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景区的入口处,那尊巨大的孙悟空雕塑在正午的烈日下巍然矗立。金箍棒斜指天空,火红的岩浆纹路从棒身一首蔓延到手臂,在阳光下仿佛真的在流动一般。雨晴仰着头,脖颈很快酸痛起来,却还是没能数清雕塑的节数。"爸,这里真的是《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吗?"她的声音飘忽不定,像是随时会被空气中的热浪卷走。额前的碎发己经被汗水黏在皮肤上,睫毛上挂着的汗珠随着眨眼的动作轻轻颤动。
景区讲解员小马大步走来,深蓝色的T恤后背己经洇出一片深色的水渍。"严格来说,《西游记》是虚构的小说。"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声音里带着西北人特有的爽朗,"但咱这火焰山确实是全中国最热的地方之一。"说话间,他伸手调整了头顶的遮阳帽檐,帽檐下的脸庞晒得黝黑发亮。忽然,他的目光被雕塑手中的芭蕉扇吸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您瞧这金箍棒,跟咱们这山体颜色多像;再看这芭蕉扇,"他抬手指向远处的山峦,"传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脚踹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几块炭火掉到凡间,就变成了这座燃烧的山。"
雨晴蹲下身,好奇地用指尖触碰沙地。"呀!"她猛地缩回手,指尖通红,"真的好烫!"小马笑着从背包侧袋掏出个锈迹斑斑的金属温度计,金属外壳在阳光下泛着暗红色的光。"当地人有个说法,这火焰山的地表温度最高能到80℃。"他将温度计平放在沙地上,金属底盘刚接触沙子就发出"刺啦"一声轻响,仿佛被灼伤般蜷缩起来,"您瞧,现在才六月中旬,温度己经超过60℃了。"温度计的红色液柱正在迅速攀升,像是被无形的火焰灼烧着往上蹿。
远处起伏的山脉像一条被晒得发烫的巨蟒,山体表面的褶皱里升腾着一层朦胧的热气,将远处的景物扭曲成虚幻的影子。雨晴眯起眼睛,忽然发现沙地上布满了一些奇怪的纹路。"那是什么呀?"她指着那些蜿蜒的痕迹,像极了干涸的河床。"这是地壳运动的痕迹。"小马的解释带着地质学的严谨,"咱们火焰山其实是天山融化的雪水冲刷形成的冲积扇。"他蹲下身,手指在沙地上画出简单的示意图,"亿万年来,天山的冰川融水携带泥沙奔流而下,在这里不断堆积、侵蚀,再加上风吹日晒......"他抬头望向远处,目光越过灼热的沙地,落在山脚下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上,"要是没有坎儿井,这周边早就变成沙漠了。"
正当小马讲解时,一群游客举着手机围了过来,快门声此起彼伏。雨晴注意到人群中一个戴着红色头巾的小女孩,她正举着根融化了大半的冰淇淋,踮着脚尖凑近雕塑的脚趾。"咔嚓"一声,冰淇淋刚碰到金箍棒的底座就"哧溜"一下化成了一滩糖水,在滚烫的沙地上瞬间蒸发,只留下一小片的痕迹。小女孩咯咯笑起来,毫不在意冰淇淋的消失,反而将手里剩下的塑料小勺喂给了脚边的小羊。那只小羊羔毛色洁白,正悠闲地啃食着地上的草,见到小勺也不害怕,反而伸出的舌头舔了舔。这一幕意外地和谐,神话传说中的火焰山与现实生活中的游牧生活,在这一刻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小马趁机指向雕塑身后:"你们看那边的山体颜色,最红的那部分是第三纪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风化,表面形成了特殊的蜂窝状结构。夏天吸热快,冬天散热也快,所以昼夜温差能达到二十多度呢。"雨晴这才注意到,山体的颜色并非单一的火红——靠近山顶的部分呈现出深褐色,中间夹杂着几道灰白色的岩层,靠近山脚的地方则因为风化作用呈现出蜂窝状的孔洞,像是被巨人用勺子挖出了无数个小坑。
远处传来了悠扬的维吾尔族民歌,几个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舞者正在景区的广场上排练。歌声随风飘来,与游客的嬉笑声、快门声交织成独特的交响曲。小马看了看手表:"快到下午两点了,这时候的温度才是最'给力'的。"他指了指远处的遮阳棚,"咱们去那边歇会儿,顺便跟您讲讲当年玄奘法师西行路过火焰山的故事......"
在这座燃烧的山脚下,神话与现实在高温的催化下奇妙地融合。滚烫的沙地记录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屹立的雕塑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而那个融化冰淇淋的小女孩和小羊,则为这片炽热的土地增添了一抹鲜活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