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6日,凌晨三点的湖人训练馆被冷冽月光切割成明暗相间的格子。科比·布莱恩特倚在器材架上,汗水顺着下巴滴落在《洛杉矶时报》头版——那里印着他推搡姚明的照片,标题刺眼:《科比的毒瘤:从OK到姚科,巨星洁癖如何摧毁湖人?》。
“这是姚明本赛季的挡拆效率数据。”陈霄将平板电脑递过去,屏幕上跳动着动态热图,“他在高位掩护后顺下的终结命中率高达68%,比联盟平均水平高出21%。”他调出另一组数据,“当他与弗朗西斯挡拆时,火箭每回合能得到1.21分——但在湖人,这个数字暴跌到0.89分。”
科比的手指悬停在“姚明触球后传球失误率19%”的红色批注上,突然抓起篮球砸向篮筐。金属撞击声中,他低吼道:“所以你要我配合这个‘失误机器’演内讧?”
陈霄没有退缩,反而播放了保罗在维克森林大学的训练视频。画面里,保罗像指挥家般调度队友,一记背传穿过三人防守找到空位射手,随后自己切入接回传球完成暴扣。“他的助攻失误比是4.7:1,”陈霄按下暂停键,“当他与姚明挡拆时,能将战术执行成功率提升至74%——这意味着每场比赛多创造12次高质量出手机会。”
科比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想起2002年总决赛,奥尼尔在禁区的牵制力如何为自己创造绝杀空间。“但保罗只是个19岁的新秀!”他指着数据表上“175磅”的体重标注,“你指望他在西部决赛扛住纳什的冲击?”
“所以需要蒙特·艾莉丝。”陈霄切换到艾莉丝的高中比赛录像,画面里那个6尺3的后卫像银色闪电般撕裂防线,连续胯下运球后急停三分命中,随后完成抢断反击。“他的横向移动速度比联盟90%的控卫更快,”陈霄调出球探报告,“当保罗被包夹时,艾莉丝能作为第二持球点发起攻击——就像当年的哈珀为乔丹分担压力。”
科比突然抢过战术板,用红笔在“保罗+姚明”的战术图上疯狂圈画:“这里需要高位双掩护,让保罗有足够空间观察防守!”他在底线标出三个三分点,“艾莉丝必须埋伏在弱侧底角,等姚明吸引包夹后——”他的笔尖将纸面戳出破洞,“这时候,我从弱侧切进去,接保罗的击地传球完成终结!”
陈霄嘴角扬起不易察觉的弧度。他知道,当科比开始主动设计战术时,这场关于未来的赌局己经赢得了最重要的筹码。“你的末节使用率可以提升到45%,”他递上调整后的战术板,“但常规赛的真实命中率要控制在52%以下——”
“我要每场至少三次背身单打后的强行出手。”科比打断他,“要让媒体拍到我在暂停时摔战术板,对着助教怒吼‘为什么不把球给我’!”他突然露出嗜血的笑容,“至于失误数……”他抓起记号笔在“科比赛季失误数”一栏写下“280次”,“这个数字够让球迷相信我己经失去理智了吗?”
陈霄低头掩饰笑意。他知道,科比此刻的疯狂,正是曼巴精神最极致的体现——当胜利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他宁愿用自毁式的表演,为未来的王朝埋下火种。
凌晨五点,科比在球馆中央练习后仰跳投,每投丢一球就重重砸向地板。陈霄站在阴影里,看着科比在数据表上留下的褶皱和划痕,突然想起1996年那个倔强的高中生,曾在选秀夜对着镜头说:“我会让洛杉矶再次为我疯狂。”
“陈。”科比的声音突然响起,“如果明年夏天看不到保罗——”他举起篮球,在晨光中露出锋利的牙齿,“我会把你的战术板钉在斯台普斯中心的冠军旗帜上。”
陈霄合上笔记本,走向更衣室。他知道,科比的威胁从来不是玩笑。但此刻,他更在意手机里刚刚收到的短信:“乐透区概率升至68%,媒体预测湖人将获得第西顺位。”
当天下午,《体育画报》爆料:《科比要求交易姚明!湖人更衣室爆发激烈冲突》。配图中,科比的手指几乎戳到姚明的胸口,后者低头沉默的样子,像极了王朝崩塌的预兆。而在湖人管理层办公室,陈霄看着手机里的乐透区概率表,嘴角的笑容终于再也藏不住——数据显示,湖人获得前三顺位的概率,从48%飙升至61%。
这一晚,斯台普斯中心的球迷论坛上,“重建”“摆烂”的关键词刷爆屏幕。没人注意到,在陈霄的备忘录里,下一条计划己经写下:“11月7日,安排科比接受ESPN专访,暗示‘管理层无能毁了我的职业生涯’。” 钢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中,王朝复兴的齿轮,正悄然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