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马特贝今天的功课还是聚焦在汽车板块的方向,比亚迪上周显示在欧洲的销量超越特斯拉,所以周末马特贝还是决定先做一下今年国内汽车出口的具体情况。
特斯拉的数据确实缩水的比较严重,今年1-4月在美国销售18.6万辆,去年美国全年是63.4万辆;中国的销量连续7个月同比下滑,今年1-4月在中国销售16.6万辆,去年中国全年是65.7万辆;在欧盟的销量算是暴跌了,今年1-4月在欧盟销售6.2万辆,去年欧盟有32.6万辆。
欧盟的销量跌幅达到38%,特斯拉在国内可能是受政治因素冲击,在欧盟是政治因素叠加中国新势力车企的冲击,今年在国内估计小米Y7和智界R7对特斯拉的冲击也会很大。
下半年智驾方面,享界面对的调整更多来自特斯拉,问界对享界的市场不会形成冲击的,一个轿车,一个SUV。
反而享界年底出SUV和旅行车可能会对问界和理想都有一定的冲击。
享界在智驾的加持下,估计能对BBA形成压制,但特斯拉的智驾并不弱,特斯拉可能被击破的就是他们的纯视觉方案,现在能不能通过国内L3的标准都还没确定。
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可能面临被击破的风险,技术短板、数据限制和政策不确定性构成三重挑战。若国内 L3 标准隐含多传感器要求,特斯拉可能被迫调整策略,否则其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
“晚上不知道贝贝会怎么判断享界和特斯拉之间的PK?”
马特贝今天状态挺差的,一个早上昏昏欲睡,估计扛不了多久也得去睡一觉恢复了精神再继续做功课。
下午的重点是车企海外销售的情况。
国产车出口是比较大的一个市场,目前看数据,奇瑞、上汽和比亚迪是第一梯队,比亚迪虽然去年43万辆出口排在第6,但今年1-4月己经29万辆,第二,仅排在奇瑞后面,上汽也以28万辆紧跟在第三。
特斯拉中国去年出口26万辆,今年1-4月只有3万辆,同比下跌28%。
马特贝发现,其实看车企出口前十的数据也大概知道目前国内车企的发展状况,北汽集团躺在奔驰合资的温室里,发展的明显相对比较慢,目前出口主要是北汽福田的商用车。
截至 2025 年,北汽福田在非洲己建成超过 220 家服务网点,包括 12 个 KD 工厂、43 个配件库和 8 个培训中心。
江淮汽车在这方面类似,皮卡出口同比增长 48%,商用车在南美市场增速超 100%。
这种状况好坏可能也是两个方向去考虑,北汽和江淮燃油车在国内发展的慢,但退出可能会更省力,北汽清掉之前的燃油车产能,聚焦在享界和极狐两个新能源品系的发展,不一定比上汽这些还持有大量燃油车产能的合资车差。
北汽自 2017 年起明确提出燃油车退出时间表,计划 2025 年全面停产自主品牌燃油车。截至 2024 年 9 月,北汽己基本完成燃油车产能清退,北京 BJ30 等燃油车型仅作为过渡产品存在(2025 年 5 月销量 931 辆)。这种彻底转型使其避免了上汽等车企 “燃油车拖累新能源” 的结构性矛盾。
马特贝觉得下半年的车企PK会更精彩,尤其享界的销量变化,和享界旅行车和享界SUV、MPV推出后带来的车市冲击。
欧洲旅行车市场也是享界旅行车潜在可能会出现的一个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