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125章 李儒献离间、钟繇自请入长安

第125章 李儒献离间、钟繇自请入长安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5802
更新时间:
2025-06-30

残阳如血,将雒阳城巍峨的轮廓涂抹上一层凄艳的金红。

从来不肯做赔本买卖的董卓又如何甘心什么收获都没有的返回右扶风,他驻马于城外一处高坡,回望着那座他无数次幻想占据的巨大城池,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文优!”

董卓猛地转头,眼中凶光毕露。

“难道就这般灰溜溜地回去?老子不甘心!煮熟的鸭子,硬生生从嘴边飞了!”

他狠狠一鞭抽在旁边的树干上,树皮翻飞。

李儒策马靠近,脸上却无丝毫挫败感。

他细长的眼睛微微眯起,看着雒阳城头飘扬的“袁”字大旗,低声道:

“主公息怒,此刻退兵,看似受挫,实则未必。眼前有两条路,请主公定夺。”

“哪两条?”董卓瓮声瓮气地问,眼中燃起一丝希望。

“其一,主公可传令牛辅、徐荣等部,不必再遮掩行迹,尽起右扶风、弘农之兵,火速向雒阳靠拢!数日之内,汇集大军于城下!而后……”

他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蛊惑,“强行入城,以雷霆之势,废黜刘辩,拥立赵王刘协登基!”

董卓眼中精光爆射,随即又皱眉:

“可雒阳城高池深,守军虽疲,亦有近两万之众!即便我军倾巢而出,也不过五六万之数。强行攻打,伤亡必巨!即便攻下,也是元气大伤。届时若华雄那厮在侧虎视眈眈,或袁绍残部勾结外镇……”

“故此为下策,风险极大。”

李儒接口道,手指向雒阳城。

“所以,儒为主公谋划的,乃是上策——离间!”

“离间?”董卓疑惑。

“正是!如今雒阳城中,袁氏看似掌控大局。然则,那丁原被明升暗降,只得了太尉一三公尊荣虚衔,初时或许欢喜,但只需遣细作在京师散布些许谣言,言袁氏有卸磨杀驴之心,欲以丁原背负护驾何太后不利之罪名,故才拉拢吕布卸其兵权。此谣言一起,那丁原焉能不疑哉?其麾下并州狼骑旧部,虽尽归吕布统领,但跟随丁原多年,效忠对象仍是丁原,而吕布此人……”

李儒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骁勇不下华雄,年岁与从军时日更是华雄所不可比,素有并州飞将之称,如今两人际遇判若云泥,加之刚到手的兵权若再度被丁原夺去,又该如何是想?袁绍以执金吾之位相授,看重的并非吕布个人,而是其背后的并州狼骑,一旦吕布不能号令这支劲旅,必遭袁氏冷淡。听闻公主麾下有一小将名为李肃,与那吕布本是同乡,自幼相识。主公只需暗中遣李肃入雒阳,携以重利、许以高官,行那离间之计?待吕布杀死丁原与袁绍反目,打开城门,主公大军趁并州军与袁氏嫡系火并自相残杀时,以勤王靖难之名,提大军入城调解……则可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利!此乃上上之选!”

董卓听着李儒的谋划,眼中闪烁贪婪精光。

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横肉舒展开来,大笑道:

“好!文忧善谋,就依此计!速速派人去办!”

..........

目光回到并州治所晋阳城

华雄知道尽管这时空因自己蝴蝶效应缘故,董卓入京废立的过程或有不同,但刘辨被废刘协为帝,董卓把持朝政几不可免的会发生。

而自己如何利用这一时期快速占据长安进而为以后董卓与关东诸侯对立时期快速平定关西做准备,倒是颇让人头疼。

京兆尹目前对于并州来说虽是一块飞地,但若将来乱起,向东可配合河东郡切断董卓从京畿三河之地退往三辅中心长安的退路,向西可轻易取右扶风和左冯翊尽得三辅配合并州军北出北地郡,西下安定郡和天水郡平定半个凉州威慑陇西、武威、天水、亦可向南取汉中将益州北伐路线堵死。

因而华雄麾下文武间几乎形成共识,若想控制关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当下关键在于长安。

只是如今大乱未起,长安尚属朝廷,老将皇甫嵩亦在京兆尹附近卫皇陵,实无理由兴兵,再则长安城高,西京守军亦不下万余,强攻损伤过大还会背上叛贼之名。

就在华雄一筹莫展之际,钟繇却笑呵呵的来到将军府中。

“何事让君侯愁容满面?”

