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玉米发出去后,陆清予便焦急地等待着消费者的反馈。承诺张兰的另外 300 斤玉米也就被搁置了。
时间转眼又过了三天,玉米链接下面的评论慢慢从十多条变成了五十多条,且好评如潮。
不少外省粉丝吃了花玉米后,都强烈表示想要回购,陆清予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她的粉丝群体由有退休老人,有家庭主妇,有都市白领,还有一些美食爱好者等。这些类型的人基本都是家庭采购的中流砥柱,购买力也是不容小觑。
陆清予最后把张兰家最后的那60份玉米上架是一个周六上午,谁曾想,仅仅半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这时,陆清予后台私信收到不少信息,都是催促她再多上架一些。陆清予不甚在意,因为她己经了解到张兰家有多余的玉米,还可以多卖150斤给她。
突然,其中一条私信引起了她的注意。
果王:你好种地侠,我是你粉丝‘高山流水’的儿媳妇,现在也是你粉丝了,在云同市经营水果超市。
我婆婆从你那里购买的花糯玉米很好吃,我有计划采购一些放到我水果店内销售,不知你是否有意合作?
如果有意请主动联系我,联系方式在我主页介绍内,望回复!
云同市就在他们市隔壁,距离常平镇差不多有500公里。
陆清予没有第一时间去联系网名果王的人,而是去翻阅了之前的订单记录,确实第一批发货名单中有一个发货地址是云同市的‘高山流水’。
而‘高山流水’的头像正是一个年纪约六十出头的阿姨。
基本信息都对得上,陆清予才打开果王的主页,记录下她的联系方式。
不一会儿,两人互加了微信,对方迫不及待的发来一个语音通话。
“你好。”一个温柔如水的声音传进来。
”您好,我是种地侠小陆,你也可以叫我小陆或小侠。”陆清予自我介绍。
对方柔柔笑了两声道,“那我叫你小侠吧,你可以叫我王姐。”
“王姐,您这边是想要买多少花糯玉米呢?”
“你那边能提供多少?”对方反问。
“额...”,陆清予有些难以回答,她不是担心大家不愿意将玉米卖给她,而是嫩玉米周期很短的,成熟后的玉米没两天就会变老了。
如实回复道,“我们这边都是自家种来吃的,这两天正好是成熟时节,如果你这两天要,我可以帮你找几千斤没问题。”
王姐听完后犹豫了一下,报出了5000斤的数量。
王姐,全名叫王眉。在云同市有多家水果及蔬菜超市。现在精品超市的竞争压力很大,她不得不经常找些特色的产品做促销,以此吸引客人。
8月不算是嫩玉米上市的正季,而常平镇的的花糯玉米却是个另外,正好适合用来引客。
陆清予听到这个数字陡然变得有些兴奋,“王姐,你什么时候要?”
“后天送到我这边,能办到吗?”
时间有些紧迫,但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事,“好。”
“价格怎么算?”王眉问道。
陆清予想了想问道,“包装上有要求吗?”
“没有,只要玉米品质跟你之前发给网店下单的那样就好。”王眉很干脆。
这样的话其实就是运输的问题了,可以请一辆面包车连夜送过去。
“2块一斤,您觉得如何?”陆清予报出价格后,内心有些忐忑。
对方没有立即接话,显然对方在算账,过了好一会才又问道,“运费你负责吧?”
陆清予回复道,“是的。”
“卸车呢?”对方又问。
陆清予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愣了愣。
“一块六你那边负责卸车,而且负责帮我分五个点卸车。”王眉故意不等对方反应过来趁机又提出更多的要求。
“王姐,这个您就太为难我了,一趟下来钱都是送货司机挣完了。”陆清予汗颜,分五个点卸货,如果点跟点的距离隔得很远,自己挣得几百块还不够运费呢?
“价格一块六,一个点卸货,我这边负责卸,如何?”陆清予果断道。
“行啊,我一会先转给你1000块定金吧,剩下的货到付,如何?”王眉提出。
“王姐你至少给2000吧,玉米还是村里老人的,得付些钱人家才给摘,还有司机不付押金人家也不给我拉货呢?”陆清予笑嘻嘻的讨价还价。
王眉想想说道,“你那边写一张收据给我呗,咱们也是第一次做生意,还是稳当些好!”
陆清予手上也没有这些,于是她说道,“王姐,我去买收据,晚点咱们再联系!”
说完就风风火火的骑上小电驴朝着镇上而去。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她抱着一本收据,一盒印泥又急冲冲的回家,把在堂屋内编竹篮的陆东方看得一愣一愣的。
“唰唰”几下,她就将收据写好,拍照发给对方,然后又发了信息。
种地侠:“王姐,您看这样写成不?”
果王:成呀!你签名按手印拍照发过来,我马上给你转钱。
对方回复信息后不到一分钟,陆清予的手机微信提示到账2千元,她收完钱也把写好的收据发了过去。
弄好这一切陆清予就风风火火的出门了。
“仑叔。”陆清予冲进村长家的院子就喊了起来。
王晨英急匆匆的从厨房内走出来,看到是陆清予便问道,“这么急找你叔,是出了啥事吗?”
陆清予抓起对方一只手,笑道,“婶子,好事儿。”
听到她这样说对方原本有些紧张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啥好事儿?”
“你家的花玉米卖不?”陆清予也不绕弯首接问出。
不等王晨英回复,刚刚从外面回来的陆昆仑接话道,“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