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锦官城密议
延熙三年秋,成都卓氏祖宅。
卓衍将半枚断裂的铜符按在案上,裂纹处渗出陈年血渍。窗外雨打格桑花,屋内二十余名族老分坐两侧 —— 左侧着蜀锦官袍,右侧佩东吴制式腰刀。
“北边要我们交出‘淬火术’,南边要‘叠铸法’。” 卓衍指尖划过铜符上 “汉嘉卓氏” 的残字,“今日要么同舟共济,要么......”
“分家!” 东吴派来的堂兄卓琰突然拔刀,刀光映出屏风后埋伏的死士,“你父子助诸葛亮北伐,害我江东子弟多少性命?”
蜀中族人纷纷起身,袖中机弩上弦声清脆如裂帛。
二、地宫断箭
邛崃地宫最深处,卓衍与卓琰持火把对峙。
三百铁俑静静矗立,胸甲上的 “汉” 字己被酸液蚀去。卓琰突然挥刀劈向一具铁俑,齿轮崩裂声中,掉落的不是机关零件,而是数十支未启封的箭 —— 箭杆上同时刻着 “汉” 与 “吴” 字。
“果然!” 卓琰冷笑,“你早就在两头下注!”
卓衍沉默着拾起一支箭,在掌心折成两段。中空的箭杆里滑出两张绢片:一张是蜀汉《军械督造令》,一张盖着东吴 “典船校尉” 印。
“不是下注。” 他将绢片焚毁,“是卓氏从来就不只属于一国。”
三、长江焚契
夔门江面的战船上,卓琰将族谱投入火盆。
“自今日起,吴郡卓氏与蜀地再无瓜葛!” 他斩断缆绳,突然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帛书 —— 竟是当年诸葛亮特许卓氏私铸兵器的密令。
蜀地族人惊呼声中,卓琰却将密令抛给卓衍:“这个你留着。等东吴水师攻破江州时,或许能换你儿子一命。”
江风卷着火灰扑向两岸,恰似当年卓王孙分家时焚毁的《盐铁论》批注。
西、淬火分金
成都工坊内,卓衍主持最后一次家族淬火仪式。
熔炉中的铁汁泛着诡异的蓝绿色,族人依次上前,将随身铁器浸入 —— 蜀地派的环首刀淬后刃口浮现松纹,东吴派的短剑则隐现水波痕。
“北铁硬而脆,南铁柔而韧。” 老匠人喃喃道,“本就是两路货色...”
仪式末尾,卓衍突然将祖传的翡翠盐神像砸入炉中。铁水沸腾间,神像竟熔成红绿两色 —— 赤红部分凝成蜀地军符,碧绿部分化作吴越船徽。
五、残简预言
临别前夜,卓琰独自潜入祖祠废墟。
他在焦梁下挖出一截未被焚尽的竹简,上面是卓王孙二百年前的手书:“商道通西海,岂囿于一国?”
简末还有一行新刻的小字,笔迹酷似诸葛亮:“然国破之时,安有完商?
破晓时分,两支车队背向驶离成都。向北的队伍押送着最后一批北伐军械,向南的车辙里却混着未淬火的箭簇模具。
(本章终)
下章预告
第二十二章《蜀汉灭亡》:当邓艾的铁骑踏碎成都城门时,分裂的卓氏血脉将在烽火中迎来截然不同的宿命。那尊被熔成两半的盐神像,终成乱世最尖锐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