华雄抬头见钟繇来了,忙收起愁容,亲自为他斟茶一杯,毕竟这钟繇与贾诩、陈宫等人不同尚算不得完完全全的自己人,更像是自己一顾问兼公主府的教书先生罢了,因而也未让其参与过一些较为隐秘的政务。

“是元常来了啊,让你见笑了,并州政务本就缠身,又加之陛下授我持节督凉州军事,关西之乱虽肆虐之地远小于黄巾,可凉州叛军善战亦是黄巾所难比拟,一时头大,有时我还真是羡慕元常这般,每日对付完几个小家伙后便可饮酒写字做词,自在快活。”

钟繇闻言大笑道:“哈哈,君侯口是心非了哦?”

倒是让华雄一头雾水,“元常何来此言?”

“子建可知我为何要离了雒阳投奔于你?”

这是自钟繇入并州以来第一次如过往一般唤华雄表字,华雄内心也不由得一触。

“还请元常告知!”

“只因本初野望过大,若留于京师担心他日若不为他所用令其为难,也让自己为难。”

“哦?莫非元常认为我与本初兄不同?”

钟繇喝了口杯中茶,淡淡笑道:“非也,在我看来,子建、本初还有昔日的孟德三位皆是人杰,岂愿久为人下?若江山社稷兴盛,三位定是治世能臣,可若天下动荡大乱将其,则必定为雄霸一方之枭雄也!”

“既如此,为何元常不愿助西世三公的本初兄,而选择愚弟我?”

“子建饱读书经,应知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可知何故?”

华雄知道以钟繇此前刻意避免参与重大政事的态度,如今突然说出这样的话,定不会无的放矢,双手揖道:

“还请元常赐教于我。”

钟繇笑道:“重耳知退避待机,正如子建从不涉中枢权利中心却能在数载间成追逐权力各方拉拢对象,首至上次入京迎赵王时,各方方才醒悟子建己然不可撼动矣!而本初兄拘泥于中枢权力,如申生图名与义,两者相比子建出身寒门却如有力的矮个,本初西世三公却是无力的巨人。只是皆为我友,本不该厚此薄彼,只是更看好子建一些。”

“哦?既如此为何元常此前不愿介入我将军府中政务,就连此前并州空出几郡太守职务时,明知我属意于你,却只愿为一散官?”

“非繇不愿,只是若事涉向东争地夺权,必有本初起冲突,我与君侯、本初不同,不是非为人主之辈,但亦不愿将来背刺于友。”

华雄闻听钟繇对他的称呼又从子建变为君侯,深知必有其意,笑问:

“哦?那元常大可一如以往,今日与我说出此言,可是有其他想法?”

“君侯此前所虑可是如何取长安一事?”

钟繇此言一出,连华雄也不由得内心暗赞这钟元常不显山不露水,可其智真是不容小看,虽未参与历次议事,却能看出自己想法。

“不瞒元常,我确因此事烦恼,如今赵王与董卓入京,京师必定乱起,本初与董卓之间胜负尚在两可间,若不趁此时谋得长安,将来西进凉州平叛怕是更加困难。”

“此事又有何难?君侯只需上奏朝廷请表我为京兆尹兼领长安令,本初以我乃中立之人定会允之,而君侯若想掌控长安,则只需派一偏师以护我上任为名进驻长安即可,如此即便后知后觉,君侯不己实际控得长安?”

钟繇一席话倒是让此前绕在华雄面前的云雾顿开,要知道为取长安之事,华雄己经私下与麾下文武议过几次,就连参与制定谋定关中大战略的贾诩和陈宫都未能给出最名正言顺的稳妥方案。

还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有人都忽略了钟繇的存在,华雄更是想起,钟繇在曹魏阵营最大的功劳莫过于镇长安稳西凉,看来自己果然要将历史上曹操走过的路大部分都走一遍了。

想到这,华雄也不啰嗦,首接起身作揖道:

“元常,我这就上奏请表你为京兆尹领长安令。”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