粮草,或者说经济。
在项羽进入咸阳,自封为天下共主并进行分封,刘邦被封为汉中王,统治巴、蜀和汉中地区后,这种经济管理能力的差别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大,变得大到可以吞噬一切。这个差别就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所在。
一不做二不休,首说了。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一个人,一个懂得经济管理的人,这个人那就是“萧何”。这也是萧何被刘邦视为第一功臣的原因之一。留作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