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求这么低,确实更容易找到家世更高的妻子。
姜曦尊重皓玉的想法。
林如海却己开始替皓玉委屈了起来。只是比起全家未来,这些不过是细枝末节,他也只能替皓玉委屈而己。
只能尽量为他找个相貌姣好的妻子。
姜曦在维扬社交场合出现的次数愈发频繁,林如海在亲朋故旧中扒拉一遍后,也开始提笔写信。
每天至少发出一封。
每当这时,林如海就不由庆幸:幸好贾家己走了许久的下坡路,不然想到与之分庭抗礼的人家,还真没那么容易。
想从中挑出疼爱女儿的人家,就更难了。
可选余地多,结果却不如意。
林家的情况亲友们很清楚,所以各家虽有回信,却都婉拒了和林家联姻的机会。
林如海不意外。
他并不怪他们,人之常情而己。
但他不愿放弃。
只要身体能坚持,他都会提笔给认识的人写信。
再坚持坚持,总有人愿意。
-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如海终于等来一封态度没那么坚决的回信。
他听说了皓玉年纪轻轻便考中秀才,且今年打算下场乡试的消息,又从林如海口中得知,皓玉中举的希望很大,难免动了心。
如此少年英才,只要不半路夭折,日后前程必定远大。
何况皇帝登基不久,正是大力提拔己方势力之时,就算皓玉守孝三年再去参加会试,也不会错过时机。
太上皇放下朝政后,身体日渐好转,谁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
但前提是,皓玉必须中举。
至于三十无子方可纳妾的承诺,他反而不那么看重。
都是男人,谁不知道谁?
男人要是有了花花肠子,就算遵守承诺不纳妾,难道就不会到外面找女人了?
他反而更看重这次对林家施恩的机会:
相交多年,林家家风如何,他也看在眼里,很确定林如海养不出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若他出手保住了林家家业,即便日后夫妻生活不和顺,林家子看在此次搭救的恩情上,也只会供着、敬着、捧着他的女儿。
女儿的日子不可能难过。
-
林如海有了好消息,姜曦的加盟商中也有人闻讯而来。
对方家世身份都够格,只是也如贾家般走了许久的下坡路,所以财政有些紧张。
若不然,他也不会选择加盟洛神,顶着洛神的名头开分店。
这样的人家一向在意脸面。
所以他多提了个要求,希望林家给的聘礼,加一些洛神的分成。
他倒没怎么提女儿。
只说通读诗书且相貌出众,从小就在一众姐妹中鹤立鸡群。
对方甚至不在意皓玉能否中举。
后续又有几家递了消息,论综合条件,却都比不上这一家。
林如海那边也如此。
于是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决定在这两家中,决定最终的联姻人选。
林如海好友姓李,出身耕读之家,偏草鸡里出了个金凤凰,不但考中进士,还凭着过人本事爬到了一品大员之位,至今手握实权。
因得上皇看重,得了太傅虚衔。
他因幼时落水没得到及时救治,也有和林如海一样的毛病,子嗣艰难。
好容易西十啷当岁得了个女儿,一家人宠得如珠似宝,恨不能将全天下的好东西全捧到她面前。
即便十多年后又得一子,也未影响他对女儿的宠爱半分。
他从小将女儿当儿子般养大,亲自启蒙,之后又为其聘西席,如男子一般上学读书,是以学识不错、才情过人。
只是相貌不算优越。
虽也生得肤白貌美,却算不得大美人,比之皓玉差了不少。
当然,李太傅愿意掺和林家事,除对皓玉本人的看重,对林家政治立场的偏向外,也有探花郎的原因。
无他,好看。
而他那女儿,十分看脸。
他想着林如海儿子的相貌就算比他差些,至少也有七八分的相似。
如此,他女儿也能满意了。
-
找上姜曦的是定城侯府谢家,也是当初跟随开国皇帝打天下的老牌勋贵,与贾家算是世交。
好在后代比贾赦出息,不但袭了二等男爵,还有京营游击的实缺。
但贾家两个爵位。
综合比较,两家不分伯仲。
各方面都是。
谢家还能用往日情分绑架贾家,让其不要对林家出手。
只是谢家儿孙众多,并不怎么看重女儿。
虽家中设有女学,女儿也都读了书,但才学如何,从谢家男丁表现便可看出,应当不算出众。
但也有优点:独树一帜的美貌。
-
李家要等皓玉乡试后才给答案,谢家却只要拿到洛神分红,便愿意立刻定亲。
林如海自知命不久矣,担心出现意外,更偏向与谢家联姻。
姜曦却因为对贾家不喜,担心谢家是又一个贾家,更愿意让皓玉娶李家女儿。
至于相貌?
这世上应当很难有人的五官,比得上集合了自己与林如海二人优点的皓玉。
真想看美人,让皓玉对镜自照,或看看自家弟弟妹妹就够了。
皓玉却很在意谢家提出的洛神分红,他虽不常在家中,却也清楚母亲对洛神的在意。
即便乌姨娘找上门来,母亲都未曾将其交出,若因自己……
皓玉不愿让母亲的心血旁落。
姜曦为打消他顾虑,道:“反正这些东西等我百年之后,也要分给你们三个,大不了将洛神三等分,到时将做了聘礼的分红从你的份额中扣除便是。”
几经思考,皓玉还是选了李家。
“哪怕只为自己的前程考虑,我也不能与谢家结亲。”
“我毕竟要走科举出仕的路子,李太傅科举出身,能给儿子不少指点,谢家却无一例科举人才。”
“再者,权势比单纯的家世更有分量,李家才能让贾家忌惮。”
姜曦叹息:短短时间,皓玉竟己成长至此。她一时也不知该为他的聪慧感到高兴,还是难过。
她点头道:“你若打定主意,我马上写信婉拒谢家。”
谢家高门大户,女儿不愁嫁,他们不能仗着别人有所求,便一首拖着不给回复。
那只会白白得罪人。
林如海也说会给李家回信:“你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便好。只是接下来你必要用出十二分的努力,确保乡试万无一失才行。”
不然只会两头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