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 第七十六章:春风不度的传说

第七十六章:春风不度的传说

加入书架
书名: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作者:
青丝红尘客
本章字数:
2768
更新时间:
2025-06-24

房车碾过连霍高速的柏油路面,发动机低沉的嗡鸣被呼啸的风声撕碎。雨晴裹着鹅黄色羊绒披肩,指尖无意识地着车窗上的冰霜纹路——尽管车载显示屏显示气温18℃,但戈壁滩的春风里裹着细碎的冰晶,像无数把微型的冰刀划过暴露的皮肤。

"爸,'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不是说这里永远没有春天?"雨晴突然开口,哈气在玻璃上晕开一片白雾。她起身时碰倒了车载保温杯,褐色茶汤在杯垫上洇开,像极了她在地理课本上看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卫星图。

周明远正在整理敦煌手绘地图的折痕,闻言将保温杯重新斟满枸杞茶。车厢暖风呼啸着吹散地图上沉睡的尘埃,他指着祁连山脉的等高线说:"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但'春风'在这里至少有三重含义。"他从背包里取出泛黄的《唐诗三百首》,书页间滑落一张1985年甘肃地图的复印件,边缘己经起了毛边。

"首先..."他话音未落,房车猛地颠簸了一下,雨晴怀里的诗集啪嗒掉在地上。周明远弯腰去捡时,一张泛黄的照片从扉页滑出——那是他二十年前在玉门关考古现场的工作照,背景里模糊的关城城墙与此刻车窗外的轮廓惊人地相似。

雨晴蹲下身,发现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1998.5.20 于汉玉门关遗址 北纬40°20' 东经97°15'"。她突然意识到,父亲书架上那本《河西走廊考古笔记》里提到过这个坐标。还没等她询问,周明远己经重新发动车辆,扬声器里传来《凉州词》的古琴演奏版,琴弦震颤的余音中,父亲的声音混着风声传来:"地理上的春风,是指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车子驶入戈壁腹地,地平线开始扭曲成波浪形。雨晴透过变色太阳镜望去,远处雅丹地貌在热浪中如巨舰阵列般起伏。周明远调出车载气象雷达,蓝色的风速矢量图显示冷锋正从西北方向逼近:"看这个风速剖面,强风经过天山山脉时形成'狭管效应',导致河西走廊年均风蚀深度达1.2厘米——这就是为什么玉门关的城墙会变成现在这样。"

"第二重含义..."周明远清了清嗓子,从储物格里取出半块风干馕,"是农耕文明的春风。"馕饼边缘的芝麻在阳光下闪烁,像散落在戈壁上的星子。他掰开馕,露出里面蜂窝状的气孔,"汉武帝设河西西郡时,从中原迁来的移民试着种小麦,但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39毫米,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80倍。"

雨晴突然指着窗外惊呼:"那里有绿色!"远处戈壁滩上,几簇红柳的暗红色枝条在风中摇曳,像被遗弃在荒漠里的红丝带。周明远解释:"这些耐旱植物是人工种植的,但汉代将士们只能种植胡麻和苜蓿。唐代诗人岑参在《玉门关盖将军歌》里写'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就是真实写照。"

"第三重..."周明远望向车窗外,三两只野驴正从一处颓圮的烽燧旁走过,"是人文精神的春风。"他翻开《全唐诗》,指尖停在王之涣的诗后跋文:"王之涣写此诗时正被贬官,'杨柳'暗指《折杨柳》送别曲。将士们听着羌笛吹奏的离歌——考古发现的汉代笛子实物,孔距与现代羌笛完全一致——更觉春意渺茫。"

房车在戈壁公路上又行驶了半小时,远处那座孤零零的关城遗址终于从地平线上浮现。晨光为夯土城墙镀上金边,城墙表面风蚀形成的沟壑像老人脸上的皱纹,记录着两千年的风雨沧桑。林秀娟从前排递来保温壶,壶嘴飘出的姜茶香气混着风沙的咸涩,形成一种奇特的混合气息:"来,喝口热茶。我们马上就要见到真正的'春风不度'之地了,感受下古人说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是何种心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