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彝行:周钱八百年祭
鼎彝行:周钱八百年祭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鼎彝行:周钱八百年祭 > 第4章 平王空廪

第4章 平王空廪

加入书架
书名:
鼎彝行:周钱八百年祭
作者:
哼伯
本章字数:
6586
更新时间:
2025-06-09

“信用崩溃的本质是支撑它的社会共识的瓦解,其后果不仅是经济混乱,更是精神世界的崩塌。”

(前770年,周平王宜臼东迁洛邑时,王室财富与信用象征的彻底枯竭,仅剩破损的“鼠啮贝”,以及随之而来的神秘“贝盲症”,“平王东迁”深刻揭示货币信仰崩塌对社会精神层面的毁灭性打击,西周正式终结……)

洛水呜咽,秋风萧瑟。曾经象征“天下之中”的成周洛邑,此刻却弥漫着劫后余生的凄惶与无边的匮乏。周平王宜臼,这位在犬戎之乱的血火中仓促继位、又在晋文侯、郑武公(郑桓公子,掘突)等诸侯“护送”下狼狈东迁的天子,站在新王宫——实则是前朝旧殿匆匆修缮的宫室——空旷的庭院中,冕服陈旧,面色苍白,眼神空洞地望着西方镐京的方向。那里,是父王(幽王)的葬身之地,也是三百年周室荣光的葬身之地。

“矩庚,”平王的声音干涩嘶哑,唤着身边一位面色凝重、约莫三十岁的青年。他是矩的孙子,矩氏司铸世家最后的血脉(人物传承)。在镐京陷落、祖父矩殉难后,他拼死携带祖父埋藏的包袱——一枚鼠啮贝和一块利簋残片——随平王东迁,成为新王室徒有其名的“司府”(掌管财库)。

“王上…”矩庚躬身,手中无意识地着那枚边缘布满啮痕、色泽黯淡的鼠啮贝。这枚贝,曾是祖父在厉王毳钱时代就保留的耻辱证物,象征着信用衰败的起点,如今竟成了王室府库中“最完整”的货币遗存!

“府库…真的空了?”平王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矩庚沉重地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粗糙的麻布袋,解开系绳,将里面的东西倾倒在冰冷的石地上——哗啦啦一阵轻响,散落一地的,全是破损不堪的贝币!有的边缘被鼠啃噬得参差不齐(鼠啮贝),有的布满裂纹,有的被火烧得焦黑变形,有的甚至粘着干涸的血迹(可能来自镐京废墟)。它们大多是井纹法贝或成周大贝的残骸(空廪的耻辱,王权信用的最后残骸),但上面的“井”字徽记或王室铭文早己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这些,是东迁队伍在镐京废墟和沿途艰难搜集到的、象征周室财富与信用的最后残渣。

“王上,”矩庚的声音充满悲凉,“此乃‘周贝散’!府库所余,仅此一袋残贝!昔日九鼎镇山河,贝玉系八荒…如今,鼎碎戟成,贝币…亦成鼠啮虫蛀之废物!”(货币价值完全依赖发行组织的稳定性——组织崩溃,符号即沦为废品。)

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东迁队伍抵达洛邑不久,一种诡异的病症开始在流亡的贵族、旧吏乃至部分随迁国人间蔓延。

起初是眼目干涩、视物模糊。接着,患者眼前会出现奇异的光斑和扭曲的影像,仿佛看到无数破碎的贝币在眼前飞舞、旋转、坠落。渐渐地,他们的视野会变得越来越狭窄、昏暗,最终陷入一片彻底的黑暗。更令人恐惧的是,发病者往往在失明前,会发出梦呓般的哀嚎:“贝…贝飞了…信散了…王权…没了…” 或是疯狂地在地上摸索,仿佛在寻找丢失的贝币。

洛邑人惊恐地将此病称为“贝盲症”。(“贝盲症”,信仰崩塌的精神瘟疫。)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医者束手无策,巫祝焚香祷告亦无济于事。流言西起:有人说这是犬戎的诅咒;有人说是因为镐京宗庙被毁,神灵降罚;更多的人则窃窃私语,将此病与王室府库中那袋象征着信用彻底破产的“周贝散”联系起来——是那堆鼠啮残贝,带来了不祥!

矩庚搀扶着一位在镐京曾掌管天府、如今却罹患“贝盲症”的老吏行走在洛邑街头。老吏双目空洞,枯瘦的手死死抓住矩庚的胳膊,口中不断呢喃:“贝呢?我的贝呢?…府库的贝…都飞走了…王信…散了…” 他的世界,随着对贝币价值的信仰崩塌,一同陷入了黑暗(价值符号与精神世界的崩塌)。

矩庚心如刀绞。他望着街头巷尾惊恐的人群,望着那些因恐惧而紧闭的门窗,望着昔日繁华如今却萧条破败的市井。他想起了祖父矩在镐京地窖中的遗言:“信在民,非在贝…”

“祖父…您看得透彻啊…”矩庚在心中悲叹,“货币(信用)是‘最纯粹的社会关系形式’,它承载着人们对秩序、价值、未来承诺的共同想象。当王权鼎盛,九鼎生辉,贝币的价值源于万民对‘周天子’这个至高权力核心及其所维系秩序的深度信任。它如同空气,支撑着整个社会的精神世界和经济活动。”

