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样的数目己经是经过我国与辽国反复计算得出的最小数额了,如果您连这点儿钱粮都不批的话,那么恐怕两国的将士就要生怨了。”
明晃晃的威胁摆在了赵宁的脸上,而放眼整个宋国的朝堂,此刻唯有几个人面露难色,紧紧的握紧了手中的拳头。
温孝礼!
连这种强抢民女的货色都能堂而皇之的威胁他们国家的统治者,足可见他们国家军队的颓废!
“呵呵,确实是小钱。此等数目就交给太子来做决定吧,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我们宋国未来的储君。”
“朕早就将政事委托与他,接下来的细节就由你和他来对接吧,朕今日有些乏了,退朝吧。”
宋朝的臣子们顿时跪倒一片,纷纷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温孝礼淡淡的摇了摇头道:“一味的拖延并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光是边境的守军就足够你们国家头疼的。”
“真要是发生了实际性的冲突,到时候就不是现在商谈的这个价码了。”
赵景晨面露不善道:“贵使有些过于的危言耸听了吧?要知道以我宋国之富庶,就是拿钱砸,也能将边境的驻军们武装到牙齿。”
“纵然贵国的军队战力无双,但想要轻易突破我国的边境,贵使的想法未免也太乐观了一些。”
枢密使孟樊林此刻也是开口道:“边境不管怎么说也是有二十五万虎狼之师,纵然他们的战斗力比不上贵国,但也不是什么人就能轻易的吃下的。”
“如果贵使的倚仗是这个的话,恐怕你就要失算了。”
温孝礼淡淡一笑道:“孟相公,别人不知道那二十五万虎狼的实际情况,你还不知道吗?”
就光从他们温家的渠道来看,宋国在边境上的驻军是存在着严重的虚报情况。
别说二十五万军队了,保不齐连二十万都不一定能有。
真别小看了某些长期把控军队高层职务的枢密使,他真想要动起手脚来的话,你就是前去前线视察也是查不出来的。
孟樊林被他说的脸色一虚,但嘴上仍然强硬道:“那就拭目以待好了。”
而在宁国的皇宫当中,徐天华正静静的聆听着内阁的汇报。
因为要准备战争的缘故,各个部门也是空前的忙碌,无数的人员调动以及粮草调拨的命令全部从内阁发出,让宁国上下处于一种极其紧张的状态当中。
就连大街上的平头老百姓,他们也是渐渐的从物价的上涨当中嗅到了战争的味道。
虽然徐天华有意的让户部出面给商人开会,希望他们在此期间不要涨价,但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效果一首是收效甚微。
因此这场内阁会议便召开了,开头就将户部尚书骂了个狗血淋头。
户部尚书赵明华那是连头都不敢抬,全程的跪在地下静静的等待陛下发泄完怒气。
内阁首辅等重臣无一人敢替赵明华说话,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出气口。
“赵明华,如果你听不懂朕之前的吩咐的话,那你就给朕收拾收拾回家养老,别在这碍朕的眼!”
要知道徐天华是很少在文武百官面前发如此之火气,此次也实在是被下面文官的扯皮搞烦了。
“朕让你去敲打敲打那些大商人,结果你敲打完结束了以后,市面上的粮食竟然都要涨到天上去了!”
“朕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把朕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陈忠贤也是立马跳出来道:“赵明华!你好大的胆子!连圣谕都敢置若罔闻!”
王灿也是立马跟团道:“赵明华!你们赵家是想造反不成?还是说你们和这些大商人早有勾结?”
内阁次辅,刑部尚书白立军此时也是开口道:“赵明华,你们户部就是这么当差的?”
内阁次辅,工部尚书徐世藩也是马上加入战斗道:“赵明华,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人在给你施加压力?不过你好歹也是一个堂堂的正二品大员,满朝文武当中还有谁能够给你施加压力?”
说完也是有意无意的朝言嵩与温明远的身上打量了几眼,仿佛这两人就是赵明华在朝堂当中的后台一般。
温明远当即就忍不了道:“徐阁老,没有证据的话就不要乱说。虽然你是内阁次辅,但言行举止就更应当注意一些!”
“在场的都是为我宁国殚精竭虑之人,哪来的什么施加压力一说?”
“温明远,你着什么急呀?我又没说你是他的后台,这么早跳出来干什么?难不成你们俩背后真的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不成?”
“你们温家不会也掺和这笔生意了吧?”
温明远气的连说了好几个你字,只不过顾虑到对方的身份,最后还是把后面一些关于亲人的东西全部咽了下去。
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言嵩此刻也是开口说道:“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咱们可不能冤枉了自己的同僚。赵明华,到底是怎么回事?当着陛下的面,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赵明华满脸苦涩的说道:“陛下,户部找过那些大商人谈话了。而且那些大商人们也都保证不会在此期间抬价,事实上也正如他们保证的那样,他们并没有哄抬物价。”
王灿立马怒道:“市面上的价格都要炒翻了天!如果不是那些大商人做局,还有谁有这个本事能把价格炒到天上去?”
赵明华看了一眼徐天华,然后又偷瞄了一眼在场的世家众人,然后才慢慢的开口说道:“据我们户部的人了解,这次操纵市场价格的人是……韩家。”
在场的人可算是弄明白了赵明华为什么如此遮遮掩掩,更是不惜冒着得罪陛下的风险坐视此等事情的发生。
原来背后这人是韩家……这一切也就说得通了。
毕竟韩家是最特殊的一个世家,整个家族都是靠着做皇商发迹,因此也是历代皇帝没有动他们的缘故。
毕竟就算是贵如皇家,也有不少资产放到韩家手中打理。
先帝在位的时候,甚至还给当时的韩家颁布过丹书铁卷,可以免除子孙三死。
当然,这丹书铁券在徐天华这里跟擦屁股的草纸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因为韩家一首混迹于商业,在世家当中比较老实罢了。
在场的这种人也没有想到做局者会是那个家族,要知道他们可是出了名的谨慎持家,如此沾染大因果的事情,完全不像是他们家族中人能够做出来的行径。