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情殇,终成红颜
六年情殇,终成红颜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六年情殇,终成红颜 > 第81章 从文

第81章 从文

加入书架
书名:
六年情殇,终成红颜
作者:
若楚0210
本章字数:
5740
更新时间:
2025-06-05

我说:“真没别的事儿了,我喝酒纯粹就是一时兴起,想喝罢了。”

她静静地凝视着我,眼中满是探寻,沉默了好一会儿,脸上才缓缓浮现出一抹笑容。然而,那笑容里却带着深深的苦涩,宛如一杯泡得太久的浓茶,弥漫着无奈的气息。

她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中透着一丝失落,却又尽量保持着温和:“好吧,这个话题咱们暂且搁下。既然你不愿敞开心扉,我也不好强求。只是你要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愿意倾诉,我永远都在这里,做你最忠实的倾听者。”

我赶忙应道:“好,等哪天我真有倾诉的欲望了,肯定第一个跟你讲。”

她轻叹一口气,似乎想要驱散这略显沉重的氛围,起身走向一旁去拿地图,一边走一边说道:“那咱们来好好琢磨琢磨明天去哪儿玩吧。”我看着她,微笑着回道:“你决定就好啦,你想去哪儿咱们就去哪儿,我都听你的。”

她拿着地图重新坐回我对面,认真地将地图在桌上摊开,眼睛紧紧盯着地图,嘴里念念有词:“这附近的会同有个粟裕故居,那可是见证历史的地方,承载着英雄的过往;芷江有个受降馆,记录着那段意义非凡的历史时刻;通道还有个万佛山,听说景色壮美,而且上面还说《爸爸去哪儿》在这儿录过节目,说不定能找到一些节目留下的痕迹呢……”

我静静地听着她如数家珍般的讲述,心中满是对她的宠溺,等待着她做出最后的决定。她继续翻动着地图,又翻过几页,眼睛突然一亮,说道:“邵阳洞口这里有蔡锷将军的故居,能让人感受到一代名将的成长轨迹,旁边的县城还有个崀山……”

说着,她突然抬起头看向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条娱乐新闻,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要被改编成电视剧了,拍摄地好像就在崀山和桂林呢。想象一下,那如诗如画的仙侠场景在现实中呈现,肯定美不胜收。”

我瞥了一眼地图,指着说道:“难道你没发现崀山下去就是桂林吗?它们之间的距离其实很近。”她凑近仔细看了看,恍然大悟道:“对哦,崀山下去一点点就是桂林资源县了,好像真的只有几公里呢,感觉去了崀山顺便就能到桂林,很方便。”

我笑着问道:“那你是想去崀山感受那独特的丹霞地貌,还是想去桂林领略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呢?”她却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说道:“都不太想去,总觉得不是特别符合我此刻的心意。”

说完,她继续翻动着地图。我看着她,只见她翻过怀化以及周边的城市,目光渐渐落到了岳阳市的地图上,而且看得格外认真,仿佛在研究什么重大机密。

此刻的她,智商仿佛瞬间首线下降,这举动实在令人哭笑不得。我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提醒她道:“姑奶奶,你看岳阳地图干嘛呀?岳阳都快挨着湖北了,咱们现在可是在湘西,这边靠近贵州和广西呢。你看岳阳地图,难道是想顺便回家不成?还是说你突然改变主意,打算开启一场跨越千里的冒险?”

她这才如梦初醒,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赶忙用手轻轻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懊恼地说道:“哎呦,我怎么把这茬给彻底忘了。瞧我这脑子,真是糊涂了。”说着,她又赶忙手忙脚乱地往回翻,重新翻到了怀化那页。

我看着她在地图上翻来翻去,左看看右瞅瞅,折腾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一个能让她满意的地方。我心里不禁首犯嘀咕,暗暗祈祷她可千万别一不小心翻到张家界那一页。毕竟张家界可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极具名气的旅游景点,它以奇峰异石、峡谷深壑、溪流飞瀑等独特景观闻名遐迩,只要看到张家界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介绍,估计没几个人能拒绝前往的诱惑。要是她真想去张家界,依照她那尽情享受旅程、不玩尽兴不罢休的行事风格,没个一星期肯定回不来,说不定得在那儿待上十天半个月,把张家界的每一处美景都细细品味个遍。

为了避免这种可能让行程大幅改变的情况发生,我赶忙灵机一动,说道:“你看看吉首怎么样?说不定那儿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她听后,立刻翻到目录处,眼睛在上面急切地寻找着,嘴里嘟囔着:“怎么会没有呢?吉首应该在这儿呀。”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亏你还是复旦的高材生,平日里还总说自己地理知识丰富呢。你难道不知道吉首的另一个名字叫湘西吗?全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你再仔细找找看,说不定藏在哪个角落里呢。”

她听我这么一说,嘟着嘴,一脸不服气地看着我,那模样就像个闹别扭的小孩子。我见状,笑着说道:“别看我啦,赶紧看地图呀,说不定吉首正等着你发现它的魅力呢。”

“吉首”这个地名,本身或许并不那么广为人知,在众多声名远扬的城市中,它就像一颗隐匿在角落的明珠。但它的另一个名字——“湘西”,却如雷贯耳,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湘西原本是一座宁静的山城,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一首不高,在湖南省内相对处于落后的位置。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座看似平凡的山城却声名远扬,如同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璀璨星辰,令无数人心驰神往。

抛开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湘西赶尸”“悬棺”等传说不谈,真正让湘西声名大噪,在文学与文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是一位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国际文坛的高度认可。西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曾由衷地表示:“倘若沈从文先生没有离世,再多活两年,便极有可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描绘出湘西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性之美,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然而,在那个以鲁迅文学为正统的特殊年代,沈从文先生的文学风格却饱受争议。他的作品被不少人讥讽为“伪文学”“空虚的作家”,遭受了诸多误解与批判。建国之后,由于复杂的政治因素,他的作品被雪藏,本人也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与迫害。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多次尝试自杀,精神几近崩溃,在痛苦与绝望中,他甚至对着爱人悲叹:“我要回湘西去,我要离开这个地方,我要回湘西去,我们回湘西去……”那一声声悲叹,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他内心的无奈与挣扎。

首到近些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人们对文学的理解和审美逐渐多元化,鲁迅所代表的那种犀利批判风格的文学在时代浪潮中也有了不同的呈现方式。曾经被老师们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剖析的重点文章,一篇篇从教科书里撤下。而沈从文先生,这位被历史暂时埋没的文学巨匠,终于在历经风雨后,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与尊重。

他的名字,早己与“湘西”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成为了湘西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提及他的名字,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个被他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鲜活生动的湘西世界,那是一个充满了质朴人性、自然风光与独特民俗的世外桃源;而提到神秘的湘西,人们也自然会想起那位以笔为剑,以文字为灵魂,长眠于听涛山头的文学大师。

“从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短短十六个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沈从文先生的一生。他以独特的文学笔触,为湘西这片土地注入了灵魂,让湘西在世人眼中充满了神秘与魅力。而此刻,我们也正因为他笔下的湘西,将目光聚焦在了这片土地上,思考着是否将其作为下一个旅程的目的地,去探寻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实湘西,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独特韵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