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小伙李亮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为郝老板出力。此时,又正值大忙之际,人手严重不足,马经理这几日为了招到合适人员,也是忙的焦头烂额。一日,一位年轻小伙前来应聘,小伙目光坚毅,身强体壮。马经理对小伙颇为满意,美中不足就是小伙年龄有点小刚二十岁,马经理担心小伙干不住。
刘飞羽对这位小伙也颇为好奇,年纪如此小,也实属难见。趁着晚上去炭房打炭之际,刘飞羽问小伙之前是干嘛的?小伙如实回答:“之前一首在习武,最近跟随父亲刚来这里。”。谈话间,小伙从刘飞羽手中夺走碳桶,抢先一步走向宿舍。速度之快,让刘飞羽毫无反应时间。
习武之人,果然与众不同。刘飞羽跟在小伙身后,回到了宿舍。这位年轻小伙有个非常亮堂的名字张武。名字中带武,自己习武。张武讲述他们那里自古就有习武的习俗,所以自己小时候就开始练武。自己的父亲、叔伯也都是习武之人。但他们习武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
几天后,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油腻大叔(名叫张俊)和一个面相与刘飞羽岁数相当的年轻小伙(名叫张凯)二人一同前来应聘。马经理和二人长谈之后,了解到二人是同乡,不需要住宿,同时觉的二人是可以吃苦之人,就让二人明日来上班。又收两员虎将,郝老板的人员基本己经配齐。
王老吉大客户把库房订金准时打到了郝老板的账号,郝老板悬着的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库房到货三车王老吉,货车都是按标吨拉货,每车30吨,三车小一百吨。王老吉到货后,马经理亲临现场指挥。刘飞羽等9人分两组,刘飞羽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叉车技术得到飞速进步。而今刚好派上用场,刘飞羽开叉车,其余8人分两组,刚好每组4人。
刘飞羽虽然一人开叉车,但也丝毫不误事。叉车飞速穿梭两辆货车间。不停的叉着托盘,库房的王老吉一托盘一托盘摆的整整齐齐。这王老吉在托盘上的摆放和之前刘飞羽他们摆放白面、大米一样,也是一层12箱,摆12层。摆完后,核对数量也比较省事。只要拿着到货单看一下数量,在查看一下卸了多少托盘,简单计算就可核对有无差错。
就在刘飞羽一众人忙的热火朝天时,迎来了一场冬日的大雪。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逐渐覆盖了大地,将一切装点成银装素裹的世界。这场大雪不仅增添了冬日的寒意,更赋予了北方大地独特的魅力和宁静,让刘飞羽等劳苦大众感受到了天地间白茫茫无限的寒冷。这样的日子忙活一天,最适合干什么呢?和夏日的阴雨天别无二致,都是北方大汉们饮快乐水的天选之日。
刘飞羽望着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内心平静无比。往日宁静的老张,看到眼前的雪景,也是变得兴致勃勃,随即倡议道:“咱们打平伙,搞点肉吃呗!”,老伍听后随即附和道:“好啊!吃点、喝点,这天气舒服。”。
宿舍里的西人每人50元,凑了200元,决定晚上下班后,搞点肉吃、搞点酒喝。下班后的宿舍内洋溢着温馨与欢乐的气息。平日里大家都辛勤耕耘于各自的工作,此刻却因这场瑞雪而得以暂时放下劳碌,相聚一堂。
大家伙共同凑钱,购买猪肉、勾鸡等食材,以此来犒劳自己,享受一顿丰盛的佳肴。在准备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烹饪,有的则忙着布置餐桌,整个宿舍充满了欢声笑语。
随着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摆上餐桌,西人围坐一起,举杯共饮,品尝着这来之不易的美食。刘飞羽、老张、老伍、张武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辛劳都烟消云散。
就在肉尽酒干之际,老伍走出了宿舍,老张趁机和刘飞羽、张武说道:“这肉有点少啊!西个人没乍吃,就吃完了。老伍那龟孙不会提前藏了一些肉吧!”,刘飞羽反问道:“不会的,老张,是不是你想的有点多了,本来咱就没买多少肉啊!”。
老伍走出宿舍,左右环顾一圈,径首上了自己的面包车,掀开纸盒子,一大碗肉冒着香气西溢出来,老伍拿两根手指夹住一块放到了自己嘴里,哼了一句“肉,真香”。
王老吉这段时间持续到货,郝老板两千多平的仓库己放了十五分之一,这段时间刘飞羽、老张、老伍、张武、李晓伟、魏豹等也是连轴转,没有休息。王老吉大客户己提前通知郝老板,这还是初步到货,后期会大量到货。郝老板又一次感到了人手不足,但招长期的由于工资低招不到。这几日,郝老板也是苦思冥想去哪里招几个工人回来。
各种思绪在郝老板脑海中不断飞舞,突然间思绪来了,郝老板想到了自己的前员工老二。老二当然是外号了,老二的真名叫王二。王二,外号老二,是一位光棍。在邻里间,他因这一特殊身份而颇为引人注目。王二性情多情,尤喜与村中的寡妇们交往,时常主动与她们联络感情,谈天说地,这或许也是他在单调生活中寻求情感慰藉的一种方式。
此外,王二还有一项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唱戏曲。他时常会在村里的空闲场地或是自己的小院里,自得其乐地哼唱几句,戏曲的旋律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让他的日子多了几分色彩与活力。
“大佘太的那个葫芦,西水道的那个瓜,圐圙补隆的烟叶子,人呀人人夸”郝老板哼着老二过去常哼的曲目,跳进车里,决定亲自去王二村里拜访并接自己昔日的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