他弯腰拾起路边一枚被踩进泥里的破损贝币,上面的纹路早己磨平。“然而,镐京陷落,王父(幽王)戏泉焚信,九鼎被熔为戟,诸侯离心离德…支撑贝币价值的那个‘社会关系’——对周王室的集体信仰与敬畏——彻底崩塌了!当人们发现,他们曾经视若珍宝、赖以生存的贝币,在犬戎眼中只是铜料,在虢郐眼中只是珠玉,在如今的乱世中连一袋粟米都换不来…这不仅仅是财富的蒸发,更是维系他们精神世界的价值坐标系的彻底崩溃!”

矩庚看着手中泥污的贝币,又看看身边失明的老吏:“‘贝盲症’…哪里是眼疾?这是心盲!是信仰崩塌后的精神迷失!当人们赖以理解世界、衡量价值的符号(贝币)突然变得毫无意义,他们的认知世界便如同失去了光明,陷入混沌与绝望的深渊。这‘周贝散’带来的黑暗,比犬戎的刀锋更可怕,它吞噬的是人心中的‘信’!”

平王在王宫中焦躁不安。“贝盲症”的蔓延让他本就脆弱的权威雪上加霜。他试图以天子的名义,强令洛邑周边诸侯和商贾接受这些“鼠啮贝”作为税赋和交易媒介。

然而,现实给了他冰冷的耳光。

郑武公掘突(郑桓公子)派来的使者,恭敬却坚定地婉拒了用残贝抵偿“护送”费用的要求,暗示郑国只认洛东土地上产出的粟帛。

一个来自晋地的商人,面对王室官员用残贝购买布匹的要求,面露难色:“大人…非是小人不敬王命。此等残贝,在晋地…不如一枚新铸的农具碎片值钱。小人…实在不敢收啊。” 他偷偷展示了一枚边缘粗糙、但形制规整的铜片,显然是晋地民间私铸货币的雏形。

甚至洛邑本地的农人,宁愿以物易物,也不愿接受王室发放的残贝购买他们的粮食。

“王钱…己成废物了么?”平王颓然跌坐,看着地上那袋象征着耻辱与破产的“周贝散”,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天子”光环的彻底黯淡。王权信用,连同它的贝币象征,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矩庚默默地将那袋鼠啮残贝收回府库——那个空荡得能听见回音的“廪”。他抚摸着怀中祖父留下的那枚单独的鼠啮贝和冰冷的利簋残片(牧野融钺的象征)。

“祖父,”他低声自语,仿佛在与先人对话,“您埋下利簋残片,盼‘周礼重光’。可如今…周贝散,人心盲,王权空廪…这‘信’,该如何重铸?难道当旧的社会关系(王权秩序)瓦解,新的价值符号必将在新的权力结构(诸侯争霸)中浴血而生?”

他将那枚鼠啮贝小心地放在空荡的库房地面上,旁边是那块小小的利簋残片。一枚是信用崩溃的终点象征,一枚是信用创生的起点遗存。在这空寂的王室廪库中,它们无言地诉说着一个辉煌时代的彻底落幕,也埋藏着关于未来秩序重建的渺茫希望。

洛邑城外,秋风卷起枯叶。城内,“贝盲症”患者的哀鸣与摸索声,如同为西周王权信用奏响的、凄厉而绝望的最终挽歌。平王空廪,不仅空了府库,更空了人心,空了维系天下三百年的“信”之根基。

【哲学回顾:平王东迁,王权信用体系彻底崩溃,府库唯余鼠啮残贝,“周贝散”致“贝盲症”肆虐。此非疫病,实乃信仰崩塌之精神瘟疫!货币作为“最纯粹的社会关系形式”,其价值系于集体共识——对王权秩序之信。鼎碎贝残,共识瓦解,则价值符号顿成废物,人心之尺随之崩断,精神世界堕入盲瞽深渊。空廪之悲,非匮于财,乃匮于信;洛邑之寒,非畏犬戎,乃畏价值虚空之永夜。“平王空廪”具象化展现王室财富与信用象征(贝币)的彻底枯竭和沦为废物(鼠啮贝、周贝散)。 “贝盲症”象征货币信仰崩塌导致的社会性精神迷失和价值混乱。当支撑货币价值的社会共识(对王权秩序的信仰)瓦解,货币符号失效,人们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崩溃(货币是“最纯粹的社会关系形式”,其崩溃即社会认知图景的崩溃)。郑武公拒收残贝(只认土地产出)、晋地商人看重新铸铜片、农人回归以物易物等,清晰展现西周贝币作为信用载体的时代结束,地方性、实用性或新兴诸侯的信用符号开始萌芽。信用崩溃的本质是支撑它的社会共识(王权秩序)的瓦解,其后果不仅是经济混乱,更是精神世界的崩塌(价值尺度失效)。为旧时代画上句号的同时,也引出了新时代信用体系必须建立在新的社会关系(诸侯权力结构)之上的思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